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登
摘要:大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步入大学校园,还没能从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中转变过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是大一新生入校后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一名新生适应不良事件为例,多方面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针对该现象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关键词:大一新生;适应不良;措施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步入大学校园,还没能从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中转变过来。尤其是一些比较念家的,比较依赖父母的,比较内向的同学,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开始新的人际关系,就更有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作为辅导员,如果不及时掌握这部分同学的情况,没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这部分同学以后可能会郁郁寡欢,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們要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用我们的爱心,耐心且细心地帮助这些同学尽快走出困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案例简介
2019年9月20日下午6时左右,我接到一个外省号码的电话,他说我是19级李同学,今天晚上他想请假出去陪她妈妈住一晚,明天早上回来继续军训,因为明天妈妈就回老家了。接到电话的瞬间我惊呆了,现在军训已经快结束了,按照他的表述,意味着军训期间她妈妈一直陪在这里。带着这些疑惑,我继续和他沟通。他回答说:“老师,我妈妈从送我来学校一直都呆在这里,因为我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生活,觉得很不适应也很不习惯。”随后,他妈妈和我通话,她说:“他们家小孩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来学习生活,作为父母的也很不放心。这段时间他在学校军训,对新环境很难适应,在宿舍睡的也不好,所以最近就一直学校陪着孩子。”
我向家长简要的表达了我的观点:从大学阶段开始,我们就要开始独立的学习生活,这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的就会融入这个大家庭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封闭自己。
二、案例定性
这是典型的新生入学期间的适应性问题。
三、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李同学这种适应性不良症状相对是比较突出的,从入学到军训这段时间,和班级同学和舍友沟通很少,且一直需要妈妈陪同。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有:
第一,该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在家很多事情都有父母操办,导致动手能力比较弱,依赖性强。
第二,该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遇事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
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大学阶段自己需要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个性。
四、案例处理办法
(一)追根溯源
通过与李同学的舍友了解得知,李同学平常在宿舍话不多,并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军训的时候与其他人交流也不多。如果不用军训,他也很少呆在宿舍,一般都是和他妈妈在一起,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同时,我又找时间和李同学的妈妈面对面交谈过一次,又深入的了解到相关的情况。李同学在老家读书时,都是住在家里,家里就只有他一个孩子,平常很多事情基本都是父母帮他包办,动手能力较差。又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所以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也担心,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帮助他适应大学生活,以后可能会影响到他整个大学阶段的生活。
(二)寻求解决办法
作为老师,当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既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其实际问题。因此,针对李同学的情况,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深入宿舍,引导宿舍其他成员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主动与李同学沟通交流。一个从来没有离开父母也没有过集体生活的同学,肯定会存在适应性的问题。出门在外靠朋友,宿舍的同学就是其亲人,彼此之间要互帮互助,让其尽快的融入这个集体,适应大学生活。
2.深入军训场地,与负责训练的教官、同学多次沟通。希望通过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既可以磨练李同学坚韧的意志,又能让其感受到身边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3.加强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做好学生工作,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长不是局外人,我们要加强和学生父母之间的沟通,一起参与处理。在学生军训期间,我数次与其父母联系,就李同学目前的情况进行交流。最后我们一直认为,父母应该及时“放手”,要让他在新的环境里慢慢适应,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循序渐进逐步解决。学生依赖性过强,归根结底是思想上的问题。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没有接近可循,也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我们既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也要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李同学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离开父母后在学校我们也要对其多多关注,既要严格要求也要悉心关照。只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三)做好后续跟进工作
在军训结束前,李同学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一次中秋晚会,因我事先了解到他有音乐方面的才能,故在晚会上邀请他为大家献歌一首。同时,还组织他和宿舍其他成员进行集体才艺表演,慢慢的李同学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在随后的班干部竞选中,我也鼓励他去尝试。虽然最终没有当选,但是更愿意去和别人交流了,也愿意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了。此外,我也经常去他们宿舍,发现在一次次的了解过程中,他已逐渐适应了这样的集体生活,对父母的依赖也下降了不少。
五、经验与启示
这一案例使我深深感受到,想要做好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工作,想要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绝不是靠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感化学生。
(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19级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之下。第一次感受集体生活,面临着如何自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团结教育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需要。
(二)开展有针对性地主题教育,帮助新生尽快了解生活
在新生入学之初,学院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因势利导,全院参与。就新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新生适应性教育、爱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史教育等。同时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及时帮助新生端正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三)开展大学生团体辅导,引导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发展性心理问题[1],它是指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如果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够较好的适应新环境,则会引起一系列适应不良的现象。这不是个例,在大一新生群体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是共性的问题,因此通过一般的个体咨询是比较难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大学生团体辅导。通常最切实有效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方式是,组织新生以宿舍或者班集体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2]。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分享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帮助个人不断了解自我、不断接纳自我,从而早日促进自我角色的转变,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
(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的高校一直提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因此,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光靠思想教育和引領,更要切实解决学生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归属感
很多适应不良的同学都存在着不愿与人交流,害怕被人拒绝等情况,在生活中也缺乏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开拓自身视野,陶冶情操,并不断提高个人交往技巧,增强归属感。
(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在家庭和学校的宠爱下长大,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控能力、受挫能力等都与新环境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何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改进,这是教育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我们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3]。对于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积极拥抱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莹,梁平,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唐星星.论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现象及对策研究[J].教育培训2009,7
[3]张艳霞.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