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2020-07-14 08:45陈荣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深度教学高中语文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夯实基础,掌握诗歌结构”“深入了解,体会诗歌内涵”“构建情景,提升学习兴趣”“对比鉴赏,掌握诗歌学习技巧”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37-02

隨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高质量。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深度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与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方针不谋而合,即在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语文课堂内容,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从而带动学生以课堂为起点,综合创新地应对当下生活。

一、夯实基础,掌握诗歌内容结构

诗歌是经典的文学形式,讲究用精简的语言传达作者的丰富情感,进而达到反映社会现象的目的。诗歌是具有一定节奏与韵律的文学体裁,掌握诗歌结构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在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要深度掌握语文必备知识,落实学习基础[1]。以《小雅·采薇》一诗为例,诗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句子,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学生在反复吟诵时会发现,这与平时学过的诗歌大有不同,此时教师应为学生深度拓展诗歌体裁相关内容。《小雅·采薇》讲述了戍卒返乡的过程,同时它也是《诗经》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诗经作为古体诗,韵律较为自由。此外诗歌所涵盖的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乐府体也是较为独特的体裁,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乐府诗大多是民间搜集的诗歌,作为劳动人民所创作的经典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深入了解,体会诗歌内涵

每一篇诗歌都有独特的内涵,是诗人结合当下感受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综合性、应用性的能力。以《离骚》为例,作为楚辞体的代表作品,是战国时期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学生概读全文,会发现作者运用浪漫的笔法连带大量神话描写,以自叙的口吻详述了自己的身世、品德与理想。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诗歌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度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离骚》是屈原在政治生涯困苦之时所创作的作品。作者屈原,本出身自贵族,因过人的能力被楚怀王信任。屈原怀着无比崇高的理想,在他的努力下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正是屈原刚正不阿的人生理念,使得他在外交政策上与腐朽的楚国贵族产生矛盾而备受其他官宦嫉妒,几经诬告陷害导致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屈原因此创作了《离骚》。学生掌握文章背景后,对作者关心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体会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并且对诗歌作者、作品描绘的内容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是教师导向教学的重要体现。

三、构建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每一首诗歌都是一幅具有魅力的画卷。教师采用的构建情境的教学方法,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诗歌意境,加深对诗歌理解,提升诗歌背诵效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代入作者的角色,畅想自己站在赤壁江头。此地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如今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那些千古英雄人物又出现在脑海中。回想三国时期周瑜智破曹军赤壁联营的计谋,滔天如雷的浪花拍打着江岸,激起的层层浪花如堆砌的白雪,江山是多么的奇特壮丽。而周瑜也是相貌非凡、言谈卓绝,姿色倾城的小乔嫁给了他。少年英姿的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看着自己的智谋,一场滔天的火光使百十万曹军顷刻间像灰尘一样湮灭。如今自己站在三国的战场,只能多愁善感的感慨,头顶已经生出层层华发。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比鉴赏,掌握诗歌学习技巧

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相同风格的作者在创作形式的指引下,往往展现出强烈的感情共鸣,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也会反映其内心的心理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揣摩作者的人生经历。另外,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对比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2]。以《望岳》与《登高》两诗歌为例,这是杜甫的两篇代表作,两篇作品虽都是登高望远的咏怀诗,但所寄托的人生情感却截然不同。《望岳》一诗明显气势澎湃,是杜甫前期的代表作品,那时他还是一位自由浪漫的少年郎,与李白等人结交游历大唐的绝美风光,尤其是诗词的最后一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而《登高》在开篇就勾勒出一篇萧索的景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杜甫漂泊在外独自登高的潦倒与失意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作者已不再是那个优游的少年郎,安史之乱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穷困潦倒老年垂暮的悲情都寄托在诗歌中。学生细细品味这两首诗,眼前仿佛已经勾勒出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心中不免感怀良多。在这一对比鉴赏过程中,学生不仅夯实了诗词学习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感悟作者经历、品味时代背景的方法,促进了学习类似诗歌作品的赏析能力。

总之,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核心的“一体四层四翼”是对语文教学方针的高度总结,教师应重视这一教学理念,立足语文课堂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课堂设计。笔者将持续关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深度教学策略”这一重要课题,立足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手段,旨在为提升学生素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思童.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3(6).

[2]吴丽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2).

【作者简介】

陈荣凯(1982~),男,福建大田人,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深度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