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文化开发对特色课程构建的影响

2020-07-09 21:41毛江云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特色课程影响

摘 要:我国区域文化资源丰富,为各地特色课程的构建提供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区域文化对区域内的特色課程打下了不同的烙印,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特色课程的构建。本文主要论述区域文化对特色课程构建的影响,希望能为特色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从而促进学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特色课程;区域文化;影响

一、区域文化与特色课程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界定

不同的学界,对于区域文化的概念,大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在社会学家眼里,普遍认为区域文化是一个亚文化,他们归属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且是价值观及其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他们是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而这些成员聚居在具有某种相同社会特征(宗教、语言、文化、民族)的聚居社区中的。而地理学则指出,区域文化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综合体,是依靠特定的位置形成和存在的,是一个特定居民区所具有的。区域景观结构、区域机构与文化中心等都是一个区域文化综合有机体所存在所必须具备的要素。经济学界则跳出了地理位置这一角度,从经济发展影响与文化内容体系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总结。他们指出区域文化影响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和经济主体及其活动的因素,主要影响表现在信念、态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方面。本文所阐述的区域文化,指在区域内形成的,且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的一种想法及认识,且包括其中一系列规则系统和社会活动方面的要素之和,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包括在其中,它们对推动或者制约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特色课程的概念

1、广义上来说特色课程泛指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模式。狭义上来说指独立的、有特点的、具体的的校本课程。根据“特色”的意,它的课程类型,还有我国的课程环境等来看,根据课程原理和实施经验,我们所说的“特色课程”,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特色”之于特色课程来说是相对的,“特色”在于与本土课程,还有校本课程类型中的其他课程来说,其具有的独特品质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可能是多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等方面。

(2)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必须能够有效的将特色课程融汇进去,而不是标新立异的课程,即特色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形成一定的关系,且适合学校的课程理念、遵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学校的传统优势教育,并能加强学校课程体系整体价值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

(3)特色课程只是学校课程的一个部分,学校的核心课程也不一定是特色课程。他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一个课程群。如果作为一个课程群,课程群内所有的课程风格都需要保持一致。

在特色课程构建的开始可能并非地区或学校的最优质课程,但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其特质的前提下,经过一步步的实践,就可以成为精品课程,并代表学校,且能够起到一定区域内的辐射作用,即地区或学校的课程水准在一定程度上是特色课程所体现的,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彰显学校课程思想的校本课程是其最高特质。

综上来说,在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思想的指挥与作用下,通过规范的方法建设,具有不一样的教育价值、实施效果良好、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的一门课程或课程群,就是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或本土课程比较起来,思想性、目的性、规范性、发展性、实效性以及社会影响性等都是特色课程的独特优势,且具备其中的不止一个。

二、区域文化影响特色课程构建的内容

学校系统对区域文化特色的动态反映和学校成员社会心理素质的不同,决定了特有的精神文化。确定先进且独到的特色课程,要根据区域文化背景,结合实际情况。

(一)、对教师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素质的灵魂是师德。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教师所必需的具备的,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给学生激励的作用,将学生指引到健康成长的路上。

学校特色的建设在区域文化在的影响下,老师也同样身处于区域文化之中,所以对老师的影响也是默化潜移的。学校领导要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是老师,特色课程的构建历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培训使教师素质提高。通过训练把握专业技能,对知识的重建和对教学的思考,是特色课程建设势必要求教师做到的。

(二)、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指出,学生是现代的人,拥有适应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被灌输知识的机器。学生高素质、高品德、全面发展的养成,依赖于学生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有效结合,这样学校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三)、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社会的组成部分中包括学校,也有社会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领导和教师的关系,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里最基础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的主题是和谐,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校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教师和学生常常交流了解,教师对学生鼓励爱护,学生对老师理解尊敬,乐教乐学的局面才能出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

三、区域文化影响特色课程构建的原则

(一)、批判基础上的继承

区域文化在西北地区体现出温暖的感觉,朴实憨厚、恋土重情是西北地区区域文化的关键词,但同时又有因循守旧、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等这些与时代要求不符的地方。对区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区域文化中的传统的特质,比如人性之美,要继续保持,又不能满足现有的样子,要对传统进行改造,开拓进取,不怕失败,勇于表现,敢于发展自我,而不是一味的安于现状。又如有着丰厚底蕴的吴文化,同样有着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文化资源。吴文化一向提倡温柔宽容,忍让有礼,过于强调重文轻武的传统,所以很少出现军事人才,这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相背离,这也是在吴文化区域的特色课程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继承基礎上的创新

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创新,一切创新的基本是继承,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有效的。特色课程的建设吸取区域文化的养分,要坚定的在继承原则上创新。

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文化的灵魂和生命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和因素。在继承优良的区域文化教育资源的同时,学校特色的构建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四、区域文化影响特色课程构建的展望

(一)、持之以恒,维护传承

美术特色课程构建要想具有独特性,不抄袭别人也不被别人抄袭,那么立足当地的区域文化,挖掘区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校特色一旦确定,就要长久地保持下去,不能因为学校的人事变动或其它一些原因而有所改变。特色课程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传承,是几代人的努力积淀起来的,要有长久性,不能够朝令夕改。

特色课程构建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要排除人为地因素,在构建之始,就要建立一套明确严格的学校制度作为保障机制,保证学校特色构建的工作在固定的制度下能实现常规运转。在构建之中,培养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使得全校师生拥有长久坚持的愿望和力量,把区域文化特色长久的保持传承下去。

(二)、挖掘保护、做精做大

今天我们提倡特色课程的构建,不是说抛弃传统,另建一套,相反,要开发利用历史传统等区域文化资源,并在特色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要做到“人无我有,我有我精”。在确定当地的区域文化之始,就要有一种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深度挖掘这一特色文化,体会区域文化的精神,提炼区域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够做强做大做精,真正实现自己的特色。要避免忙于应付,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

很多时候,挖掘区域文化时,学校不自觉地成为了区域文化宣传的形象代言,肩负起发现保护当地传统区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把学校特色做精做大的同时,也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情怀,具有文化特色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收益。

(三)、融汇吸收、兼容并蓄

特色课程中区域文化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就要将这一区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脱离,吾是吾,彼是彼,剥离的干干净净,也不能固执地坚守原有的一切,不做任何改变,而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许多不同的区域文化都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互相影响渗透。同时,当地区域文化受到外地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也要有所吸收创新。因此在构建中,不能一味排外,一成不变,要在坚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看到其他文化的优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吸收有效营养,融会贯通,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作者简介:

毛江云(1996.2—),女,汉族,籍贯:江苏江阴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及其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特色课程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