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酮对原代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保护研究

2020-07-14 10:33郭亮桂菲李睿夫于超罗远盟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炎症反应保护

郭亮 桂菲 李睿夫 于超 罗远盟

【摘  要】目的:评估麝香酮对原代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2mm间距行“井”法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划伤,建立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损伤模型,在模型中加入500mmol/l谷氨酸共培养,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化学损伤模型,分别在6h、12h、24h、48h、72h作MTT检测。实验分组:A组(单纯培养),B组(机械化学损伤组),C组(B组中加入3ug/ml麝香酮),D组(B组加入6ug/ml麝香酮),E组(B组加入12ug/ml麝香酮),在3h、6h、12h时检测 SOD、MDA、LDH及细胞内Ca2+。结果:获得了95%以上的高纯度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了大鼠原代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机械化学损伤模型。SOD检测提示:A组无明显的变化,B组明显的下降,C、D、E组比B组高,以D组在同一时间点最明显。MDA检测提示A组无明显的变化,B组比A组升高,C、D、E组比B组明显低,D组在同一时间点最低。细胞内钙检测与MDA有类似的变化,C、D、E组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麝香酮对机械-化学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都有保护作用,以6ug/ml浓度效果最好。

【关键词】麝香酮,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保护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 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1],SCI 及其继发性损伤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且脊髓损伤治疗困难[2], 因此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3] 。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会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4]。过度生长的星形胶质细胞也会形成胶质疤痕,作为物理和化学屏障阻止神经元轴突再生[5]。减轻继发性损伤的关键是保护损伤细胞,抵抗炎症,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麝香酮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它能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降低钙强度[6]。通过血脑屏障,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减轻水肿。Yu等人的Invitro实验表明,麝香酮可以减少LDH的释放,抑制钙的流入,并提高细胞在超剂量Glu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存活率[7]。Jin等人的实验表明,麝香酮可以减轻脑缺血的水肿,减轻脑细胞的病理变化[8],说明麝香酮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中选用大鼠脊髓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损伤模型,运用不同浓度的麝香酮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作用,检测TNF-α、IL-1B、SOD、MDA,LDH、细胞内钙的测量及对细胞进行计数,探讨麝香酮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原代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及纯化

取新生乳鼠10只无菌条件下剪刀断头,打开脊椎后完整取出脊髓组织。将脊髓组织剪碎致直径0.1mm左右小块化学消化收集细胞悬液。弃去上清液,然后每管加入2-3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培养瓶中,37℃、5%CO2培养箱内孵育60分钟,进行差速粘附贴壁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 24小时后翻转培养瓶收集的贴壁细胞,继续培养即可得纯度达到95%以上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箱内培养,生长8-10d待细胞融和,随后使用本次获得的细胞进行传代,用于后继实验。

1.2免疫荧光染色法行细胞的鉴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细胞准备好后进行 细胞铺片, 吸除培养瓶中旧培养基,用PBS洗2-3次,加入0.25%胰酶消化液约1-3ml进行消化,置37℃培养箱静置约2-5分钟,加入2-3ml完全培养基,收集细胞至离心管,离心5min,弃上清加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个/ml,以每孔0.5ml接种到6孔板的盖玻片上。待细胞12h贴壁后,吸出培养基,生长达到70%-80%,最后爬片固定,中性树胶封片。

1.3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化学损伤模型

(1)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损伤模型

待细胞贴壁后用1ml无菌注射器针头,在4倍放大镜下进行直线划伤培养皿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整个过程要求力度适中以保证损傷较为一致。于六孔板呈“井”字划伤,划痕线之间的平行间距为0.2mm,细胞损伤前30min加入不同浓度的麝香酮进行药物预处理划。倾斜培养皿,极其轻柔的吸去划伤后所有的培养基。

(2)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化学损伤模型

在机械损伤模型中加入500umol/L谷氨酸造成细胞机械化学损伤模型。常规继续培养。在加入Glu前30 min加入3 ug/ml、6 ug/ml、12 ug/ml 的麝香酮进行药物预处理。

(3)损伤模型的鉴定

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死亡率

在三分钟内,分别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镜下观察死细胞被染成明显的蓝色,而活细胞拒染呈无色透明状。 统计细胞活力:活细胞率(%)= 活细胞总数/(活细胞总数+死细胞总数)×100%。细胞死亡率的计算:细胞死亡率(%)=死细胞数/(活细胞数+死细胞数)×100%。

(4)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分组

A组(单纯培养),B组(机械化学损伤后继续培养),C组(B组加入3ug/ml麝香酮500ul/孔),D组(B组加入6ug/ml麝香酮500ul/孔),E组(B组加入12ug/ml麝香酮500ul/ml孔).

(5)监测指标

在不时的时间点采用ELISA 法对对MDA、SOD检测和流式检测法细胞内Ca2+的浓度。

(6)统计学处理

采用SARS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获取高纯度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在更换培养液时行10秒短期暴露与差速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纯化后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化学细胞染色鉴定,在培养3天时在光镜下观察见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呈梭形、不规则形态或星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大,染色质浅而均匀,多为1个核仁,偶见有2个核仁。其胶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 (图1)。

2.2成功建立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机械化学损伤模型

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死亡率。正常組培养6小时、24小时未见死亡细胞。在6小时机械损伤模型死亡率在13.23%,细胞存活率87.73%;在机械化学损伤模型后死亡率在21.12%,细胞存活率78.88%;24小时,在机械损伤模型死亡率在23.57%,细胞存活率76.43%;在机械化学损伤模型后死亡率在36.27%,细胞存活率63.73%。

2.3细胞流式法检测细胞内Ca2+

正常组在同一时间点最低,有缓慢上升; 模型损伤组明显增加,在3h、6h、12h荧光值分为22.67、30.00、31.03,处理组中都明显的下降,以D组在同一时间点最明显,在分别为17.21、25.21,25.31。 (图2)

2.4 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正常组无明显的变化,机械化学损伤组较正常组明显的下降在3h、6h、12h,分为72.11 ng/L、76.55ng/L、85.56ng/L,处理组中都明显的下降,以麝香酮6ug/ml组在同一时间点最明显,在3h、6h、12h达55.56 ng/L、51.89ng/L,78.94ng/L。处理组与正常组和损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图3)。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正常组无明显的变化,机械化学损伤组明显下降在3h、6h、12h,分为28.52 ng/L、24.53ng/L、22.33ng/L,处理组中都明显的提升,以麝香酮6ug/ml组在同一时间点最明显,在3h、6h、12h达46.74 ng/L、42.01ng/L,38.33ng/L。处理组与正常组及损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图4)

3.讨论

3.1细胞培养与鉴定

对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研究,是研究脊髓损伤机制的主要方法之一[1]。脊髓损伤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及对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很大程度上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起作用。获得较为单一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选用新生大鼠也有利于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 因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分裂高峰发生在动物胚胎晚期及出生以后[9]。差速贴壁法[10]是利用星形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嗅鞘细胞的贴壁时间不同而将它们分离的方法。成纤维细胞的贴壁能力强,在未被包被的光滑玻璃平面上,在细胞接种1小时之内就可直接贴壁,星形胶质细胞一般在接种的24h左右贴壁,而嗅鞘细胞则需要96-120h内贴壁。本实验选择,通过两次恒度摇床振荡,神经细胞、少轴突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能在无培养液状态下能成活40小时[11],将培养液吸干换液时,使培养细胞暴露于空气中10秒钟可以除去少突胶质细胞[12]。但是为了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的生存能力、活性及传代能力,在更换培养液时注意避免过长的暴露时间。因为一般在原代培养时采用相对较低的接种密度,因神经元不再分裂增殖,且传代后大多会死去。

本实验采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行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来鉴定,通过计数统计,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能满足本次实验的要求。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星形胶质细胞,而又不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

3.2细胞损伤模型的选择

本实验通过张杰敏[12]等提供的方法成功的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损伤模型[16],直接的损伤致坏死,损伤缘的胶质增生肥大明显,对于未损伤区,细胞形态正常,说明损伤的程度不重,而选用20ul移液器吸头作划伤时的工具,有大量的胶质细胞被拖至划痕的尾端,实验损伤的程度不重,后改用针头后检测量SOD、MDA较前有明显变化。考虑到单纯机械损伤因没有与其它细胞共培养,培养缺乏在体损伤时可因神经元损伤,在多种因素介导下出现谷氨酸的增加,不能模拟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状态,同时单独作谷氨酸诱导下的的化学损伤,可能又缺少机械因素下的细胞直接的损伤,及损伤所诱导下的病理生理变化,都不能很好的模拟临床上的微环境变化,故本实验选用了机械损伤后再加入谷氨酸,建立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机械化学损伤模型,进行研究。

3.3麝香酮的作用效果

在机械化学损伤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机械性损伤造成细胞原发性损伤,LDH是细胞无氧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在机械化学损伤的作用下,当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时,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胞的大量LDH从浆中释放到细胞外,并与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将LDH释放量作为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受损伤的一般指标。同时培养液中大量的谷氨酸和机械损伤所引起的细胞损害,激活了细胞膜上的谷氨酸转动蛋白,钙内流增加致,线料体内的钙增加,引起细胞膜及细胞器脂质代谢异常,细胞膜及细胞器脂代谢产物MDA大量产生,自由基大量释放,消耗了大量的SOD,出现SOD急剧下降。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释放TNF-α等炎症因子,又反馈加重细胞损伤。而这类炎症因子可以作为炎症反应被激活的标志物。

麝香酮是一种有效的抗炎剂,能降低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包括IL-6、IL-B、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化酶、NO等的水平, PC12细胞降低钙内流。本次实验结果显示,3-12ug/ml麝香酮处理后都减少由机械化学损伤所致的的细胞损伤,降低了LDH漏出,抑制了MDA的释放,增加了SOD产量。麝香酮能明显抑制机械化学损伤所引起的脊髓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但其作用机制不清楚,需进一步深研究。

(通讯作者:桂菲)

参考文献

[1] Center, N. S. C. I. S. (). Facts and figures at a glance[J]. Birmingham, AL: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20161-2.

[2] Alexandre Fogac?a Cristante, at al.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spinal cord injury[J].CLINICS.2012,67(10):1219-1224

[3] David W, Cadotte MSc,Michael G. at al,Spinal Cord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J]. Options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1) 469:732-74

[4] Kim, S.-H., & Lee, J. E.). Inflamma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the role of leukocytes and glial cells[J]。 Experimental neurobiology, (201625(5), 241-251.

[5] Li, X., Li, J., Xiao, Z., & Dai, J.. The role of glial scar on axonal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中國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32(8), 973-978.

[6] Y.-J., Luo, S.-H., Tang, M.-J., Zhou, Z.-B., Yin, J.-H., Gao, Y.-S., & Dang, X.-Q. (2018). Muscone exerts protective roles on alcohol-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97, 825-832.

[7] Yu, L, Wang, N., Zhang, Y,et al. (2014).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muscone on glutamate-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via antioxidant and Ca2+ antagonism. 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70, 10-21.

[8] Jin,Wei,Dai,Qi,&Ma Jin,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4‐methylcyclopentadecanone in rats submitted to ischemic stroke[J].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8,32(3), 270-278.

[9] Karadottir R, Hamilton NB, Bakiri Y, et al.Spiking and nonspiking classes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glia in CNS white matter[J]. Nat Neurosci.2008,11(4):450-456.

[10] Raff MC, Miller RH,Noble M.A glial progenitor cell that develops in vitro into an astrocyte or anoligodendrocyte depending on culture medium[J].Nature. 1983,303(4):390–396.

[11] Chiu FC, Norton WT, Fields KL.The cytoskeleton of primary astrocytes in culture contains actin,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the fibroblast-type filament protein, vimentin[J]. J Neurochem.1981,37(2):147-155.

[12] 张杰敏, 廖维宏. 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划痕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2):133-134.

[13] Abbott NJ. Astr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J]. J Anat.2002,20(6):629–638.

[14] Zhu P,  Li JX,  Fu JM, et al.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s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cytokines in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ediators Inflamm.2013:701970. doi:10.1155/2013/701970.

[15] Adrian N, Izhar LB, Guo XX,et al.ROS Detoxific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Linked by p38 MAPK Signaling in a Model of Mature Astrocyte Activation[J].PLOS ONE,2013,8(12) e83049,

[16] Milos P, Ulrika W, Marcela P.The dual role of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reactive gliosis [J].Neurosci Lett. 2014,565(17):30-38.

[17] Talu U, Swamy G, Berven S,Spine Cord Injury: An Update[J].spine .2006,(6)335-343 [27]He Y, Wang J,Liu X.Influences of Musk Administration on the Doping Test[J].Steroids. 2013,78(11):1047-52.

[18] Belsito D, Bickers D, Bruze M.A toxicological and dermatological assessment of macrocyclic ketones when used as fragrance ingredients the RIFM expert panel[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1,(49) S126–S141.

[19] Chen ZZ, Lu Y, Ying DS, et al. Influence of borneol and muscone on geniposide transport throughMDCK and MDCK-MDR1 cells as blood–brain barrier in vitro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3(456) 73-79 .

项目基金:课题来源于重庆市科委自然基金,基金号:cstc2016jcyjA0299。

作者简介:郭亮,1975-,男,重庆人,博士,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脊髓的损伤,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及髋/漆关节置换手术,颈、腰椎退变中医药治疗。

猜你喜欢
炎症反应保护
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方剂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研究谷氨酰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