【摘 要】“十四五”规划开启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质量增长新征程,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重大战略抉择和战略布局。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更需要以此为指引,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高效和普惠的现代金融法治体系。在”双循环“格局下,金融法治必须顺应时代,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金融法治;开放;市场
一、简述双循环格局
(一)“双循环”理念的提出
从2020年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概念,到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正成为国内经济热词。
“双循环”是中国在中长期内主动推动的战略再定位,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最起码是20年到30年中国经济总体布局的路线图。中国需要打通国内循环的堵点,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并进而支撑更高水平的外部循环。一方面,国内大循环指向“提振内需”,但并不等于把曾经的外需“搬回”国内。另一方面,国内大循环的提法侧重提升产业水平、技术水平、打破行业壁垒,目的是让国内经济运行效率提高,这些都需要在开放经济的体系下完成,旨在构建更安全、更有弹性的供需体系。
(二)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必要性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是适应我国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靠原有发展模式无法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消费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雙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也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二、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法治的应对
(一)金融对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相反,坚定推进对外开放,以金融开放为重要着力点,鼓励外资和境外金融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提升国内金融体系的竞争水平和治理能力,可以助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在逐步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驾护航,助力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二)双循环格局下金融法治的应对
一是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来推进金融开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止行政管理的过度介入,加强投资者保护,改善国内投资者的结构,为投资者提供良性竞争环境,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境外投资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吸引长期投资。
二是落实已出台的金融开放措施,营造一视同仁、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引进更多高水平、专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开展金融业务,鼓励其与国内金融机构在产品、业务、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健全具有开放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三是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建议》指出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十四五”时期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不断优化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及时防范和化解跨境资本市场风险。健全跨境资本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输入性风险防范应对,不断提高开放环境下资本市场运行的活力和韧性。
四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外金融科技进展,推动新的金融业态、金融产品和金融传统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建议》要求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纳入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有利于推动内循环发展。
五是完善金融守法的环境。守法的环境过程中,有赖于我们对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树立金融投资风险意识、金融投资的实体服务意识,同时又更有一个遵纪守法的理念。从而使金融市场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双循环,服务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我国将能够有效推进和深化金融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的开放,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三、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法治的趋势
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金融法治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配合和推动双循环?这既是对中国金融法治提出来的新任务、新挑战,也是中国金融法治发展的新机会。
第一,从双循环发展格局评估看,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明显落后于中国实体经济开放程度,在支持双循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转型的新阶段,更为关注内外循环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全球和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重新布局,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和投资规模等不断提升,区域合作在不断深化,中国内部的产业转型需要更多金融资源创新性地支持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目前的国际货币环境也带来对于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的新需求,中国有条件抓住当前的时间窗口来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
第二,在双循环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需要创新性地做出调整,以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不断推进,原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增长空间在逐步减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来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来提升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化、高效率的金融体系的配合和支持。
第三,在经济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体系要更加关注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更广泛的长尾客户。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看,在分支机构网络布局等方面,应当说已经相当庞大了,中国主要的几家大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应当说在全球同业中都是领先的,网上的服务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的是,依然还有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银行账户,还有部分人群可能很少使用银行的服务。怎么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为这些群体提供好的金融服务,应当是下一步中国双循环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2035年再翻番增长目标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经济双循环需要中国金融体系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金融和绿色金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主动控制碳排放,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战略变化,如何体现到金融体系中呢?现在中国金融体系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怎么更多地把绿色金融扩展到绿色投资、ESG投资等领域,促进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有绿色发展的意识,并把这种理念变成具体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项目、投资项目。从目前的进展看,现在中国金融体系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怎么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变成具体的投资和金融产品,其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中国金融体系继续付出努力。
第五,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在开放中积极地调整创新。经济金融体系的转型过程,实际上也是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收益的分布状况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当然就要求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做出调整。这既包括中国金融科技业的发展在逐步地模糊金融和科技之间的边界,监管机构需要在给创新留出一定空间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对这些风险的有效监管,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监管套利。其次,怎么样在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保持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有效监管框架的运行,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金融监管怎么积极地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的参与度、扩大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影响力、怎样通过金融合作的手段来促进区域合作,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新的环境下推动开放和创新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在經济双循环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业也面临着双循环新格局提出来的很多新的任务,这些任务既可以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挑战,也是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四、结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是让我们认清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来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格局,做好金融法治工作至关重要。要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完善金融立法,严格执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作者简介:
刘娜(1998.8—),女,汉族,陕西延安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专业:经济法,研究方向:金融法。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