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争奎
摘 要:在当前小学教育中,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格局,当前教育更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被重视起来,促进学生们的体育发展。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在小学教育中,不在知识关注文化课的教学,对待体育教学也同样重视起来,小学体育的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就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而言,对体育教育重视度不足,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理念也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学校应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教育意识。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提高小学生们的体育兴趣,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创新策略
引言:
体育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体育课堂的场所大部分为校园操场,因此,这些教学活动的与众不同很容易勾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际也是如此,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科目之一,据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学生都喜欢体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为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小学体育师生关系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多数学生热衷于体育课程,但仍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情绪不高,所以,需要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姿态,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小学生零距离相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就有助于引导学生们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体育教学。
二、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力以学生们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使体育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应该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快乐的学习,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开展体育趣味教学,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智力尚未发育健全,所以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一些相对复杂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小学生却很难理解和掌握。对于这种现象,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将比较复杂的知识点与动画片相结合,提高学生们对知识或动作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扎实的掌握体育知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的跑步教学是,体育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后进行提问:兔子与乌龟的速度有什么差别?跑步的姿势和速度有什么关系?通过问题的探讨,延伸出体育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们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动物跑的更快,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并根据跑步的动作,为小学生讲解跑步姿势的重要性。
(二)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导入时,应该充分优化导入方式,本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原则,设计课程内容导入思路,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小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充满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体育教师采用游戏导入教学内容的方式最为合理,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更容易让小学生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设置别致的开场,充分调动小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体育教师进行投篮教学时,体育老师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些竹篮,采取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每组依次进行投篮,根据每组投进的数量,评选出优胜组,在游戏进行中,学生们不但享受了游戏的快乐,还能提升学生们的体育竞技意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投篮技巧掌握,对投篮动作也有了初步的掌握,虽然游戏时间比较短暂,但是通过游戏充分勾起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并且营造出了快樂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重点教学科目,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增强小学生的体制,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开创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组织课堂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竞技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志远.浅析如何让快乐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2] 王世平.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快乐体育理念的运用解析[J].中华少年,2016,(3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