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 王敏 石慧鑫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岁月旅程,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却长存于国人心中,并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希望,应肩负起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使命,与五四精神同行,不负使命担当。
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满腔热血,勇敢地与国内反对派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维护国家主权,这种精神值得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今时不同往日,中华民族从一个受压迫和剥削的民族蜕变为独立自强的民族,以独特的姿态和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大学生要不忘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应中国人民要求,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要求和会同意承袭德国侵华权益,并获英、法支持。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矛盾尖锐,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最初持暧昧态度,后因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要挟,转而支持日本。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据理力争、全力交涉、提出抗议,但终归无效。5月3日,五位全权代表联名致电北京政府,表示尽管力竭智穷,外交失败有辱使命,请求辞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噩耗传来,国人群情激愤,中国未能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帝国主义列强反而给予日本。作为一个时代中流砥柱的青年,面对外交耻辱,唯有奋起抗争。
五四精神渗透着青年一代人的使命感,是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集中体现,体现出青年人对祖国主权据理力争的热血之情。面对此种危机,爱国青年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奋起反抗,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有的学者提到:“一百年前,青年先烈凭借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主要表现为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延续点燃了希望火种”。在五四运动的那个年代,青年人为了祖国的生死存亡而奋起抗争,无所畏惧。一方面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另一方面为了惩治国内的封建势力,他们的新思想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坚定了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五四精神体现出救亡图存的呼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精神也是现实产物,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列强无情地侵略和剥削无辜的平民百姓,国内的封建势力也毫不手软,一直在用落后的手段统治中国,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不被允许,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大方向,这种腐朽和落没的统治必将走向灭亡,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爱国的青年人深知这一历史趋势,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新征程。五四精神的爱国主义内涵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
五四精神的内涵是时代精华。有学者如此论述:“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蕴含着科学性和先进性。青年学生奋起反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大无畏精神值得赞扬。他们思想进步,接受了先进教育和先进思想的洗礼,明白在祖国面临危险时必须挺身而出,对整个世界大形势的发展具有独到和科学认识。五四精神是一种民主精神,很多青年学生、工人、商人和市民都纷纷参与到运动中,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他们清楚国家利益最重,不能向列强屈服。人们害怕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惨状,为了改变必须要谋求出路。五四精神提倡科学方法,当时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逐渐被李大钊等人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武器,正因如此,五四精神蕴含科学性。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也体现了青年担当。爱国主义不会过时,是一个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联系紧密,时代不断进步,各种外来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在这些外来文化影响下,青年学生会不自觉地植入外国价值观,可能会缺失爱国主义信念,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需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弘扬五四精神、坚守爱国情操
五四精神蕴藏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中国内外交困,遭受列强侵略,广大青年学生奋起反抗,以实际行动响应爱国主义号召。五四运动是划时代运动,在青年学生心中深深地埋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影响不可磨灭。列强的目的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青年学生以实际力量对抗列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拒绝签字彰显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安全的重大表现,这也是青年学生在国家危难之时的本能反应。
近代以来,各个阶级的爱国人士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均以失敗告终,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早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李大钊等人进一步传播,而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充满了希望。马克思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在实际情况下渴望改变现状得出的科学理论。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对待国外列强的态度让民众极为失望,现实的统治者为被统治者带来了痛苦,被统治者为了获得自身想要的利益和生活而进行反抗,以青年学生为主的被统治民众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奋起反抗,五四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酝酿而生。
爱国主义精神不会过时,时至今日,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品质,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初升的太阳,散发着光芒。青年人胸怀爱国主义思想会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也会在未来为了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见五四精神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于泰山,包含着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也具有很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南针和方向盘,也是规划未来建设蓝图的钥匙。
因此,开展培养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意义重大。青年人要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完善自己。高校以开展该活动作为重要手段,结合生活实际做出判断和安排,展开探索。
(一)加强课堂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校中加强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爱国主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使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接受高校教师的引导與帮助;定期邀请本校任课教师和外校专家学者,通过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会等活动,有利于为学生解生活之惑,帮助学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执行者需积极引导参与者,即学生。此外,不同高校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交流经验,也可取长补短,共同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二)开展爱国主义校园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只是枯燥的说教,更是潜移默化的引导。丰富精彩的校园活动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举办纪念五四运动话剧演出,直观还原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其次,通过举办以五四运动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思想共鸣,使其对祖国和未来充满希望。再次,向全校发起爱国主义精神征文活动,使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深入了解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笔触合理表达爱国热情,促进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认同。最后,通过五四演讲比赛,参与者用真情实感与个人风采向观众展现并传达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校园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国家认同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通过组织青年学生集体观影、在班级开设爱国主义班会活动、鼓励各位同学积极发言等,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组织校外爱国主义活动
组织学生校外参观活动不可或缺,独特有趣的教育形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带领学生参观五四运动遗址、纪念馆和博物馆等历史场所,并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直观接触形成深刻代入感,在参观中接受知识洗礼,在历史体验中学会反思。参观活动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了解,为学生们提供情感上的认同感。多样的参观形式令学生喜闻乐见,使得活动更加生动、充满活力,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三、从我做起、不负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牢记心间,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十九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时代新课题,是我国探索马克思主义道路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成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奋战在社会最前沿,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不断进步。五四进步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进步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兴则国兴”,进步的青年要接受先进思想洗礼,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时代要求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国家添砖加瓦。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坎坷浮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广大青年总是开风气之先,奏响时代的乐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我做起、创造精彩。
(韩 晶/王 敏/石慧鑫: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