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时期如何打开孩子心灵之窗

2020-07-14 16:54高彦芹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提出“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那样的世界里充满爱和暖意,“允许儿童天性的发展和自由表现”

小学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准确的认识,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一些外显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校园中逐步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凸显,2020年经过了长达近半年的抗疫生活后,后疫时期学生的心理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复学后不适应情绪较多,对电子设备依赖;亲子关系的紧张;疫情下孩子们防范过度,与人交往出现的陌生疏离;面临复学因网课效果不佳成绩下滑等,都造成了学生出现焦虑、压力过大、情绪反应过激、亲子关系紧张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了抑郁、自杀等极端现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这也说明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根据北师大沃建中教授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有分别高达4.2%(小学),2.9%(初中)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有的家庭不健全,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影响。还有的家庭育儿方法和评价方式不科学,单一用学习成绩评价孩子,关于学习引发的不安焦虑情绪直接导致与孩子亲子关系紧张,给孩子造成较大压力。二是来源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有的老师还是以学习成绩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工作繁重,心情不佳,导致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大多数教师还不具备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孩子不良情绪。三是来源于自身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表现,如一年级环境适应问题;三年级考虑事情不全面,情绪不易控制问题;六年级青春期叛逆,遇到挫折容易灰心,精神空虚、缺乏目标的问题。

后疫时期,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即课题,需要回归到教育中,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达成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校认真研究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以心育心,破解孩子成长密码,让每一位学生“心理回归软着陆”通过一体两翼三平台,实现全学科育人育心向未来。

一、一体为心理健康定锚

建立一个家校育心共同体,首先解决家长问题。家长是按照孩子生命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参与还是以原生态形式焦虑传递的野蛮参与,直接导致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学校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心育,引领家庭教育,搭建心育大平台助推强化学校大管理。确定一个共同体主题,用心、用脑、善学,全学科育心向未来。在全员、全程、全学科实践中需要做到三宽(宽厚胸怀、宽容态度、宽松环境)、三多(多一把尺子、多一条道路、多一点关爱陪伴)、三重(重兴趣、重心理、重方法)、三懂(读懂时代变化、读懂教育、读懂未来)。点燃一生梦想,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提升心育质量,带领孩子以超学科形式探索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探索发现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坚持一个问题导向提升心育质量,科学施策。上好开学第一课,让学生把居家学习的体会和感悟,通过自己的表达进行情感的宣泄。把爱作为师生幸福生活的源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

二、两翼为心理健康振翅

为了保障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多年来形成了两股全员心育队伍力量,一支是由学校教师组成的校内心理辅导教师团队,另一支是由校外专家组建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就像两个展翼,为附校心理健康教育振翅,保持平衡。学校的心理课、心理社团、心理辅导都是由这两个团队共同完成。

1、校内全员育心团队精准对接。

学校设立了年级心理导师,打造成三级顾问导师,组建校内心理健康研究会,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主任牵头。一级会员为各年级心理健康教师,二级会员为各班班主任,三级会员为全体任课老师。做到全员育人,全员育心,平时在课上引导学生舒缓情绪、放松心态、提高心理品质,比如课上的正念训练、班级晴雨表、心理辅导课等。班级特设班级心理委员,成为小小倾听者,感知同伴的“心声”与情绪变化。设立关注他人心情的“阴晴云雨”表,将班级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特殊情况、重要活动等方面进行全周期监控,以心育心,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

今年,针对疫情期间孩子的心理状况,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和班级内特需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采用团队合作形式,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依托,每个年级派一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老师和一名心理健康课兼职老师,组成年级心理健康辅导搭档。做到“三关爱”关爱学习、关爱生活、关爱心理,每周至少三次电话或视频连线,通过问询、倾听、安慰、指导等方式,缓解学生们的担心焦虑情绪。為每个孩子建立访谈档案,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确定下一步访谈目标,六年级一个孩子的妈妈在武汉方舱医院,爸爸在保定防疫一线,在老师每天的线上指导下,孩子顺利地度过了情绪危机,在市电视台的采访中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心路历程,她的妈妈也特地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连线全体师生进行防疫指导、表达感谢。后疫时期,校内心理教师团队在坚持对班级特需学生的持续指导的基础上,还坚持以年级为单位每周一节心理辅导课。编制问卷定期摸排学生的动态心理状况,掌握困扰学生的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

2、校外协同育心团队关键补短

为了更好的补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学校充分利用专家资源,组建志愿协同育心团队,发挥学校参与的北师大十四五课题专家组的心理专家作用,依托保定市心理学会、保定学院心理专业教师、保定责任心理健康专家、河北省精神卫生预防中心专业医生组成的团队平台,开展协同育人。推送专家老师的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利用班会课观看,讨论,《河北省中小学复学心理健康第一课系列视频》,CETV教育台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的“珍爱生命”教育专题,保定检察院线上《护蕾法制小课堂》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对学生有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的作用。

三、“三平台”为心理健康护航

学校的三级培训平台、三类课程平台和多彩活动平台让孩子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1、三级培训作保障

一是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的心理需要调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进行育人,每学期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通识培训,如《情绪调节小锦囊》《家校沟通小技巧》《如何指导孩子情绪》等,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科任教师学科结合培训,教给教师要用智慧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居家学习期间通过全体教师会、集体线上教研、学校公众号推送、集体线上讲座等形式进行了18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指导老师们线上、线下关注本班孩子的心理。

二是家长培训形成教育合力。在今年人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提出了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议案,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它的着力点、抓手在哪里,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在其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地位等,都需要用法律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孩子的心理问题产生很多源于家庭,原生家庭问题会呈现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上,因此,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是关键,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课程,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和学校老师站在一起,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校本化,设计专门的、灵活的家校互动课程,扩展到家、校、社区、医院四级联动,面向全社会结合学校家庭教育课题,由校长、北师大专家、心理教师组成家长培训队伍,定期开展家长课堂,每位家长修满课时后,获得家长学校结业证书。分年级组建成长陪伴群,每个群里保证有1-2名心理教师,对家长提出的亲子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答指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心理育人环境,学会关注学生心理;学会倾注一种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建立家校育人共同体沟通参与渠道,关注家长角色的多重性。疫情期间,我们进行了9节全校家长培训课程,涉及亲子沟通、学习指导、防疫常识、学校工作等,学校领导、老师、专家分别作为家长学校的讲师,开展主题课程培训。王淑英校长主持光明社教育家《走出家庭教育的焦虑,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圆桌论坛,邀请北京、湖南、浙江、辽宁、四川、广东等知名专家校长线上为家长们支招。孙宁副校长在河北综合广播进行和家长探讨《居家学习,自我管理是法宝》,高彦芹副校长与科协心理卫生学会专家共同进行《疫情期间的家校共育》线上直播,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校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渠道加强疫期学生心理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培养孩子及家长良好的心态具有指导作用。

三是学生团体培训打开孩子心门。建立心理健康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学科学习中打开孩子心门。每天五个一心理微课:一次放松冥想,每天下午上课前(午读时间),全体师生进行5分钟冥想,放松感受内心的力量;一个温馨时刻,每天中午广播站播放激励暖心的悦读文章;一次微笑问好,每天早晨见到老师和同学微笑问好;一次情绪观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天课前、课上留心观察学生情绪,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一个誓词呼号:各班每天日反馈时间进行誓词呼号,形成激励力量。每周三个一心理活动:一次志愿活动,感受被人需要、为人服务的快乐;一次心理班会,感受团队互助、陪伴支持的温暖;一次运动展示,展示个性、调节心理和情绪。将生活植入课堂,用课堂指引生活,深入浅出地认识当前特殊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自助”、“学会认知”、“学会沟通”。

2、三类课程是基础

信仰教育课程:依托我校的信仰小镇课程,对学生持续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形成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信仰、积极乐观的人格。包括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的根课程,团课、队课、校史、榜样等干课程,以及枝课程、叶课程、实课程,带领孩子们每天三个一:一次宣誓、一封信仰日记、一件好事,孩子们跟着校友榜样立信仰、跟着抗疫先锋立信仰、跟着红色电影立信仰,撰写信仰日记,努力成为有信仰、明责任的人。进行“四个一”活动。一训:每天早检诵读校训,让校训精神深入人心。一歌:每天早上升国旗,立定敬礼唱国歌,培养孩子爱国精神。一记:每周一篇信仰日记,让孩子做有理想的人。一榜样:学榜样,健全校友会,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传承展望立德树人的家国情怀,让“红信文化”小镇扎根开花结果,展示“附校形象”为党育人成就道德、心理、生命的完美;

生命教育课程:依托我校的健康小镇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珍爱自己。如:致敬最美逆行者演讲活动,讲疫情中英雄的故事等。让生命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数英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每天给孩子渗透生命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术、音乐、体育、微机、科学,可从自身学科入手,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愉悦孩子们的身心。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会审美,能鉴赏,有创新。分为认识生命课程:生命的起源、解码青春期、心理健康课程。热爱生命课程:健康日记、健康读书。珍惜生命课程:颈腰操、手指操、广播操、眼保健操、啦啦操、艺术体操、七球课程、国际象棋、射击、跆拳道、地震逃生、消防演练。尊重生命课程:垃圾分类、食育课程、生涯规划、网络道德。培养热爱生命、遵守规则的人。三类课程与思政、语文、历史等有效融合,为绝大多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也使少数有问题的孩子得到缓解。让用心、用脑、善学的健康小镇课程,向世界发出全学科育心的“附校声音”,聚焦核心素养为国育才。

安全教育课程:保护生命课程:附校师生健康工程、急救课堂、预防艾滋、预防校园欺凌、营养健康、防治流感、消化与吸收。消防让孩子更关注自然生命,增强生命安全意识。了解生命的可贵。

3、多彩活动展个性

使用第三方测评工具,利用微机课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檔案。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外在情绪,如沮丧、闷闷不乐、不愿与同学交流、课上课下都提不起精神、在校表现突然与平时不同等状态,预判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与本年级心理老师协商,共同解决孩子当前的情绪问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以点带面,增强自信。孩子的心理需要输出,多彩的活动就成为孩子展示自信的平台,线上学习期间,我们持续进行的云端运动会、云端音乐节、云端艺术展、云端诗会、云上美食节、劳动达人秀、学校吉尼斯、悦读项目展等让每一个孩子生活更加充实,个性更加张扬,更加自信阳光。回到学校,各年级分别开展“心理剧”“云端角色扮演”“心理画”等心理调适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现乐观平和的心态和坚定执着的信念。每天一个心理加油站,由学校领导和心理老师通过广播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每天一个日反馈,集体谈话和个人私聊相结合,及时解决问题;每周一个升旗仪式、一次心理课、一次家长学校、一次教师心理学培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国家、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一致性,整体怙、融合性、个性、联合性、思想性、实践性需要建立共同体聚合力。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家长错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