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学习途径提升有效阅读能力

2020-07-14 08:22胡敏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志茶馆导图

胡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寻找语言特色,掌握表达技巧,以提高文本鉴赏能力。

文化基础薄弱原故,阅读历来是中职学生的短板。在提升中职生阅读能力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达成上述《课标》的期待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尝试以《茶馆》为例,运用全本书的阅读教学方式,探究中职学生阅读能力养成与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以创设阅读情境为基石,促成学生静心阅读

笔者所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家庭缺乏阅读氛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的周末和假期时间大多消耗在微信、QQ、网络游戏上,课外阅读量很有限。而在不多的课外阅读中,他们更倾向于快餐式、浏览式的泛读,如偏爱文字浅显的散文,轻松幽默的笑话等。这种浏览式的浅阅读很难深入到文本内涵,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极其有限。

中职学校大多采用寄宿制,学生在校期间,严禁携带电子产品,这为学生远离手机的诱惑,开展纸质阅读提供相对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在校的黄金时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促成静心阅读的效果。

笔者把不同版本的《茶馆》带进语文学习课堂,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学生发现《茶馆》篇幅不长,有《导读》《知识链接》等相关知识点。当老师布置阅读任务时,学生积极主动,欣然接受。通过任务引领,师生共同商定阅读期限,每天坚持用二十分钟阅读《茶馆》。同时笔者推荐他们利用周末观看1982年于是之、郑榕等老一辈艺术家主演的《茶馆》经典电影,以及何群执导,陈宝国、梁天等主演的电视剧《茶馆》,促使学生寻找在阅读不同文本和欣赏不同艺术创作中的差异。通过电影、电视剧的形象再现,帮助学生沉下心,回归文本阅读以相互印证。

二、以展示阅读日志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日志是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个性化表达方式。笔者尝试采用阅读日志的方式来开展《茶馆》整本书阅读,有利于解决《茶馆》中学生的阅读困难和落实反馈难等问题,同时促进《茶馆》阅读的有效性。

(一)创设思维导图,理顺人物关系

老舍在谈《茶馆》时写道:“剧中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往往困惑于众多人物关系的纷乱混杂。而以人物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清《茶馆》中的人物关系。在学生展示的思维导图中,有以王利发为中心,各式各样人物都与他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以茶馆为中心,围绕历史事件的发生来理清人物关系;也有以王利发为中心,从不同的场景勾勒出三种导图形式。学生在导图的设计过程中,了解《茶馆》中七十多号人物,在茶馆中来来往往。其中有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有子承父业的人物,也有穿插其中一幕的人物。理顺文本中的人物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茶馆》打下基础。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在阅读中留有痕迹,启迪思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成效,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效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方向和目标。

(二)批注阅读文本,积累日志素材

阅读是每个人具有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有所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熏陶和启迪。在《茶馆》全书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如:感想式批注,把文本中的某字、某句、某段引发的感想、感慨等,随手记录下来。评价式批注,对所阅读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内容或形式进行个人化的品评或鉴赏。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圈边批注的习惯,把自身感受或问题用简单的几个词,随手写在书中空白之处,这样就抓住自己阅读时的思维瞬间,撷取思维火花。再读文本时,批注的重点就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或参考书目中寻找依据,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反复阅读,结合圈点的内容和批注,完成阅读日志的素材积累,写成感悟,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三)品读精彩语句,赏析人物形象

戏剧往往通过语言和行动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特性,揭示主题,《茶馆》也不例外。老舍说:“剧作者则须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出他的性格来。剧作者必须知道他的人物的全部生活,才能三言两语便使人物站立起来,闻其声,知其人。”《茶馆》人物众多,形形色色,三教九流,各做各的事情,各说各的话,上演他们各自的人生故事。通过引导学生挑出印象深刻或是感兴趣的对话,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茶馆中的人物。学生在这个环节的阅读日志中,思维也是极为跳跃,有人认为“当时人们的态度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有人认为“从争夺一只鸟可以看出人命不值钱”;还有人认为“从得到吃的一瞬,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女儿,从侧面写出当时的人命不如一碗吃的,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同时也暗指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状态已经加剧”;更有的学生认为“从秦仲义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有救国之心,忧国忧民,但被现实所迫最终说出‘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的无奈感叹。”

当学生对剧中人有了深度思考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归类,在众多的人物中,是否有同一个类型的人物,他们之间有哪些细微差别,感受他们在不同时代环境下的变化。学生在不断发现与归纳中,每一次都有或多或少的阅读成就感,学生的阅读发现越来越多,阅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最终与阅读成效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四)立足主题阅读,牵出社会隐痛

文本阅读可以是多角度全方位,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全本书阅读中离不开主题阅读,有必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时,围绕要探讨的问题,尽可能收集相关的书籍资料,筛选与探讨主题有关的信息,加以研读整合,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通過反复阅读文本,学生对《茶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深入阅读,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眼中的政府,如秦仲义:“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常四爷:“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你如何看待当时的政府?”从而引出学生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学生在阅读日志中谈到社会的黑暗、农民的破产、工业救国无望等事实,这就很好地论证了主题阅读获得的效果。

《茶馆》中“莫谈国事”在全剧中出现了三次,什么样环境下有什么变化?“莫谈国事”是谁的要求?人们真的能做到莫谈国事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想不谈国事都难的境地!如太监高价买妻,常四爷谈国事被抓,茶馆掌柜精心改良,也逃不脱被人霸占的结局。

三、以强化文本研读为导向,引领学生高效阅读

《茶馆》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带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在不断的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是基于教师对《茶馆》的理解和解读。“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在这个全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方能通过研读文本,达到与文本的融洽交流与对话,从而站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为中职学生搭建一座座通往文本的桥梁,创设有利于中职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他们才有可能参与到文本的平等对话,从而进入到高效阅读的境界。

笔者在这里主要尝试通过创设全本书的阅读情境、展示阅读日志、强化文本研读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老舍在《茶馆》中想表达的内涵,提升中职生对完整文本的有效阅读能力和水平,以期达到学着品读文字,学会品读文字,最终享受品读文字乐趣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日志茶馆导图
高效管理日志文件用命令行就可以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读扶贫日志
《成都老茶馆》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雅皮的心情日志
雅皮的心情日志
杯水车薪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