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练笔”作文教学策略

2020-07-11 07:5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练笔支架习作

(福州市亚峰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9)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小练笔”作为一个独立出现的训练项目,强调其重要地位。如何以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巧设习作支架,提升“小练笔”作文教学的效度、广度与梯度?

一、统编版“小练笔”的编排特点及内容

通观统编版小语教材,“小练笔”的编排合理科学:小学低年级虽尚未有特定的“小练笔”内容,但部分课文后面出现了词句的积累和简单的口语运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呈螺旋上升的逻辑体系,共安排了20 多次课后小练笔;“学习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版块,都是对学生进行练笔的良好契机。“小练笔”的训练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文内涵;有的为了彰显单元主题,落实语文要素;有的侧重语用练习,为单元作文作好铺垫……因此,“小练笔”既是单项习作能力训练的强化,也是单元作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整个习作教学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练笔”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声像俱佳、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力与感受力。教师要找准“小练笔”的训练点,明确训练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表现力,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写作能力。

(一)运用“智慧课堂”,迁移练笔有效度

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蕴含丰富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聚焦“读写结合”点进行“小练笔”教学,力求一练一得。例如,三年级下册《花钟》是一篇经典美文,编者在课后设计了一次小练笔:“下面是其他几种花每天开花的时间,依照第1 自然段写一写。”在第1 自然段“探究表达”后,进入“迁移仿写”的“小练笔”环节。

1.认知支架,习作铺垫。先用微课展示“龙葵花、紫茉莉、剪秋萝”这三种花的简介,再定格花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形状和姿态,对写作对象有直观、立体的认知,为接下来的“小练笔”做铺垫。

2.表达支架,迁移练笔。根据学情,先练说再练写。写之前搭建表达支架,并限时完成:①按课文的总分构段法写;②按“花钟”的时间顺序写;③学习文本“聚焦动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写。

3.互动支架,实时点评。学生完成练笔后,以小组为单位互助修改,并从本组中推荐一篇习作,通过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到班级学习端,在学习端赏读各组上传的内容,然后用点答器评选出一篇“最佳小练笔”。教师按投票数据结果,选取得票最高和最低的两份习作进行比较点评,总结出修改意见。最后,全班根据意见,二次修改自己的练笔内容。

以上“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练笔”教学,从观察到仿写,从互动点评到二次修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切实提高课堂练笔的实效性。

(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拓展练笔有广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工具和网络平台,借助新兴技术以及各种智能终端,教育已然超越了时空局限。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开展更加多样的“小练笔”训练。例如,五上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版块第二题:“读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是对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笔的绝佳题型,可分“线下”与“线上”两部分开展教学活动。

1.方法支架,线下贵在得法。借助希沃白板的展示和批注功能,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区别这种写法与以前“造句”的不同。再进行写法指导:理解成语意思,明白主要应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进行描写。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最后让学生当堂练笔与评价。

2.实践支架,线上强化训练。借助“微信小管家”,连续几天都布置类似的题目各一道,让学生进行系列百字“小练笔”,有人物外貌描写的“相貌堂堂”、神态描写的“愁眉紧锁”、心理描写的“喜出望外”等。学生把当天作品拍照上传到“微信小管家”平台后,互相交流点评,取长补短。家长远程参与“点赞”与“评论”。线下构建教师、学生与家长“三位一体”、跨越时空的互动课堂,从而拓展“小练笔”的广度。

(三)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单元习作有梯度

统编版小语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如何对习作单元进行整合教学?教师要以“单元导语”为核心要素,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明确单元组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给学生搭建习作支架。从明确到落实,再到梳理提炼,然后在练笔实践中螺旋上升式地掌握写作方法,从而达成单元训练目标(见表1)。

表1

以统编版五上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单元的习作题目是《介绍一种事物》。整合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小练笔”进行梯度训练,从而循序渐进的达成单元作文目标。

1.比较支架,提炼方法。本单元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借助希沃白板的开放性、交互性功能,将这两篇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说明性文章可以有多样的语言风格,但共同点是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清楚。再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明白说明文四种基本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的运用秘诀是“可以单独出招,也可以连环出击”。最后在“初试身手”第一题中运用方法,完成小练笔:“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2.范例支架,迁移运用。习作例文《鲸》是一篇典范式的说明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为“小练笔”教学所用。如第五自然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鲸的呼吸特点,形象生动,画面感强。针对这一方法,结合“初试身手”第二题“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 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拽与批注功能,展示白鹭图片,设计补白式“小练笔”:①白鹭的蓑毛雪白无瑕,全身呈流线型结构,……立在水里,就像____。②白鹭身体不大不小,____和____都嫌太大,____又嫌小了,……[2]巧设范例支架,在练笔中将“打比方”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运用到散文段落的改写中,既明晰了说明文的文体意识,又强化了说明方法的运用方法,为单元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单元要素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小练笔”资源。通过“学习”“模仿”“实践”,内化写作思维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多次实践,学生不仅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能力也呈梯度增长,单元写作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小练笔支架习作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
习作展示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