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0-07-14 21:27何陶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生德育教育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职生喜欢使用网络的特征和互联网快速传播的优势,探索利用互联网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生;德育教育

一、互联网使用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我国有8.54亿网民,其中8.47亿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从网民年龄结构看,10~39岁网民占网民整体的65.1%,20~29岁网民群体达24.6%。从网民的学历层次来看,学生是主力军,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61.9%,大学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2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已在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是走在互联网运用最前端的人。因此,教育者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价值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保持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要给他们留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担当使命任务,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生的个性及行为特征分析

高职生身体和心理都已成熟,他们有其独有的个性和行为特征,他们的理论成绩、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更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职生也有着所有青年学生共有的特性,渴望被尊重和肯定,对新知识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也乐于运用媒体网络来解决问题。在网络时代,高职生接收外界资讯更便捷,虽然这开拓了他们视野,丰富了精神世界,充实了业余生活,但他们面对网络自控力较差,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较弱。他们的网络意识形态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迷失自我。

四、互联网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面对网络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如何抵挡不良思想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这对于“三观”正在形成关键期的高职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切实担当教师育人职责

在全国教师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因此,每位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应协同育人。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最新的理论政策,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感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打破课堂教学界限,把学生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它们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发挥校园的服务职能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学生审美的校园文化。针对高职生个性特点,大力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以高职生喜聞乐见的方式开展有“灵魂”的特色校园品牌活动,提升活动品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从中受益。例如,充分利用校园内宣传橱窗、教学楼墙壁等地方打造校园文化墙或文化长廊,宣传主流文化思想,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为高职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

充分调动学院团委、院系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学生活动组织的积极性,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例如,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开展敬老爱老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培养高职生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行;以孝为主题,开展“一封家书”活动,了解并学会关爱父母,增进家庭感情,和谐家庭氛围;以关爱他人为主题,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心灵对话”活动,学生暂时离开网络,敞开心扉畅快而谈,有益于增进室友感情。让德育教育网络化,宣传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如校园公众号,就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高职生思想舆论。

(三)充分利用大课堂的舆论引领作用,切实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网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价值引导和舆论导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开展针对性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基础,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主流思想。以特定的新闻事件和先进典型人物为切入点,分析典型事迹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和道德情操,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以引起学生的共情共鸣。在引领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高职生不喜欢枯燥学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对于错误和片面的观点,进行单独引导,也便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学生虽不在学校,但仍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平台,提醒学生保持平和心态,不恐慌不盲从,引导学生关注实时新闻动态,传播“正能量”事件,学习“逆行者”们在抗“疫”一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为育人目标,结合互联网发展优势,掌握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教育管理方法,把学生德育教育摆在首位,构建社会、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方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79-81.

[2]殷丽萍.“互联网+”时代高职关怀教育实践探究[J].理论研究,2019(12):32-33.

[3]刁婧.网络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6-28.

作者简介:何陶(198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高职生德育教育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