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3《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

2020-07-14 13:19孔蓉蓉吴艺仪
林区教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小说

孔蓉蓉,吴艺仪

(1.湛江第一中学,广东 湛江 524038;2.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育学的深度和广度。”[1]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有效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问题式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问题式教学是以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教学模式。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问题式教学是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问题式教学的显著特征是立足实际生活,指向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引导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互切磋探讨,强调互帮互助的合作性;围绕讨论中心,重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2—4]。

(二)问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问题式教学的流程通常分为7个步骤:课前准备1步,即教师进行学情、教材分析,结合问题式教学特点,制订有效适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想;课中实施5步,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整合反思、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再创问题”;课后练习1步,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查缺补漏,发现并反思自身问题,同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实践的各个方面。由此构成了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问题式小说阅读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二、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5],分析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

“阅读小说”的学习要求从把握文本内容逐渐发展到感悟思想内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明确“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思路,概括文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观点和感情”[6]。

新课标侧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说的阅读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时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问题式教学所应形成的小说阅读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和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体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以及与其他体裁的区别,发展对文章的独立阅读、全面概括、准确诠释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注重个性化阅读,通过开展辩论赛等课堂活动,掌握小说的内涵和本质,并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思维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作品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理解作品表达的深层内涵,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健全自身的价值观体系。

《装在套子里的人》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是通过对本文的讲解,加深对契诃夫及其创作风格的了解;二是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剖析人物形象,能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相关知识;三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了解封建统治下的俄国社会,认识沙皇的专制统治对社会的压制和对人性的异化。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情感得以调动,激励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进行探究学习,在阅读体验中切实解决问题。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1898年的夏天,一位中学希腊文老师在男职工宿舍被发现“非正常死亡”且死因不明。据了解:该老师胆小多疑、偏执孤僻,一个月前正忙着筹备婚事,一个月后不幸丧生于此。那么究竟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的死亡无从追踪、死因不明呢?请同学们在文中仔细查找线索,追索出命案的“凶手”,查出事件的“真相”。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一系列的悬念和疑端促使学生更加渴望深入文本,追寻真相,主动与文本交流。

2.自主思考,提出问题

“问题”联结着课堂、文本、教师、学生等多向度的关系,是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纽带,是调动学生个体思维的关键。为使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二是引导学生深刻感知问题情境,借助教学资源,自主查阅资料,调动一切生活经验去发现并质疑问题。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独立个体的阅读体验、自主思考,促成学生对文本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通过先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知主人公的生活境况,随后让学生浏览原文,探索现象背后的秘密。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读一读。让学生带着本文的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快速浏览文章,教师提问:“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装在套子里’?他的哪些方面被装在套子里?”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二次阅读,亦可分角色进行再次品读,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2)品一品。在初步感知文章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什么?从中体现他什么性格?”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思考,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深意,思考各种可能的答案。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的同时,促使其产生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审美能力。

(3)议一议。教师在学生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后,围绕课堂进行引导发问:“只有别里科夫是‘装在套子里’的吗?还有谁也‘装在套子里’了?”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再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分点作答。教师随后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进一步生发疑问,教师则鼓励学生积极发问,随后开展进一步的讨论。

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品、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体验,从而深入挖掘“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价值和思想意蕴,感受小说本身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循环往复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是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解决问题主要有四大策略:查阅资料,借助资源;深入研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指导点拨,类比迁移[7]。教师要善于运用四大策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深入思考、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小说主题,理解相关小说问题的思维指向。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别里科夫身份、性格等人物特点后,教师提问:“造成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同中存异,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1)找一找。学生再次浏览全文,找出表现别里科夫性格形象的句子,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另外在一系列行为描写中寻找叙述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原因的句子。

(2)析一析。学生根据找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剖析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列出别里科夫将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各种可能性,随后将其按次序排列,合作挑选出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

(3)辩一辩。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代表阐述小组内部讨论的结果,列出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社会因素,认为沙皇封建统治的严酷和专制是造成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二是个人因素,认为别里科夫一类人具有守旧与嫉新、胆怯与挑衅、怕人与害人的双重变态性格,所以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4)评一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转换,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剖析事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为什么别里科夫的同事对他的死漠不关心,甚至感到大快人心?”以此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问题。

4.整合反思,归纳总结

小组成员进行整理记录,总结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在学生获得探究结果的基础上,教师给出结论线索,学生自行总结归纳;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有效评估,提高学习效率。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具体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行整合文本线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并在小组内部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其次是教师对整个课堂和教学作出总结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最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两两互评,通过游戏问答等方式来检验和评估学习效果,互相给予学习建议。

5.拓展延伸,再创问题

教师归纳方法,感悟提升认识,帮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引发情感思考。同时通过问题延伸课本内容,迁移阅读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对某一现象自发产生新问题,触发新思考。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探究过程,绘出课文的思维脉络,理清文本的思维逻辑。其次从文本引申至社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自行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文本,在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契诃夫的另一篇作品《变色龙》与本文比较,不拘泥于一篇文章的讲述,关注文本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思考。

三、问题式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反思

通过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笔者发现,问题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有一定的收效,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一)经验与收效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要求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问题教学正符合这一新理念[4]。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探究的平台和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探究的最大化,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小说多方面的了解,引导学生自行探索问题答案。同时学生在检索文本的过程中生发出新问题,又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以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丰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开发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个体经验, 注重典型知识的建构生成,并以发展取向取代内容本位[8]。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在问题的牵引下拓宽思维,丰富语文学科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本节课学生围绕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经历、社会背景等展开学习,从个人引申到社会,从文字上升至思想,探究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下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的生存状态,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9]。

(二)审视与超越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初始尝试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到小说阅读教学中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线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任意提问;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较为系统的维度和标准。 对于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三点改进建议:第一,采取三步读文的教学方法,按照“识其人”“寻其根”“画其魂”的思维路径,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明朗的探究线索。第二,摒弃课堂中不必要的教学流程,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第三,提前制定多元系统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定向和引导功能。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小说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所欣赏的套子
套子
相约二十年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