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观视角下的道州龙舟文化传播

2020-07-10 04:50刘芝庭李金贵
传媒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刘芝庭 李金贵

摘 要:道州龙舟文化具有多重身份,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社交文化,同时还是一种产业文化。道州龙舟赛作为道州龙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社会性和文化性相得益彰,使得道州龙舟文化在这种特殊的场域中发生了有效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促进了群体间的文化认同和包容。从传播学仪式观的角度對道州龙舟文化进行研究,赋予了这类命题新的意义。

关键词:仪式化传播;文化认同;象征性符号;道州龙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0-03

一、引言

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它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构建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道州龙舟赛不是简单的体育比赛,本质上属于节日仪式,媒体对该仪式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地向受众告知“道州有龙舟赛”这一事实,而是向人们揭示这一仪式的民族精神与民俗文化。

二、历史溯源:仪式与本土的融合

道州的龙舟赛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初现端倪,由于在远古时代,祖先们对龙怀揣着敬畏之心,认为龙能消灾避邪,因此将划龙舟的活动视为消除水害的仪式。道州赛龙舟仪式在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该时期屈原投江自尽,因此龙舟赛就带上了纪念屈原的意义,从而为这一竞赛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宋代时,道州龙舟赛才真正与本地精英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由于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生辰是五月初五,因而纪念周敦颐也成为了举办龙舟赛的文化意义。在今天的龙舟赛仪式中,不仅会有“理学文化百代盛,道县龙船九州名”的标语,而且道州龙船下水备赛,必须在五月初一午时,因为与周敦颐五月初五午时出生时间一致。此后,道州龙舟赛虽然因“文化大革命”被禁赛十年,但在1979年开始恢复,1980年更是打破了女子无权划龙舟的陈规,出现了两只女子龙船队参赛,直到今日仍然是道州重要的民俗活动。龙舟之多、观众之巨、规模之大、形式之奇,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

三、仪式构成:符号的象征性意义

美国传播学家罗兰布勒把“仪式”界定为某种模式行为,“一种自愿性的行动表现,造成符号化般的影响或参与真诚生活的过程”。[2]根据罗兰布勒的描述,道州的龙舟文化应归为仪式。首先,道州的龙舟赛是道州人民的自愿行为,并不带有强制的性质。其次,道州龙舟赛是模式化的行为,龙舟赛的举行有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龙舟赛都在一个特定的仪式时间举行;另一方面,即使是制造龙舟也是要“择日子”的,当地百姓会邀请师傅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老打造新的龙船。道州龙舟赛的地点盛行于潇水河以及濂溪河流域,并且其流程基本上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最后,道州龙舟赛包含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和行为,这些符号使得信仰与价值观得到传递。不管是道州的龙舟赛还是更盛大的其他赛事,其中都包含了许多符号,主要包括器具符号、礼仪符号和肢体语言符号等,由它们来分享文化内涵,营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道州的龙舟文化蕴含着当地的民俗文化。道州龙舟文化仪式中的符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龙头的设计、龙舟的制作、请龙祭龙仪式。

(一) 龙头符号之“奇”

“龙生庙,庙生龙”,在不同的庙宇、祠堂、村落其龙舟的头型或颜色的要求有所差异。道州的龙舟头有四大类,分别是龙头、风头、虎头和麒麟头,每一种样式的龙舟头有着丰富的色彩,六色龙头、五色虎头、红色风头、青色麒麟头、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隐喻,并且这些图案与它们的所在庙宇是互相呼应的,比如道江镇东阳村有一座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所以他们村的龙舟头就是金色的。各村龙舟头上都刻着各自祠堂的烙印,甚至不同的龙舟头成为了不同村落之间相互认知的象征符号。不同的符号象征着不同的意义。

(二) 龙舟符号之“新”

道州龙船身长18至20米,中间约宽1.3至1.5米,抬头翘尾,每条龙船中间有一套锣、鼓,并且配上一根长约5米的“关刀舵”来控制方向。龙头一般用柳树、樟树制成,因为其木质坚硬细腻,防水防腐,经久耐用。打造船身的“龙骨”,要用“偷”伐别人家的椿芽树,祈愿龙船飞驰、人丁兴旺、四季逢春。船身大多用樟木制作,也可樟木、杉木混用。划船木浆则用苦楝木制成,木质轻巧、省力有劲。这些木材的来源及使用形象生动地幻化成了龙舟的语言符号,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寓意。

(三) 请龙祭龙仪式之“敬”

从制作龙舟到比赛完成,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流传多年的特定仪式现象。一年一度的龙舟下水前的请龙祭龙仪式,均由具备一定文化和经验的人士主持,使人在耳濡目染间受到道德熏陶。制作新龙头开工和完工的架马倒马仪式由鲁班弟子念经诵道,祈愿架马腾飞,马到成功。接新龙头回村祠庙,俗称“乐龙”,仪式很是隆重。新龙舟中秋期间下水试航,俗称“暖龙”,并安排数只龙舟在水上陪伴竞技,像压缩版的端午龙舟赛。道州龙舟下水备赛,必须在五月初一午时,与周敦颐五月初五午时出生时间一致,龙船一旦下水,比赛就不会轻易中止,这些礼仪符号无不展示“敬”的文化寓意。

四、仪式传播:主体与媒介事件的呈现

道州龙舟活动的传播主体涵盖了央视、省级媒体、县级媒体、赞助商和个人。道州龙舟赛最初作为区域性的节日仪式,传播者主要是县市级媒体,旨在传播当地文化习俗,弘扬当地龙舟精神。从2006年道州龙舟赛进入“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媒体的频繁报道,各类新兴媒体的加入使得道州龙舟赛以更广更深的范围传递出去。

道州当地百姓非常重视每年的龙舟赛,村民们自发打造了一百七十多只传统龙舟,每年有一百只左右参赛,运动员超过三千人。在比赛期间,很多在外务工的人士纷纷返乡参加每年的龙舟赛,其观众数量也是数以万计,2019年达到三万余人,因此许多参赛人员以及观众会自发地拍摄视频上传到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供人观看。由于邻近的县市如零陵、冷水滩、江永等地群众会来观赛,人流量较大,促进了商品消费,吸进了赞助商的加入,日成交金额百万余元。另外,道州自制的风药在永州市远近皆知,在龙舟赛长年举办的西洲公园附近特意设置了长达两公里的“风药一条街”,日成交金额在六十万元以上,[3]因此有些赞助商会在其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为龙舟赛进行宣传。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