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年刚
摘 要:在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是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当前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市场竞争形势不规范、群众参与度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强化政策引导,通过产权制度的合理改革,逐步改善农村的金融产业发展结构,深化三权分离制度,为农村产权的有效流转提供保障,创新金融体系,更好地应对复杂发展环境下的金融风险,从而建立健全新型农村产权管理机制。
关键词:金融市场;农地流转;保障机制
1.1 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户抵押意愿较低
现阶段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在于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一旦取消违约农户的相关赎回权,将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在该种环境下,金融机构不会提供相关的贷款服务,同时农户也会由于风险配给模式而退出信贷金融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存在漏洞。土地产权抵押贷款直接涉及农户最重要的资产,如果农户无法承受失地风险,必然主动放弃申请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从相关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户参与产权交易与抵押的意愿不高,对土地经营权、承包权流转存在抵触心理,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1.2 产权确权流程不规范,农地流转金融市场管理難度大
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确定与明晰是保证产权流转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以产权作为抵押、交易的首要条件。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存在审核流程不规范、经营权属难以确定等问题,加快集体产权中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主体责任与权利的分离是确权改革的有效途径。部分地区在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尝试对三权进行分离,以便优化确权流程,但部分农村产权的分离难度较大。
1.3 “三变”产权改革受多方制约
“三变”产权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项目开发难、农业生产与加工产品营销难、复合型人才缺失、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效益分配难等问题。这种情况导致金融风险加大,但对应的补偿机制却有待加强,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被进一步削弱。现阶段,农村金融贷款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为有效预防、控制产权抵押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各地方陆续建立起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果农村土地产权大量进入金融市场,一旦出现自然风险,将会由于较高的抵押资产处置支出导致金融机构损失加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参与意愿。这也是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主要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
2.1 发挥政府职能优势,深化整合农村土地产权资源
新农村发展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政府在农业生产与金融市场管理相关领域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第一,政府不再是供需主体,在参与产权交易管理的过程中,应统筹全局,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规划、监督、规范、调控与引导,让产权交易双方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进行交易。第二,完善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理,在进行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应,在科学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乡镇农业产业的生产布局进行优化。第三,规范农村建设相关用地的流转审批,做好程序监管工作,确保审批程序合规、合法,保证专项用地的开发用途与审批资料一致。第四,应深化集体产权资源配置的改革,提升集体资产的流动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修订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等现行法律,尽快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为农村现代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奠定法律基础。第五,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标准。按照“涵盖各类群体、采取统一标准、坚持程序公开”的原则,保证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可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2.2 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金融交易评估与监督机制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农村金融产业不断创新。第一,在加强省级产权交易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全国性的金融交易信息系统,拓展网上服务功能,扩大金融市场的辐射范围,优化产权交易流程。第二,构建不同等级的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在各乡镇构建产权流转金融服务机构,提升交易信息的共享、传递效率。第三,强化经营主体的监督、审核管理,在积极引导农业经营单位与个人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规范财务管理、信息化经营机制。第四,对金融市场产权交易的制度与程序进行优化改革,统一同类产权流转的价格,结合金融市场与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形式,针对性地对评估、信息共享与监管机制进行调整。第五,继续细化和完善土地确权政策,特别是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相关问题,要在新的政策中补充说明。第六,进一步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社,特别是在农民股东权益保护方面,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只有让农民股东受益,才能吸引更多农民入股,使农村经济合作社不断壮大和发展。
2.3 从农村金融实际供给需求出发,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目前,金融机构面向农民提供的金融产品以小额信贷为主。在对农户的抵押进行审核时,金融机构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核对与审核。当信息成本在金融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于效益标准时,交易的推行进入了僵持阶段,往往无法取得预期效益,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大幅度下降。为此,在创新农村金融市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政策倾斜,同时还应从农村金融供给需求出发,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创新内部激励、奖惩、服务与管理机制。一方面,逐步完善金融机构的管理机制,健全激励制度,陆续出台金融创新服务的指导文件,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涉农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监管和考核办法。另一方面,对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创新,规范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拓展合作社基于信用的金融合作途径,合理规划农户信贷金融产品的开发。
3 结束语
农村产权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有效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农村各种用地产权的确定、规范产权流转市场、加快产权的规模化利用与经营等方式,为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在金融产业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盘活产权资产,面向农民提供特色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利用金融手段,优化农村生产资源配置,为农村经济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转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炜,丁延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突破与路径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5(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