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新冠肺炎起病隐匿,传染性强,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损害、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或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现将心理护理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1.1 对象选取2020年2月3日—3月30日在武汉某医院感染三科二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68例,其中能配合的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患者,观察组男32例,女43例,年龄20~81岁,平均(54.21±6.75)岁。对照组男29例,女46例,年龄20~79岁,平均(49.50±6.6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给予传统护理。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该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自己所患疾病,保持乐观心理,积极治疗。②饮食调节。指导患者坚持合理的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自己携带的食品。观察组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实施如下:①针对新入院的患者普遍存在环境陌生感及对疾病的恐惧感,科室及时组建了“心灵守护小分队”,由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的6名护士组成。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做出评估,通过“沟通破冰”“护患沟通沙龙”,建立每名患者的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精细化心理护理方案。保证患者的知情权。我科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患者,且随着疫情的扩散,部分患者的家属聚集性感染甚至死亡,患者心理压力巨大。此时及时告知疾病相关信息,确保对患者信息的透明化很重要。②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少患者陆续出现烦躁、焦虑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对一些特殊治疗手段心存疑惑,及时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沟通,利用专业方式找到患者的症结所在,通过“心理暗示疗法”来干预患者进行自我认知,将“正念减压”“森田疗法”“呼吸放松”等专业方法融合使用,对患者进行多次心理疏导,使患者放心接受并配合各种特殊治疗。③音乐疗法和运动疗法帮助并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每日上午10:00由责任护士带领轻症患者体育锻炼,如做八段锦,广播体操,轻松愉快的舞蹈,鼓励患者在病区内散步。④满足患者的需求,丰富医院生活。科室在外走廊建立了“战疫加油站”,主要是提供一些患者日常所需的用品,如沐浴露、洗发水、梳子、指甲刀、卫生巾等。一些食品和水果,如队员带来的家乡特产,袋装小米粥,苹果和橙子等。还有报纸和杂志等书籍。⑤叙事疗法运用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家人合作,定时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聊天,大大减少了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讲授并引导新冠肺炎患者各种心理放松的方法。护理人员应以温和的语气与新冠肺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案例,每日播报康复出院患者的相关信息,促使新冠患者树立信心,早日康复[1]。⑥将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到出院患者的宣教中,特别是“幸福感疗法”“回忆美好时光”“感恩培养法”的应用,使患者从内心接受患病现实,并有信心出院后保持良好心态,重新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重返社会。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其中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AS和SDS进行评价,SAS共有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1~4分,>50分认定为焦虑,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可认定为中度焦虑,而70以上则被认定为重度焦虑。SDS共计20题,每题1~4分,>53分认定为抑郁。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认定为中度抑郁,>72分则被认定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样本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满意度心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100.00%(75/75),常规护理组则是82.67%(6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状态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分析
2.3 不良预后发生率观察组不良预后出现1例,对照组出现了6例,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的疫情给公众心理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中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人群划分为四级,其中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重点需要关注的群体。由于近期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多,全国各地防控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患者产生一定的恐慌、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及对预后的担心日益增加。此时,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及时告知新冠肺炎患者,包括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均可以顺利出院,让其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消除不安以及紧张焦虑感。此外,一些患者病情反复,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其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恐惧,有利于稳定情绪;个性化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可使护理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