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及培养研究

2020-07-14 02:50梁方婵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缺失培养大学生

摘 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发展直接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大学生则是现有家庭和未来新建家庭的中流砥柱,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坚持渗透性、实践性和协同性原则,组合优化学校集中训练营、家庭实战场所和社会环境的同化效应,共同努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缺失;培养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内容越发丰富、越发具有时代性。按照时间维度,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包括对传统的传承、对当下家庭的建设经及对未来家庭的规划三大部分。然而只了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要了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现状,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诚然,受各方综合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家庭责任意识及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但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从来不是依靠某一单边力量就能达成的,这有赖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主体共同支持和发力。

一、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主要内容

(一)传承传统的家风家规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为家庭或家族普遍认可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风尚。把家风具体化、有形化就会形成家规,家规彰显家风。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内在因子,因而在家庭发展和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风作为家庭无形而珍贵的财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教育着家庭成员,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传统家风家规的传承应当是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虽然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但并不意味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大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和传承传统的家风家规,更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家庭的发展,不断地去丰富和拓展家风家规的内容,让其永保生机活力。

(二)建设当下的原生家庭

大学生作为家庭的新兴力量,肩负着建设美好家园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的重任。当然,家庭要发展首先解决家庭成员基本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应当从为家庭创造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开始。虽然,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重心是校园学习,未能做到经济完全独立,但是大学生理应培养为家庭提供物质供给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需要培养对父母进行必要的反哺和赡养的责任心。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发明显。因而,大学生除了需要对家庭作出经济贡献外,還应当积极地丰富家庭的精神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特别是对父母,做到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最后,人有社会性,家庭亦然。因而,在进行家庭建设时,应当处理好家庭与其他亲戚、邻里等的社会关系。

(三)规划未来的新建家庭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的不同的关系意味着人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和承担的不同的责任。在与父母的原生家庭里,大学生的角色是儿女,应该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与陪伴。待大学生到适婚年龄,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大学生的角色便转变为他人的夫妻、父母。此时,大学生应当有规划未来新建家庭的责任和意识。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有正确的婚恋观。在择偶过程中,应当选择志同道合、旗鼓相当的另一半,而不仅仅是颜值,对婚恋应当有敬畏之心,对自己、对他人责任。另一方面,婚后生儿育女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生育观和教育观先行。我们一定要遵守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规范生育行为,优生优育,科学抚养;在教育方面,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又专又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受高校教育模式限制,家庭责任理论教育不显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异地求学的,在校园活动的时间远长于在家庭停留的时间,高校在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地位显而易见。然而,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家庭责任理论教育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部分高校认为家庭责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范畴,这一板块的教育成效慢、实用性差,因而长期边沿化地搁浅,不愿意集中太多的人力物力提升高校中的家庭责任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职称评审制度等限制,高校教师一般比较热衷于科研项目建设和论文发表,而无暇专注课堂教学。不少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要把课本内容讲述完整,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至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和理解程度似乎已经不是他们管辖的范围。长期如此,高校的家庭责任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受家庭教育方法限制,家庭责任实践情况不理想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家庭责任教育而言,家庭不仅仅是“课堂”,亦是“实战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家庭责任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但是现实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大学生家庭责任的实践情况并不理想。主观上,父母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行为能力,加之现代高校教育体系比较完善,所以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重复的“说教式”的家庭责任教育,亦未足够重视对其进行教化;客观上,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父母难以找到合适方式与大学生沟通、探讨家庭责任的履行和实践,更没有意识到在家庭责任教育中言传与身教并重,因而错过了许多教育的契机。由此可见,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无关系。

(三)受社会物化现象限制,家庭责任养成环境待优化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向前发展。特别是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一方面社会物质财富空前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地提升,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力下,社会出现了发展的“副产品”——异化和物化现象。在“物化”中,人过度地追求物质与享受,导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对换了,人为物所控制为物所奴役。这种现象由社会向大学校园传播和渗透,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致使其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乐,忽视精神家园的建设。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并非很好,但是为了满足“物欲”,仍然理所当然地拿着父母的汗血钱去进行无节制的挥霍;而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是为享乐主义所迷惑,用父母的金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成为“啃老一族”。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横行,而这些不良的风气也阻碍着大学生的家庭责任的养成。

三、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一)坚持渗透性原则,发挥高校教育主导作用

无容置疑,高校是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的集中营和领军者。因而,培养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高校的德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之一,理应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意识的渗透性教育。立足当下高校的实际,应当以提高认识、扩大队伍、提升教学为逻辑主线进行高校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工作。一是要改变高校教师对家庭责任教育的固有认知。家庭责任教育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它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息息相关。高校可以通过感性培训和理性变更职称考核方式的方法让教师们重视、正视此项教育;二是要扩大高校家庭责任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前的家庭责任教育主要是归入到思政课上,由思政教师主讲,但由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师生比相对偏高,教学效果微弱。因而,要尝试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思政课以外的科任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意识渗透性教育;三是要提高高校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的创新性,彰显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形成信息化思维,运用信息化工具,实行信息化教学,提升家庭责任意识的课堂效果。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发挥家庭的实战场功能

家庭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认识的范畴。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并最终到实践中去。而家庭是家庭责任意识的实战场,承担着教育和实践的重担。首先,良好的亲子沟通是第一步。虽说学校是教育的集中营,但由于高校中师生比过高,学生管理工作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而且教师的关怀肯定不可能完全替代得了亲子的关怀,所以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必须的。特别是网络和电子产品高度发达的今天,沟通对于家庭氛围的形成尤为重要,否则会出现身在咫尺却又咫尺天涯的尴尬场面。其次,父母应该注重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蹙一笑实际是都是在以身示范,家长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可等闲视之。具体到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中,父母应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直观地、全面地为孩子作示范教育。最后,配套以豐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和家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深化大学生对家庭以及家庭责任的感情认同。因而,父母主动了解和参与亲子活动,甚至可以加强与学校、社区的联系,与学校和社区携手组织、举办亲子活动,为大学生家庭责任养成和实践助力。

(三)坚持协同性原则,发挥社会环境同化效应

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这些特定的小环境,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同样如此,既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实践,也需要社会的全力配合和共同助力,特别需要发挥大众传媒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一直以来,大众传媒以多元性、民主性、时效性著称,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者和思想观念的传递中介。但也因为其独特的属性,不同的传媒展示信息的角度都不尽相同,即便是从同样的传媒渠道获取信息,由于传媒背后的管理者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其态度和分析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对此,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规范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学生酷爱的网络平台的监督和整治力度,力争给大学生予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大众传媒的积极性,为我所用,宣传与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相关的常识和信息,运用传媒的感染力引导大学生进行相关责任教育。同时,可以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展开与家庭责任意识相关的话题,并引导广大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思想动态。

家庭和家庭责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话题。分析当下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教育,诚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高校教育、家庭实践、社会协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责任教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进步的空间。因此,应该以大学生自身为主体,家庭责任意识的内容为核心,以“高校——家庭——社会”为路径,深化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以培育富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王秀华.经济发展与家庭伦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 胡玉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4] 张媛.“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问卷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5] 王晓敏.青年大学生家庭义务感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介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研究(2019GWTSCX033);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2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及培养研究》(2020GMYSKT27)。

作者简介:梁方婵(1991- ),女,广东茂名人,硕士,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缺失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