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学素养,就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他们缺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支撑,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不利于他们今后整体素质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凝聚和提炼优秀的中华美德和人生智慧,以适应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落实德育教育理念,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1在初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初中生个体而言,接触全方位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个人情感与态度、适应生活与社会的能力与经验等综合素质都从鲜活厚重的文化学习中得到影响和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为其发展得更加长远、顺利做好准备。此外,当今的人才培养不仅仅重视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就培养,更重视其个人修养、德育等精神层面的素质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格不断完善,德育内核与文化自信不断淬炼,逐渐培养和发展起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荣誉感、责任感,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国家与社会、民族发展做贡献,真正成为在未来能够担当民主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1丰富教学模式,组织传统文化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更应当注重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加入其中,让学生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能接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目的。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更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的相结合,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例如,通过组织读书竞赛、诗歌朗诵或者诗词歌会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以及知识问答,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吸收并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教材渗透,循序渐进
初中生普遍都有较强的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于潮流文化与网络文化等新事物接受度相比优秀传统文化要高。且部分学生认识存在片面性,也容易由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而以偏概全完全厌弃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就需要教师结合初中生的特殊心理与学习发展特点,先借其最熟悉的教材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改变学生的观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逐渐喜爱与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三峡》教学前,教师可引入几首耳熟能详的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请学生简要品读诗句中的三峡之美,同时在古诗的优美韵律中对课程的后续教学产生一定的审美期待。而在学习正文时,引领学生品读《三峡》凝练隽永的语言特色,并鼓励学生借助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自由想象与联想,学习郦道元用寥寥数语便写尽三峡四季之景的技巧,进行仿写创作。最后再进行小组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没有游戏却通过满足初中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好胜心等心理,并在赏析古文的独特语言、内容、形式的审美中进行。学生感受到古文的美好特点,自然也将对学习古诗词、学习优美的长篇古文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3加强经典作品的引用和推荐
经典名著的阅读能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活动与思维中,可以获得特殊的体验与感受,发展想象力、批判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每一本语文书当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经典名著,比如《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阅读的主体,深入其中感受与体验文本,形成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世界,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作品。比如完成《智取生辰纲》一课的教学以后,不少学生意犹未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自己阅读《水浒传》。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对比電视剧内容,可以感受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了解了我国的古典小说特色。班级中很多学生非常喜欢《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不同角色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三顾茅庐》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搜集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环节。学生最后自由讲解,甚至不少学生说出了如华容道、借东风、连环计、苦肉计的故事。学生在深入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从语文课本中汲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主动学习,营造与课堂情况相匹配的文化条件,做好文化传承,让学生形成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延续者。
参考文献:
[1]石淑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0(34):145-146.
[2]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126-127.
[3]公维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20(33):109-110.
[4]黄慧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30):58-59.
作者简介:
关宇佳(1992.09)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长江师范学院 本科,喀喇沁旗旺业甸学校 中学二级 初职,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喀喇沁旗旺业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