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霄
摘要: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育資源的使用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让课堂生动有活力,有创造力,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顺畅自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转型生成及其有效利用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利用
教育的进步推动科技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分享更加开放多元,多媒体教学工具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有活力,这对课堂教学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需要对课堂进行预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师过度依赖预设情景进行教学,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的现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一切教育资源都应该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要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火花,以生成新资源促进教学。
一、教师进行课堂预设要给学生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合理预设,让教学更具弹性,给学生发展空间。数学学科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么容易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生成利用,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但也不是绝对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所教授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生活资源随机生成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融入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利用教学工具向学生解释何为规律时可以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穿衣的颜色头发长短,男女生的位置排列以及生活中交通信号灯等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规律的寻找与创造。
二、正确引导,引正纠偏,把握思维的奥妙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萌芽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极具创造性。学生活跃的思考,提出的新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除了关注自己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抽象概念的转化是进行问题解决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会出现理解偏差,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对这种理解偏差的引导。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课堂表现的深层表达。灵活解读学生的行为反应,给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分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解读题目信息,思考学生解读不准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六年级教材分数除法部分有一道习题“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一些?”这时候,受之前分数乘法的解题思维影响,学生容易想当然的认为是“2/3*2=4/3”“5/12*5/6=25/72”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这里要注意学生把单位“1”的对象混淆了,这是教师可以对单位“1”进行引导性提问,从而向学生说明此题应当使用分数除法而不是分数乘法,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分数乘除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生动,同时要对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区分,择优使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比较贪玩,学习意识不太强,对学习难免抱有游戏的想法,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学生活跃的思维可以让理性的数学课堂更具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过度活跃的气氛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认真对待课堂的想法,在大马行空的世界中沉迷,大大削减教学效果。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加强课堂管理,同时也不应该过度压抑课堂气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有限资源例如桌椅、书本等尽可能地发现并创造规律。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代表发言表达讨论结果,然后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部分小组让其进行现场展示。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利用生活实际来展示抽象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游戏中学习的方式也有利于实现学生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度,循序渐进,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活跃,小学数学的学习也极具特色,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资源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空间,循序渐进。在对生成资源进行使用时要依据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选取最符合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源进行利用,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苗,给予正确引导,让思维的火光更加明亮。
参考文献
[1]郭碧芳.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资源的运用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01).
[2]童珊.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J].2016(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