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技创新特征及发展策略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

2020-07-13 10:19王晓娜谢利娟李霏霁
甘肃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县域科技企业

刘 薇,王晓娜,谢利娟,李霏霁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为充分了解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状况、掌握县域科技资源的整体情况,做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结合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县域科技创新调查,陕西省开展了“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调查”工作,文章以此次调查工作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探讨县域科技创新存在问题、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范围涉及陕西全省77个县(市),内容涉及2017年度各县(市)基本情况、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各县(市)基本情况

2017年度陕西省7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共计9952.85亿元。排名前五的县(市)分别为神木市(1110.33 亿元),府谷县(485.63 亿元),韩城市(349亿元),靖边县(303.91 亿元),定边县(255.32 亿元)。三产占比为 17.6∶48.3∶34.1,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县为佳县 (56%),镇安县 (45%),泾阳县(41.1%),宜川县(38.9%),白水县(35.53%)。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县分别为麟游县 (84%),凤县(81.8%),吴起县(76.1%),志丹县(73%),府谷县(72.27%),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县分别为绥德县(71.9%),黄龙县(59.6%),华阴市(55%),宜川县(53.1%),周至县(53.03%)。全省 77 个县(市)中有57个县(市)设有独立的科技管理部门,占74%。各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共有人员1038人,行政经费共计6982.76万元。各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共计36124.14万元,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韩城市 (6920.46万元),绥德县(4700 万元),柞水县(3400 万元),志丹县(1778 万元),乾县(1598 万元)。

2.2 各县(市)科技创新投入情况

各县(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共计102734.41万元,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神木市(21026 万元),韩城市(6947 万元),府谷县(4860 万元),略阳县(3567 万元),柞水县(3400 万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平均为1.08%,其中占比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汉阴县(12%),宜君县(5.8%),西乡县(5.3%),留坝县(5.0%),武功县(4.1%)。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共计9100.53人,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旬阳县 (1000人),泾阳县 (983人),岐山县(800人),石泉县(720 人),定边县(713 人)。

2.3 各县(市)企业创新情况

全省77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平均为1.46%,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白水县(8%),镇巴县(7%),石泉县(6.2%),志丹县(5%)、镇安县(5%)。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平均为6.36%,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礼泉县(40.1%),永寿县(36%),石泉县(30%),镇安县(30%),富县(24%)。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平均为23.41%,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中旬阳县、太白县、子长县、彬县均为100%,汉阴县为92%。

表1 县域科技创新调查指标

2.4 各县(市)创新环境情况

全省77个县(市)共建立创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134个,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其中岐山县(18 个),韩城市(16 个),眉县(12 个)。共拥有创新密集区47个,其中拥有创新密集区较多的县(市)分别为韩城市(8个)、岐山县(8个)、旬阳县(5个)。各县(市)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共计17906.9万元,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市)分别为蓝田县(2427.76万元),韩城市(2173.33 万元),洋县(1768.79 万元),周至县(1173.17万元),蒲城县(1170.86万元)。各县(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共计15173.39万元,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市)分别为蓝田县(3615.40万元),长武县(2450 万元),眉县(2100 万元),岐山县(1200 万元),韩城市(1140.47 万元)。

2.5 各县(市)创新绩效情况

全省77个县(市)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04%,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旬阳县(80%),岐山县(62%),石泉县(60%),澄城县(41%),眉县(40%)。各县(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岐山县(8 家),眉县(8 家),兴平市(8 家),周至县(7 家),神木县(6 家),有 47%的县(市)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各县(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平均为14.88%,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眉县(70%),柞水县(69.3%),澄城县(38%),旬阳县(38%),靖边县(37.35%)。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共计1920件,有25%的县 (市)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为零。全省各县(市)万人发明专利授权平均为2件/万人,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镇安县(45.8 件/万人),蓝田县(19.82 件/万人),宜君县(13件/万人),眉县(10 件/万人),礼泉县(6.6 件/万人)。全省各县(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5个,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县分别为府谷县(29个),眉县(16 个),富平县(14 个),三原县(12 个),柞水县(12个),有14%的县(市)没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各县(市)共有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2106个,其中排名前五位县分别为太白县(490 个),镇安县(197 个),平利县(75 个),定边县(61 个),岚皋县(57 个)。

3 县(市)科技创新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县域科技创新总体水平相对滞后

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区县域相比,发展阶段相对滞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县(市)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方面,陕西省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相邻省份及其他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如图1、图2所示)。

图1 部分省份县(市)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平均值

图2 部分省份县(市)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平均值

陕西77个县 (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平均每县不足2家,有47%的县(市)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立创新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134个,平均每县不足2个,有53%的县没有建立创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仅有27%的县(市)建有创新密集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表3、表4)。

表2 县域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单位:个

表3 县域创新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单位:个

表4 县域创新密集区情况 单位:个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通过对各县(市)在科技创新基本情况、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排名,将每项统计指标排名前五的县(市)按陕南、关中、陕北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可以看出陕西县域科技创新整体呈现关中强,陕南、陕北弱的特点(见表5)。不同县(市)间科技创新情况差异较大,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排名第一的神木县2017年共投入21026万元,是排名最后的县的262.8倍,科技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排名第一位的韩城市2017年为4700万元,排名末位的县仅为8万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表5 按区域划分科技创新指标排名前五县(市)情况

3.3 县域科技创新重视不够

一是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投入不足。2017年,有47个县(占总数的61%)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足1%,最低县仅为0.03%。二是部分县(市)没有独立的科技管理部门,全省77个县(市)中有26%个县(市)没有独立的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行政经费不足,有近30%的县2017年科技管理部门行政经费不足10万元。

3.4 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不完整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需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陕西省多数县域存在创新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缺失的问题。全省77个县(市)仅有36个县有创新服务机构,有53%的县没有创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研发机构 (见表6);仅有21个县拥有创新密集区,73%的县没有创新密集区(见表7),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滞后。

表6 各县拥有创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表7 各县(市)拥有创新密集区情况

3.5 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地理位置、政策、环境等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陕西很多县域企业以农业企业为主,规模普遍偏小,还没有真正树立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即使开展了研发活动的企业,也主要以追求“短平快”项目为主,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目前陕西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平均为18.5%,与江苏省平均48.48%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 制约县域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

4.1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创新资金的供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的强弱与经济增长的强弱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联关系。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陕西省的县域一直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此次调查中,县域GDP平均约为129.26亿元,远低于全国县域1285.39亿元的平均水平,成为制约县域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

4.2 人才因素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县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瓶颈问题。陕西科技人员大多集中在省、市层面,县、乡历来是人才聚集的短板,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缺乏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骨干,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县域科技人员存在流失严重问题[1]。

4.3 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上,陕西大部分县位于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科研机构和研究院所相对较少。人文环境方面,县域经济发展中支持创业、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市场环境方面,科技中介服务、技术市场、科技金融服务等科技创新市场发育滞后,成为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一环[2]。

4.4 政策因素

县域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县域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于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也会因为财政收入有限、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出台的很多政策得不到落实。

5 对策建议

5.1 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管理体制机制

县域缺少前沿的学科研发基地,因此应将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放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政府部门应发挥出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分析县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理清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县域发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方案;优化县域科技资源分布结构,加强县域间分工协作、互惠互利,加强县域间的有序合作,形成错位竞争的科学布局,实现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各要素的有效组合联动[3]。

5.2 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县域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扎根本地、了解当地产业特点的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待遇,提高人才积极性;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交流,拓宽视野、学习技术,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基层人才队伍。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有用”的柔性人才理念。重点引进县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努力优化县域创业和人居环境,多方位营造引才留才的良好环境。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在县域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形成创新人才集聚的新局面。

5.3 推进县域产业整合,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县域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开展创新型企业创建活动,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中选择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帮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与需求对接活动,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在县域的转移转化;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企业的科技投入意识,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引导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为其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5.4 加大对县域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力度

建立县域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科技作为县级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导向作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各级科技计划中设立县域科技创新专项引导资金,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建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需求库,凝练技术难题,加大项目支持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经费支持,解决县域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5.5 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县域形成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水平,引进符合主导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县域实现转化;二是加快县域科技创新孵化园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在场地、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培训、技术专业和产权交易、创业投资等方面服务,引进一批研发项目、孵化一批科技企业,使孵化园真正成为高新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发展社会创新服务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面向市场、从事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特色业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根据市场需要,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和支撑,为企业科技创新和风险投资提供配套服务。推进以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区域性、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相关的一揽子服务。

5.6 改造和提升县域传统产业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建设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引进和开发新的潜力产业,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县域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科技要素回流县域[4]。

猜你喜欢
县域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