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青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内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漏洞,都会对企业内部管理构成威胁,使企业管理者也存在一定的责任风险。国有企业对制度及流程规范尤其重视,企业内控的能力是否能跟上企业的发展的速度,适应企业经营中的瞬息万变,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企业内控体系是否完善的根本体现。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内控的相关概念和过程,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所遇到的几个典型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企业的特性,梳理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内部控制;措施;体系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程序,还必须具备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促使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变得愈加复杂。企业需要更新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制度、内控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及规定,弥补管理漏洞、改善管理状况、降低企业风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企业背景
企业背景介绍:环卫物流行业、国有企业,承担着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社会责任,政府的托底保障单位,也具备着一般企业的基本特性:市场化、经济化。作为同时具备公益性和市场化二种特性的企业而言,如何在企业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兼顾公益性、快速响应城市环境卫生物流保障任务,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企业的管理目标,也是责任。因此,完善的内控体系,才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护身符。
三、企业内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使很多企业出现运营和效益不佳现状,作为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社会责任的环卫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是幸运的,也是艰难的。所属的行业注定了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政府或者是公益性的企业,这种情形保障了企业的员工的基本生活,但同时,行业的局限性也制约了我们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我们的成本控制、我们的内部管理、我们的内控措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关系着社会公益责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内控管理结果尤为重要,我们的内控管理过程尤为严格。但是,内控管理虽然有外部审计、专项检查、绩效管理等各种内外部检查和监督,但作为企业管理流程及制度,主要还是依靠于企业管理者及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因此还是会存在很多矛盾及漏洞。比如:缺乏监督管理的理念,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内控制度未考虑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导致制度难以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制度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变化速度等等。
(一)缺乏监督理念是内控管理缺陷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控管理顾名思义,即是对企业自身的运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很被动,没有任何个人或企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工作人员主观上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监督自身和高层工作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淡漠企业管理的因素,认为对自身的监督和管理没有真正的用途。但是,为了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不可或缺,这是防范经营风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如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而言,企业的预算管理仅仅关注于生产经营阶段,缺乏全面预算理念,忽略了完整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导致财务预算缺少时效性和准确性。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言,关注点往往仅集中于经营收入、利润等结果指标,而忽视在经营周期内完成预算的执行过程。而内控管理的关注点正是执行过程及流程,主观上的淡漠及意识上缺乏,导致企业往往为了达到预算的结果,而采用一些不正规的简易流程,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
另外,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内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认为内控对企业发展的有制约和束缚的作用,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内控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有的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做一些表面文章,没有充分的发挥内控的作用,制约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缺乏独立性是内控管理的本质问题
企业内控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缺乏监督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下,绝大部分企业是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是大型集团企业,审计部门往往是设置在集团层面,而作为日常运营管理的主体企业本身,没有专门的独立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企业内控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缺乏是内控缺陷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财经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招投标法规的不断更新,业务不断拓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突发、应急情况变化,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缺乏是内控管理缺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制度的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际性问题,导致执行困难或者无法完全跟着制度流程走。作为具有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社会责任的政府托底保障单位,有时会有突发应急保障任务,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流程,这种状况难以避免,也因此可能產生流程不规范,甚至出现一些内控上的漏洞。例如:公司目前承运的污泥陆上运输项目主要为上海市区的托底保障项目,然而上海各郊区厂往往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污泥处置点发生变化而需由城投环境下的陆上运输企业来承运。这种托底保障业务的特点:非持续性、业务量不稳定、突发性、应急响应时间短。因此应急运输项目根本来不及短时间内按正常的供应商选择程序进行常规的程序及合同流转。而且,由于应急项目非常规性、设备人员需求量较大、时间紧迫,这种陆上运输项目在设备及人员局限的情况下基本采用业务分包方式进行。业务运营分包,所谓的“通道”业务,这种业务运营方式管理方便且成本相对而言较低,但风险较大。因此,对于分包业务的供应商选择程序往往是内控管理中的敏感点。同时,应急运输项目又存在着区域性、设备配置要求、人员配置数量、集团合格供应商短名单等各种条件限制,在供应商选择程序上很难做到按部就班地执行工作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制度来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置相应的工作流程及要求,比如没有相应的制度明确“应急项目”的定义,明确工作流程及审批范围,这样就可能产生内控风险。然而,往往制度更新滞后,制度设计不完善,很多时候会在问题产生时才会想到去解决。因此,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必须用科学方法来设计与管制,无论运营效果和收益的好坏,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内控建设与管理,及时更新、切实做好监督工作,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实现企业良好的运营的目标。
四、完善企业内控防范企业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内控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企业内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内控管理小组、形成内控体系建设方案、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定期分析与反馈、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等。
(一)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责任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大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万事源头抓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责任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大法。
有管理就应该有责任、有制约。内控管理不仅仅是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它必须渗透到所有的中高层管理者、普通管理者。因为内控管理管的是过程、是流程,而不仅是结果。首先,企业领导者须有责任意识,应明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基本理念,而非表面应付敷衍。第二,完善管理机制,设置特定或者专业的管理机构或管理队伍。如,非集团性企业,在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时,可以选取各类财务、业务、设备、人力资源等专技管理人员组成企业内部内控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内控检查,也可以设立企业内部招投标管理小组对相应的合同流程进行供应商选择程序的流转审核。组织专业监督职能的队伍,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第三,完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大法。除了公司法对企业权力机构或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规定,企业内部也应对相应的权利机制进行责任划分,如“三重一大”,企业内部可以对“三重一大”涉及的具体重大事项、重大金额按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行详细规定,这样一目了然的制度规定既避免了执行上的困难又避免了部门间的相互扯皮。再如,在设立专业队伍工作小组的同时,应同时设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必要时,可以请第三方进行内控管理评估,制定内控管理手册。总之,万事源头抓,树立监督管理理念,完善责任制度,是企业内控管理的源头,是企业的根本大法。
(二)持续的更新与学习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缺乏是内控缺陷的主要问题,简而言之即现有的制度无法完全满足现有实际运营的需求,或者实际运营中产生的问题无法按现有的制度或流程进行操作。这个内控缺陷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是合同签订流程。就如本公司而言,由于担任着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托底保障单位,经常会发生垃圾应急运输任务,对于应急业务所产生的业务分包项目往往按照常规流程是来不及操作的,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针对性的制定应急业务操作流程:比如对应急业务的明确定义、涵盖范围,应急业务发包的定价原则或依据,应急业务发包的工作流程及合同签订流程等等一系列综合问题梳理制定出一个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一方面,制度的持续更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在大前提的变化下:如经济法、会计制度、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的规章制度也需相应的更新,法务、财务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更新知识面。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会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发展战略、经营方向、特殊性事宜修订或制定的相应的制度流程,为保证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如:合同管理制度,它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内控、经营管理的法律契约,也是企业的契约经济,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结合经济法、招投标法律法规加强对合同的审查、监督、控制,使合同管理覆盖全过程,更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又如,供应商选择方式、定价管理等等。因此,合理的工作流程模式、持续的动态管理、贯穿始终的学习与培训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良好的跟踪分析反馈制度是完善内控体系、防范企业风险的根本保证
没有相应的跟踪、分析、反馈制度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则无法衡量相应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执行效果,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流于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善企业内控,建立健全分析反馈信息对防范企业风险、及时分析调整策略、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建立内控建设体系(手册)、梳理企业内部各风险点的工作流程,查找内控缺陷,定期形成分析报告。又如:完善信息跟踪反馈机制等。在无纸化办公的前提下,可以在企业内部办公系统内设立合同管理跟踪模式,可以清晰地对合同流转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查看及管理审批,做到执行跟踪、完善反馈机制,及时地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经济业务执行更具有可控性,更加明确划分责任,真正地做到过程管理、防患于未然。
(四)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完善企业内控、防范企业风险的关键措施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的关键措施是要建立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考核如果失去了公正,将对决策造成很大影响,企业工作人员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内控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体现内控结果,对防范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树立一种意识,内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业绩和奖罚依据必须要以执行的结果来做出评定。首先是科学的管理指标能够作为评价实际业绩的尺度。其次是科学的指标是根据可控性原则来确定,而且会下达不同部门或不同责任人,原则上为了使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更加清晰,使各部门相辅相成的合作,发挥最大效用的管理作用,避免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甚至于钻管理空子。因此,必须要坚持权责利互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奖、有权、有责、有罚。总之,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企业的血液,所有的问题离不开合理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评估体系解决内控管理问题,从而对防范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企业内控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企业内控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生产者和基层管理人员不能意识到内控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内控具体是做什么的,不知道内控在企业中的作用,也不了解环内控所涉及的过程、目标、任务。因此通过加强培训,可以更好的提高組织运行的效率,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内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企业内控法律屏障,提高内控整体水平,切实保证内控管理对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财务人,一个财务部门的管理者,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从账务处理、税收筹划等日常工作转移至企业风险管控。我们可以设置相应的制度,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我们除了熟悉财务制度、熟悉税法、还必须了解招投标管理制度、了解业务、资产、建设、科信、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与基本知识。我们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者,更应该站在企业管理者、领导辅助者、内部监督者的高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运营的过程管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企业内控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 (08):64+66.
[2]张丽君,吕锦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误区及完善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73-74.
[3]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M].方红星,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杨雄胜.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实务·案例[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5]张砚.内部控制历史发展的组织演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02):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