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扩写是扩充原文的内容,使之篇幅变长、内容更完整,但不能改变原文意思的一种写作形式。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内容空洞、无话可写、篇幅过短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完整地叙述事件、突出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扩写训练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要重视扩写训练。
一、开展扩写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扩写内容应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在扩写训练中,教师应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扩写任务。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给他们分配了不符合其能力的扩写任务,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可以给低年级的学生布置扩句的练习任务,让他们写出更完整的句子;给中年级的学生布置段落扩写的任务,力争让他们做到无论面对什么情景都能写出完整的段落;给高年级的学生布置扩写全文的任务,充实全文内容。
2.通过大量阅读为扩写积累素材。在扩写训练前,掌握充足的写作素材是十分必要的。写作能力不是只靠练习就能提升的,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模仿;而积累、仿写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因此,进行扩写训练前,要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胸中有沟壑、肚里有墨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写读后感或者写札记、注释等,丰富文学积累和写作素材。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思考和质疑能力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指导学生扩写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动笔。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对扩写也会有一定的想法。很多教师认为扩写任务布置下去了,剩下的就是学生要做的,与他们无关。实则不然,教师有必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拓展写作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并在扩写中运用,效果会更好。因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扩写训练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方法
1.注重扩写过程。对小学生来说,记叙文是写得最多的体裁,要想将一件事情完整地表达出来,详细的过程描写必不可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扩写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全文,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发挥想象力,从步骤、动作、语言等方面扩充。
例如,教師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讲述了自己生病,妈妈背自己去医院的故事。但是,整篇文章不过两百字,而且没有细节描写,没有重点,像“流水账”,根本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可以扩写妈妈发现你生病后做了什么事,比如打电话、给你穿衣服、路上的交通情况等。此外,还可以从天气、时间、妈妈的表情和语气等侧面表现妈妈焦急的心情。”如此,内容会更加充实,文章也会更有感染力。
2.注重扩写语言。扩充语言是突出人物形象、表明情感变化的有效方法。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事件过程中一笔带过的地方加入人物的对话,从细节入手,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话可以是与他人的交流,也可以是喃喃自语。要注意,语言也不能随意扩充,要抓住关键词和重点,不能扩写成“流水账”。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将对话中表达情感或者内容重要的语句保留下来,做到有的放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注重扩写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是不可或缺的。不过,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不能妄加揣测,脱离现实。比如写自己去买东西,只能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不能写他人的。
4.注重扩写动作。人物的描写离不开动作,尤其是对叙事文来说,动作比语言更有冲击力。动作的描写应该尽量准确、详细,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避免单调、重复。
例如,在写命题作文“记一次学校运动会”时,一位同学描写了篮球比赛的场景:“同学甲将球传给了同学乙,然后同学乙投了个三分球,我们班获胜了。”这样的描写十分单调,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对同学乙的扩写:“他先屈膝,双目紧盯球筐,然后轻轻一跳,同时右手一推,将篮球抛了出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扩写同学甲:“同学甲是如何将篮球传给同学乙的,是否可以增加类似‘跑过来‘用力一抛等形容词。”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写出的场景更真实生动了。
总之,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扩写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只有由简入繁,从多个方面进行训练,才能写出更加充实、具体的文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