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应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为例

2020-07-12 07:55左俊楠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元认知日语信息

左俊楠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模式将变得更开放、智能、多元,并且具有跨时空的特点。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网络移动终端、线上学习平台,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仅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能获得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渠道,借助全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

1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智媒时代微博、微信、抖音、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如破竹之势层出不穷,互联网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模式,进而使公共信息的提供、社会关系的经营、社会结构的演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网络之间相互融合,当下各类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更开放、更新颖、更丰富有趣、更形象生动的信息(5W)。广电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日益融合,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智媒时代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2 日语专业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

碎片化阅读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信息量爆棚的当今社会,碎片化阅读有利于人们掌握更多信息,但对于需要沉浸式阅读和长期系统学习的理论知识而言,碎片化学习远远不够。学生对于学习本质的认识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认为不用下苦功就可以通过全媒体网络获得想要的知识,一旦获取信息和知识变得快速和容易,会给人一种获取便是掌握的错觉,享受“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和愉悦,大脑也被周围环境所控制,被塑造成“高刺激阈值”的对象,很难专注在专业学习、深入阅读、深度思考等愉悦度较少、付出更高的事情上了。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零基础零起点,想要在四年内掌握一门外语,除了要具备夯实的语音、词汇、语义、句型、语法基础以外,离不开每天坚持“听说读写译背”的规律化训练。语言专业“不进则退”的学科特殊性凸显了智媒时代独立学院学生碎片化学习倾向的弊端,虽然学院日常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学生上课不许使用手机,也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切实落实了无手机课堂,但无法杜绝课后过度依赖手机现象。学生对深入学习变得排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影响深入阅读和思维养成,习惯性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面,缺少追根溯源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可称之为“认知障碍”。由于缺乏对碎片化学习的正确认知和科学利用,在没有充分结合大学专业学科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情况下,盲目展开碎片化学习行为,会导致整体性、内化性、系统性学习能力的弱化。

大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利用碎片化学习,碎片化不应被认定为非好即坏,对于系统性强的科目碎片化弊大于利,但对于未来一人掌握多种语言的趋势而言,除了基础理论的必要学时以外,都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达到提升,而且有益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3 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实践方案

3.1 认清碎片化学习与体系化学习的区别

指导学生区分碎片化学习可行与不可行的情况,进入新领域试图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可以碎片化学习。要增长知识、研究学问就不能单纯依赖碎片化。碎片化的内容,只是信息;结构化的信息,才是知识。大学生主要任务就是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研究学问。但事实上,大学生学习普遍的共性问题是不具备科学的方法论,从而引发认知障碍,难以辨别知识信息的真伪和有效性。

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数量,而要看该学生是否具备在信息之间构建关联的能力。要想语言学问真正钻深、钻透,随时看看、随便学学是不行的,需要持续地将整段的时间投入其中进行系统性学习,许多学者终其一生,也只获得一点点的成就。在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的学科领域里,碎片化学习不仅无用,反而有害,碎片化的东西读的多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点,实际上却离真正的学懂差的越来越远。大多数人把在随意的时间学习随意的内容,称作“碎片化学习”;把在整段的时间里学习大卷的课本教材书籍,称作“体系化学习”。但事实上,碎片化学习与体系化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时间长短,也不在于内容差异,而在于有无体系性。

3.2 理解并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内涵

元认知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 于20 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并对自身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人类通过“反馈回路”,接收外界刺激产生意识,并最终生成行动的过程。人类大脑包含了一连串永不停歇的“反馈回路”。大脑通过这些反馈回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行动。大脑处理信息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它是一个允许人们高速地处理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并生成行动的信息处理模块,它运行于无意识空间,能够在没有意识介入的情况下高速运作。另一种过程叫意识化模块,这是一种相对低速的信息处理模式。无意识系统虽然高效,却因为“自动化”运作模式,有时会“失真”,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心理剧场”,将无意识领域发生的事件,“提取”到意识空间,这个过程便是高级元认知,以便人们对发生于无意识空间的自动化过程进行分析。这个将无意识空间内发生的思维放进意识空间进行“再思考”的过程就是元认知思维过程。因此,元认知就是对思维的思考。

3.3 建立行动—计划—评估的体系闭环

指导日语专业的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元认知思想体系并贯彻执行且能通过评估得出有效结果。元认知策略实质上也是培养体系思维的策略,首先确认唯一目标,短期目标是每一篇课文的单词词组整理、某次课堂小测验、本学期的日语能力考试,长期目标可以设定为提高听力和口语、语法运用、写作能力等。太多的目标只会让人无从着手,围绕目标分门别类找到不同的情景组合,利用不同情景的文本演绎具体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接着,顺着每一个情景往下延伸出相应的方法步骤。尤其注意第一步要找对。最后,针对每一个方法步骤找到对应的关键结果指标,用指标评估体系的效果,建立行动—计划—评估的体系闭环。将学习流程中的每一个单项拆分成可视化、可量化的结果描述,来实现对最终效果的把控。

接受并承认自己固有的学习模式,但不要接受它过于频繁地出现,因为一旦出现很可能会带来未知的危害。元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调整、改进思维,这种元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长期坚持训练能使学生更加自律、更加自我对称、更加有效地进行自我叙述。用更审视的态度对待各种欲望的满足;能让自己从当下问题中分离出来,以旁观者身份审视事件,找出解决方法;还可以调整自己对自身或其他事物的看法,从而改变认知。

核心方法就是将碎片化学习和体系化整理相结合。对于碎片时间内阅读的零碎知识点,可以打开便签,随时将所看到、所想到的或者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下来,并且要将便签分类。比如:日本作家&文学作品、日本地名& 风土人情、日语词汇& 文章、日本政治& 经济等。记录为:文学———时代背景——故事概要;日本风土人情——地理位置——标志性事物;文章鉴赏——词汇意义——修辞手法;日本经济——日本政治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政治手段。定期利用整段的时间,或者便签里的内容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分“看、存、输出、再整理”四步进行整理。看当时的记录,搜索查询所涉及的书目、内容,评估其是否确实有用,删除一时兴起的记录。大部分收录时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再看往往觉得没有用处。不管是通过浏览器的收藏夹,还是通过WORD 下载文档,甚至只是用个TXT 记录下要看的几本书,都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化的整理记录下来,挑选其中最精华做整理,并把精华内容纳为己用,用作自己的输出。可以是答题的素材、可以是写作的源头、也可以是演讲的小故事,不管什么方法,要让学生把整理的这些东西用出去。对一些长期用不到、却又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的知识点,将其单独存到一个文件夹中,偶尔回顾,把位置留给那些更常用的内容。4 结语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者自我管理。基于元认知策略为独立学院日语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反思日语学习过程、制定合适目标。督促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碎片化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元认知日语信息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