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介入:以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为例

2020-07-14 00:41顾兴立
健康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课辅导员环境

顾兴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2628)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后在全国各省暴发。学校作为教育场所,面对疫情来临,学校需要在关注师生健康、宣传和舆论监控、加强有序管理、提供教育内容和手段等方面承担其社会责任。教育部于2月28日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抗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就疫情防控、在线学习给各大中小学校提出建议和要求。文章结合文件精神、疫情背景和假期现状,以学校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对疫情期间的的辅导员工作介入进行探讨。

1 生命优先原则,了解学生身处环境和健康状态

“人”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社会工作所有的价值观都围绕人展开[1]。社会工作价值核心首位是生命优先原则。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疫情期间需要辅导员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当下的身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反馈判断,学生是否有感染的风险,是否存在疑似的病症,确保学生生命和健康状况。在工作方法上,可以利用网络等方式发送学生位置,电话语音联系访谈、信息表格填写等了解学生身处环境、环境内成员身体状况等信息。经过筛选,对身处疫区、有疑似病症、经过疫区、同环境人员有疑似病症的学生,按照感染风险设计表格,进行关注、每日监控和信息报送,情况严重的可协助其联系卫生部门和机构进行干预治疗。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将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2 资源整合,解决学生疫情期间所需

在学校社会工作中,需要协调社会力量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障碍,包括协助青少年学生解决困难、推动青少年发展、成为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桥梁。在日常的教育中,辅导员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机会、偏差行为矫正、生活困难援助、越轨行为预防、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寒假期间,学生多数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基本取消户外活动。由于假期延长而产生的无法直接接触的现实和学生需求,使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这时需要辅导员去主动倾听和分析学生的需求。

居家隔离期间除了少数困难家庭个案问题外,大部分学生生活由学生家长承担,起居由家庭成员之间协作完成。学生和家庭普遍对于学生居家期间精神需求、知识和学习需求、心理健康需求方面有更多的期待。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前的动员工作、防疫知识和政策的教育工作、心理疏导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转介工作,开展一些系列的线上活动,满足学生对于精神、知识、心理健康的需求。帮助家庭让学生摆脱长时间驻足网络、无事可做、无人交流、无处倾诉的情况。例如,整合教育平台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筛选并转发官方疫情信息,宣传公共卫生知识等。

3 维系和塑造学生人际关系,增进社会信任、加强价值观教育

相比较学生在校集体生活,居家期间,从客观上减少了学生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频次。在面对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听到社会上正面和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如何去分辨,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都会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但由于疫情,辅导员对学生现状了解不及时,无法去针对个体展开帮扶和教育。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实现自身成长。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性的沟通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必修课”,在相对封闭的居家期间是需要给予重视的。

疫情当下,社会环境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发生了变化,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形成和社会接触增多,处于社会环境适应的初期,具有不稳定性。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Erikson)认为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发展对周围世界的新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对自我概念和形象的关注和意识不断增强,但个体同时又缺乏对世界的实际了解,缺乏独立的自主、自理能力,思想、情感经常处于一种冲动和混乱状态之中[2]。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种状态更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热点、现状的态度和观点。

在疫情期间,辅导员可以增加集体线上交流,设计主题活动,可以围绕疫情期间发生的大事小情进行讨论,仔细观察学生对待社会热点的态度。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一方面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和意愿;一方面,通过主题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信任感,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增强自信心,修复学生疫情期间发生变化的社会关系。

4 使用社工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会组织、学校和社区都开始关注人们由于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基层工作者,是学生和学校的连接环节,对学生情况相对了解,在此方面,居家期间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较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更有优势。学校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类型、工作目的、辅导时长、服务提供者方面都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同。具体见表1。

表1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比较

在具体辅导工作中,可以使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学生交流时注意倾听,尤其是身处疫区、家人身体状况欠佳的学生,帮助其澄清内心想法,根据学生问题帮助其建立目标,设计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小组或是个案等工作,着重为学生增能,达到其自我成长,摆脱心理困境的目的。

5 对学生进行防疫知识、公共卫生、个人安全方面的教育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单位,其卫生与健康工作应该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学校的卫生和健康工作长期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地位,校医短缺、设施用品缺乏、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在这一现状下,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基本判断等工作往往由辅导员开展。疫情期间,辅导员面对新的形势,也需要通过学习、资料搜集和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澄清等方面的工作。

疫情期间,辅导员除了对防疫知识、公共卫生等方面知识进行教育普及外,从社会工作角度,还可以增加学生行动决心支持和环境支持。行动决心支持,是在对公共卫生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时,通过工作让学生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学生提供隐形的支持,在面临疫情时,不因疫情扩散速度、治疗难度、防护复杂程度、信息报送频次而丧失信心和行为动力。环境支持是指通过改变学生身处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疫情的发展判断。例如从内部,可以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将身处疫区、身体状况欠佳的学生分散,利用科学知识和健康环境促进学生客观认识现状和自身情况。外部,可以与其家庭成员、所在社区进行联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政策的普及和教育。为学生培养一个良性、有爱、互动的人际关系环境。

6 做好线上学习的教辅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教育部于2月28日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抗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特点,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认真评估效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教学有效衔接[3]。高校网课呈现学习平台多样化、授课方式直播和录课两大类、学习端状态不稳定、操作比较复杂的特点,在师生互动上虽然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但相比传统面授,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在网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发挥。

辅导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协助教师并帮助学生完成网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社会工作中任务中心理论来分析问题。任务中心理论将问题分为几个基本内容:(1)对人的看法,即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潜力。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具有哪些优势可以保障自己顺利完成网课学习。(2)对问题的看法,任务中心理论将问题归结于个人心理因素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将其分为7大类。在网课学习中可能会存在角色执行困难、环境转变适应性差和资源不足的问题。(3)任务的本质和特性,即辅导员在其中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最终目标,需要将目的确定清晰。(4)处理程序,即如何完成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认清学生具备的优势,如青少年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以及班集体中班委、课代表具有的特殊作用(对人的看法)。将问题归类(对问题的看法),如因授课环境改变无法进入角色(环境转变适应性差、角色执行困难),缺少必要的学习工具(资源不足)等。辅导员可以通过整合网课平台学习指南,网课前让学生注册、学习适应并发现问题,畅通网络学习问题反馈渠道,协调学习工具,利用学生干部、课代表的帮扶指导作用,及时反馈任课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及时网络随访学习效果等(处理程序),来达到网课高质量完成的目的(任务的本质)。

综上,疫情期间,由于高校假期延长,辅导员无法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但学生工作依然艰巨和迫切。随着开学的临近,加之网络教学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厘清工作内容,思考工作手段,顺利带领学生安全、健康、充实地度过居家时间。

猜你喜欢
网课辅导员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营造良好的网课环境须齐抓共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