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印制专业的审美教育

2020-07-14 10:33徐飞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印制审美教育审美

徐飞

【摘  要】印制专业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对审美的教育,艺术修养不够,不仅印刷品质得不到保障,也无法为出版工作提供意见并体现价值。本文从印制人员审美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印制专业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审美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进行介绍。

【关键词】印制;印刷;艺术;审美;审美教育

引言

现代印刷复制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特点,无论印刷理论和工具、印制方法和技术多么完美,最后还要满足客户的见解和需求,以艺术家般审美眼光来评判印刷品的品质高低。按照传统印刷复制理论已达不到理想的印刷效果,这针对于印制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还应具备艺术家般的审美眼光和艺术修养,印制从业人员急需加强审美教育。

1.印制专业审美教育的现状

从我国文化部于1960年创办文化学院招收第一届印刷工艺学校本科生开始,国内便开创了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光辉历史。印刷这门古老的专业技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与融合扩充中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了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管理、美学等多种学科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国的印制岗位从业人员一般多来自印刷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该专业招收的的生员大部分是普通文化类考生,而非艺术类考生。他们与艺术类毕业生相比优势在于文化课基础很牢固,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不仅能牢固地掌握印刷专业知识理论,作为应用型人才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但与艺术生相比,他们往往缺少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普遍缺乏对印刷产品的艺术素养,这是因为大部分印刷学院虽然开设了装帧艺术设计等专业,却只有艺术生才能系统深入地学习艺术课程,部分艺术课程通常只做为印刷专业的选修课程,印刷专业的学生根本接触不到艺术、美学方面完整的知识。印制专业从业人员很难继续获得审美教育,艺术修养普遍得不到提高,即使提供再好的印刷设备和手段,也难以制造和印出精美效果的产品。

2.印制专业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2.1 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审美教育对印制专业从业人员十分重要,其结果会直接反映在印刷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印制人员经过一定的审美教育训练,会对审美效果有充分地理解,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能根据内容决定艺术风格,将审美感受充分体现在产品的品质上。审美教育可以使印前制版人员提升对色彩的管理,能根据不同的原稿特性采用对应的工艺,使制作的图像文件不仅符合印刷工艺要求,又能保持较高的还原性,令图像的清晰度、阶调的再现力和色彩再现力达到满意的效果。审美教育也能使印刷操作人员将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贯穿在印刷、印后的过程,融入自己对原稿艺术特点的剖析、艺术意境的理解,将审美取向融合到图像处理和工艺操作工序上,印刷复制出具有审美水平的高品质的产品。随着高质量出版时代到来,印刷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于印刷品外观的一般质量标准,还应体现在对艺术效果的深层次追求,印刷产品质量是与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成正比的,有人曾归纳公式为:精品图像印制=(高质量原稿+先进的硬件、软件+CTP数字化工作流程+优质物料+标准工作环境+印刷全程色彩管理+优秀的专业人才+各部门良好的配合)×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可见,审美教育提升了印制人员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并加倍提高了印刷产品的质量水平。

2.2审美教育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当代教育出现了一些误区,往往侧重于专业技术教育,人们重视理工学科,轻视人文学科,缺乏人格教育,就容易造成人性的分裂。审美教育能够弥补当代教育的不足,它是将自然界、社会、精神中一切美的形态对人进行陶冶和净化,把对立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结合起来,使人性得到解放获得自由,成为一种人性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是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当能自身圆满的对象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才能使主体进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美的创造,美的创造正是与印刷生产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美的实现体现了印制人员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印制产品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之所以显得精美,正是因为其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是印制人员自身本质力量的物态化,通过劳动的产物来体现和实现自身价值。可以认为,正是解放人性的审美教育促使人进行“自由”而又“自觉”的审美活动,并在活动中投入自身的才能、智慧、力量,通过客体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和人生价值。

2.3审美教育可以提供参考意见

审美教育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而审美又是透过印制环节得以最终实现的。一本书从书稿到书籍产品需要经过装帧设计和印刷等环节。装帧设计者赋予书稿以书的形态,但这只是从方案、图纸上进行的设想,如果要形成装帧实体,还需要经过印制设计和印刷生产实践活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书刊时,不能只从审美角度出发,也不能只从方便印刷和装订的实用角度出发,而是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使印刷品美观,又要保证实用,美的形式既要符合内容,又得顾及到印制成本。装帧设计不是凭空任意捏造,而是基于印刷技术来设计产品,从封面、正文、材料、开本到印刷装订进行整体设计。因此,对印制专业人员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为装帧设计提供符合印刷工艺的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使印制设计能照顾装帧设计,从审美角度为印制设计提供思路建议。兼顾二者之长,做到知己知彼就可以让印制员在和装帧设计者的沟通衔接上更顺畅,能提前化解很多矛盾,利于生产出好的产品。

3.印制专业审美教育的方式途径

3.1 开展对艺术品欣赏的基础训练

对印制专业人员进行审美教育,就要从审美的基础训练开始,需要把握审美特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特征分为原作的审美特征和印刷品本身的审美特征两部分,原作的审美特征是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的每件作品所表现出的鲜明主题和独特气质,给人美的享受,在印刷复制前应当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如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等。印刷品本身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对原稿的忠实再现和艺术加工,合理选择符合人们审美的图形、色彩、构图、材料、工艺。优质的印刷品的审美特征是外观干净整洁、精美悦目;图像鲜明、色彩亮丽、层次丰富、质感清晰;图形套印准确,严丝合缝;印刷墨色均匀,平整光洁,接版色调一致;用料考究、工艺精致。学习抓住作品的审美特征,同时還要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要从艺术的本质上对艺术进行认识。艺术的本质不是固定的,艺术可以看成是一种模仿和再现,也可以当做是情感的表现和传递,艺术还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在艺术中归纳出形式规律。因此,可以从印刷品的艺术本质着手,从印刷角度研究印刷品对原稿的模仿、再现,从色彩、材质来探索印刷品的情感表现力,从图形、字体、版面、开本、装订等方面分析印刷品的形式,提高艺术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3.2 进行美学和艺术方面的专业学习

对印制专业人才投入审美教育,经过美学领域专业学习,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对美有悟性,对色彩敏感,艺术素养高,又精通高新印刷技术的人才不多,印制岗位急需培养这类人才,将审美灵感与印制技术相结合,制作出精美优质的印刷品,以满足出版界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艺术专业培训课程可以是多流派、多类别的,如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美术作品、工业设计等,通过学习艺术表现所使用的视觉工具,如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明暗、对比、平衡等,可以增强感性认识,丰富设计语言。可以为学员开设绘画基础训练,通过学习美学法则如色彩和线条疏密的对比与协调等方面调动形象思维,培养对形象和造型的观察力。值得注意的是,绘画基础训练不是全部,绘画可以借用到装帧设计上来,但绘画不等于设计,绘画是服务设计的。装帧艺术在造型、色彩等艺术手段上与绘画有同一性,但也有个性特点。

装帧设计所表现的形象往往不是对自然忠实的模仿,而是经設计师用装饰手段进行美化过的,因此要了解装饰美学的原理、作用、规律。如果想要深入学习,还应到高校或职业教育场所参加专业的继续教育,不少高校就开设了美学或艺术设计科目的在职培训班,通过自主的学习可以大幅提高印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3.3 组织参加审美交流活动

印制专业人员还应多参加一些提高审美水平的活动,如画展、摄影展、艺术讲座,多和艺术家切磋、交流,多了解艺术工作者的想法、思路。在活动中应对作品的形式、形象展开讨论,对内容内涵理解分析,对艺术流派、风格进行把握,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就不仅能培养印制人员对艺术的兴趣,还能快速提高个人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眼光。对原稿有了专业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艺术修养,不仅可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可以运用到印制设计和印刷操作上去,提升印刷品的审美效果。另外,印制人员在印刷时联系客户跟屏调色、看样追色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作者、装帧设计师,可以进一步追踪设计师、艺术家的想法,了解他们希望其作品达到的色调特点,体会他们创造美的艺术境界,从而积累自己的审美知识。最后,对艺术和审美的了解不能局限在绘画美术等层面,要多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如书法、音乐、戏剧、文学、诗歌、电影等,多认识文艺界的朋友,可以相互学习、彼此影响,使艺术素质、文艺修养得到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宁俊.漫谈我国印刷教育[J].印刷世界,1998(6):40-41.

[2]刘宁俊.论印刷产品的还原性[J].广东印刷,1998(5):20-21.

[3]殷幼芳.满足出版人的审美要求,完成从印刷匠人到印刷艺人的转变(下)[J].印刷技术,2011(09):46-48.

[4]肖朗.论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7-79.

[5]朱宝信.自由而全面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5-10.

[6]张介明.编辑美学的理论思考[J].编辑学刊,1992(02):34-39.

[7]张慈中.装帧设计工作的几个问题[J].编辑之友,1981(3):117-126.

[8]刘彩凤.基于印刷技术的书刊装帧与设计[J].中国出版,2006(8).

[9]陈畅.论高职包装印刷专业审美教育[J].包装学报,2011(03):98-100.

猜你喜欢
印制审美教育审美
探析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有效路径
平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木刻刀法与印制
微缩版画的教学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