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经营趋势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发展路径探讨

2020-07-14 02:31孙祥水张标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有林场发展路径

孙祥水 张标铭

【摘  要】近自然经营是源自先进林业国家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体系,在我国已渐成趋势。本文结合国有林场的职责和使命,分析国有林场在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森林资源培育上提出树种选择乡土化、改善林分结构、利用森林自我调控机制、改变采伐利用和更新方式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近自然经营;国有林场;发展路径

引言

近自然经营理念源自欧洲先进的林业国家,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近自然经营技术。近年来我国已在广西、河北、黑龙江等地引进推广,效果明显。福建省也在多地逐步推行近自然经营技术,近自然经营理念和技术渐成趋势。面对这样的大趋势,针对国有林场的职责使命,结合林场在森林资源培育上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近自然经营的基本涵义和目标

近自然经营,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借助自然力量、模拟自然形态,通过人为干预,加速森林发育进程,培育近自然而又优于自然、功能完备并能够实现森林恒续覆盖且能够可持续经营的育林理念和技术操作体系。

近自然经营的本质特点就是营林措施近自然化,“模仿自然、加速发育” 是其经营理念的核心要义。近自然经营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反对破坏自然,人类必须在保持森林自然结构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不能造成森林自然结构的破坏。森林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人类只有遵循森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经营森林的目标。

近自然经營的目的是回归森林的自然状态。自然条件对森林的类型、演替方向、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森林类型和森林质量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优异的自然条件可以生长出繁茂的森林,而优质繁茂的森林又会对土壤、降水,甚至对局地气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借助自然条件是近自然经营的主要手段。

近自然经营讲究天人合一,把人看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的意志在干预森林时在顺应自然。近自然经营倡导回归森林的自然状态不等于放弃对森林的人工干预,而是依托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加速森林的发育。

近自然经营的目标是培育稳定的、健康的,实现在同一空间内恒续覆盖并且能够持续的演替的森林。近自然经营并非是简单追求一种近自然状态,更不是纯自然经营,其目标是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又要兼顾生态目标,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容的发展方式。既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使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国有林场的职责和使命

(1)国有林场的主要职责是建设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屏障。在我国林业总面积中,国有林场大约占1/4,国有林场的性质决定着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和稳定器。

(2)国有林场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原木进口难度越来越大,木材安全问题已变成重大的资源战略和复杂的政治问题。国有林场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培育了大量森林资源和木材储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林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障我国木材战略安全的使命。

(3)国有林场是先进培育技术的推广示范榜样。国有林场有大量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传统和优越的条件,是先进经营理论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正是在先进经营理论指导下,不断推广应用先进经营技术,国有林场才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排头兵。

3.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1)国有林场已完成森林恢复期,进入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期。以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省省属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91.1%,从“少林”转入“多林”时期,森林面积的增加潜力已近饱和。利用近自然经营理论为指导,科学经营现有森林,提高森林品质和稳定性,让“多林”变为“好林”已成为国有林场新时代的主要任务。

(2)国有林场人工林面积占比大。至2019年底,福建全省国有林场人工林面积458.82万亩,占比82.47%;天然林面积97.54万亩,仅占17.53%。人工林生态功能单调,利用自然条件的能力低,投入产出率不高。

(3)国有林场森林抗逆性弱,稳定性差。以福建省国有林场为例,随着松材线虫病的发展,近年来松材线虫已对许多国有林场马尾松造成极大冲击,有些林场甚至造成毁灭性打击;2016年闽南地区和其他部分地方发生了极寒霜冻,大范围影响桉树生长,加上莫兰蒂台风对厦门坂头林场森林资源产生了毁灭性破坏,致使2017年全省国有林场有林地面积、林分面积、森林覆盖率下降。提高国有林场森林抗逆能力和森林稳定性成为国有林场的当务之急。

(4)与林业先进国家相比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离恒续林经营目标差距较大。国有林场主伐采伐方式大多数是皆伐,造成局部生境急剧变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力衰退、动物栖息地改变等不利影响;森林抚育普遍采取施用化学肥料、使用化学除草和全面锄草、割除一切“杂灌”等方式,对林地内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作用。

(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日渐提高。森林经营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复杂性等特点,对人工依赖度高,森林经营受人工成本提高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地理气候差异大,森林经营必须尽可能多依靠自然的力量,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面对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中的形势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近自然经营技术成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培育路径的最优选择。

4.以近自然经营理论为指导,提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质量。

熟练运用近自然的森林建设方法,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又好又快地自然发展和无风险地利用。

(1)推进树种选择乡土化和多样化。乡土树种作为经过激烈竞争、淘汰、选择遗留下来的地域适宜树种,表现出对地域的气候、土壤条件的极强适应性。把乡土树种作为森林的主要培育对象,保证森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局地气候急剧变化对森林造成灾难性破坏。把乡土树种作为主要培育对象的同时,对外来树种一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实验,确定其适应性后,才可以大面积培育。

(2)改善林分结构,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系统。根据现有林分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林分有针对性地采取抚育、间伐、林下套种等方法,逐步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保留林下自然生长的幼苗幼树,适时补种乡土树种,培育树种组成多样、种间关系和谐稳定、乔灌草立体分布的异龄复层林分,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

(3)努力掌握森林自控力方向,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森林具有极其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实施近自然经营就需要努力把握森林自控力方向,具体安排每项林业措施都要顺应森林的自控力,顺应这种调节力,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量,适时顺势采取合适人工干预措施,加速森林发育进程,促进森林健康稳定发展和演替。

(4)改变传统的皆伐方式,促进森林天然更新。要实现在全部森林区域上连续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更新性,国有林场应该改变传统的采伐利用方式,摒弃对森林干扰很大、生境急剧变化的皆伐方式,采用对森林干扰最轻的择伐,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伐除多余的树木,达到恒续利用的目的。在森林更新方式的选择上,采取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炼山清理方式,推行不炼山清理方式,尽最大可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者简介:孙祥水(1966-),男,汉族,福建宁化人,高级工程师,大学,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培育和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国有林场发展路径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