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开展钢琴教学的探究

2020-07-09 21:38邹娅婕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钢琴教学

邹娅婕

摘 要:随着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馆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艺教学活动。钢琴练习因为能够陶冶群众的情操,升华群众的情感,提升群众的审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要结合群众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钢琴曲目,创新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钢琴比赛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切实提高钢琴教学成效,让群众在钢琴学习中实现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关键词:钢琴教学;精神文化生活;审美素养;钢琴演奏活动

一、面向群众开展钢琴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的业余好丰富多样,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数群众能够参加和接触的精神文化活动还是以跳广场舞为主。由于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和枯燥,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馆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面向群众组织开展包括钢琴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文化艺术教学活动。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群众也会积极地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既可以接触国内外知名的钢琴曲目,在聆听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又能够通过练习掌握一门新的技艺,享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

2、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审美素养

音乐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群众进行钢琴教学实际上也是对群众进行的一场道德、思想的提升教育,这也是群众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每当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在那一刻,心灵是相通的,情感是相同的。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教授给群众钢琴弹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群众学会从钢琴曲目中发现美,实现审美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群众开展钢琴教学的策略

1、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钢琴曲目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学习鋼琴目的不是为了考学、考级、参赛,而是自身的兴趣爱好,对艺术的喜爱。从这一点出发,文化工作者需要挑选那些知名度较高、简单易上手的钢琴曲目,这样既可以激发群众弹奏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而让群众产生挫败感。优先选择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中国的钢琴曲《北风吹》等这一类耳熟能详的又便于弹奏的钢琴名曲。另外,文化工作者还要根据群众的掌握情况,调节钢琴教学进度,尽量让每一名群众都可以跟得上教学节奏。每一首钢琴曲目的教学控制在1周左右,然后可以变换一首新的钢琴曲目,让群众可以欣赏和练习更多的钢琴曲目。

2、钢琴教学中要融入真情实感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钢琴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学对象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在文化水平、工作职业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普通群众。如果一味的讲解钢琴弹奏理论,或是进行弹奏技巧的教学,那么就会让整个钢琴教学过程变得枯燥,群众也就不愿意学习了。必须要明白群众是出于放松身心和业余娱乐的目的来参加钢琴学习,才能摆正教学心态,把握钢琴教学要点,把真情实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群众产生一种钢琴学习轻松有趣的心理印象,才能积极的投入其中。在钢琴教学中,也可以多与群众学员围绕钢琴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营造活泼的钢琴教学氛围。

3、尝试运用多种钢琴教学方法

由于群众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千差万别,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开展钢琴教学时,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尝试根据不同的群众学员,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尽量让每一名群众都可以感受到钢琴的魅力。例如,从年龄上来看,这些学习钢琴的群众中,老年人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他们的记忆力较差,很多时候一些简单的钢琴弹奏技巧,也需要反复教好几遍。例如钢琴教学中要求学员手腕不要高于手掌,弹奏基础音节时手指要有力度等,即便是反复教授、讲解、练习,还是有学员们难以达到要求。针对这一现象,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让群众学员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然后配合文化工作者的示范讲解,以及群众的自我练习。通过这种教学可以让这些老年人更快、更熟练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

4、组织开展多样性的钢琴演奏活动

面向群众开展的钢琴教学,目的之一是以钢琴教学为手段,为群众提供一种新的文娱活动形式,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目的之二则是营造一种人人参与文化生活的社会氛围,号召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之后,文化馆可以组织开展多样性的钢琴演奏活动。例如挑选几名可以熟练演奏钢琴曲目的群众,组建钢琴表演乐团,到周边的一些农村进行下乡展演,让农村群众也能够接触多样化的文艺活动。还可以采取技能比拼的方式,由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担任评委,让群众轮番上台进行钢琴弹奏表演。并设立一、二、三等奖,为获奖的群众颁发奖品、证书。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激发群众参与钢琴教学的热情,并且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和多彩。

三、针对群众开展钢琴教学的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教学,吸引了较多的群众参与,也确实让群众的钢琴弹奏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通过教学反思,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有些群众因为年龄较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在练习几次之后就放弃了。对于钢琴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文化工作者需要通过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才能让钢琴教学水平和成效得到持续性的提升。例如,今后在组织开展钢琴教学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将群众学员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保证每组的钢琴基础水平差距不会太大,方便统一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充分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建立“钢琴学习微信群”,定期在群里发送一些关于钢琴弹奏技巧的短视频,让群众可以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的观看、学习。

结语

针对群众开展钢琴教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馆应当履行的一项社会职能。在了解群众诉求和喜好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钢琴教学方法、开展钢琴演奏活动等方式,才能让群众乐于参加钢琴学习,又能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于巧琳.分析群众性钢琴美育培养的主要方式和创新路径[J].黄河之声,2014(001):26-27.

[2]陈蕾.文化馆开展老年学习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群文天地(贵州),2015(003):P.48-48.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钢琴教学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因材施教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