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及解决方案研究

2020-07-09 08:48邹海坤
中国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研究对策内部控制

邹海坤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竞争激烈及会计准则的滞后,财务造假现象在资本市场中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文以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象,以其财务舞弊动因为出发点,研究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并通过案例分析反映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造假  舞弊动因  内部控制  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2

不论是20世纪美国的安然、世通财务造假案,还是21世纪出现在我国的万福生科、“银广夏”等财务舞弊案,均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相关政策的推进,但如上所述的财务舞弊案例仍时有发生。财务造假长期以来处于信息披露的灰色地带,为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都纵容造假,更有暗示或者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我国针对财务造假行为出台了众多政策,但对财务造假的惩处主要集中于行政方面,且处罚较低导致舞弊成本较低,无法起到惩处违法行为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不良风气的增长,因而财务造假问题依旧是时下热点问题。

1 财务造假相关概述

简而言之,财务舞弊就是做假账,专业一点则是指财务人员在违反会计准则或法律进行弄虚作假,通过一系列手段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以达到为公司中一小部分人或者个人谋取私利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财务舞弊主要是以上市企业为主体,通过篡改或者编造财务数据的手段实施,其特征是蓄意性、违法性,最终会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1 财务造假的动因

1.1.1 完成考核指标,避免退市风险

我国当前主要是以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两项指标为企业退市制度的标准,而一旦企业出现连续三年的亏损状态即被强制退市,金亚科技2013年首次出现转盈为亏且业绩呈现下滑状态,如果对这一现象未采取措施以使2014年的净利润扭亏为盈,则公司在2015年将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为降低退市风险、满足考核指标,公司有动机进行财务舞弊。

1.1.2 政府压力

金亚科技作为成都优秀企业,于2010年多次受到政府奖励,并且在2015年财务舞弊发生后仍获得首批军民融合企业的认定。因此,政府对其成功上市带动当地经济抱有热切希望,而为了不辜负政府期望,或者說是为了继续取得政府补贴,金亚科技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财务舞弊,以粉饰业绩满足政府需求。

1.1.3 财务舞弊惩处力度小,助长财务舞弊

我国对财务舞弊的惩处力度较小,对财务舞弊的发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我国对财务舞弊惩罚的顶格限制造成了赔款数额相比既得利益微不足道,最终造成资金大量流失。

1.2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手段

成都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2009年10月,金亚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8。其主要经营业务为网络技术开发与服务、数字化网络终端产品、实业投资与货物进出口等,并于2003年凭借出色经营业绩及高新技术被准予进入金牛高级产业园区。2013年出现大幅度亏损,为避免ST,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扭转公司亏损。因财务舞弊暴露,金亚科技于2015年经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强制进行退市处理。

金亚科技造假手段包括:

(1)虚增营业收入、货币资金。2012年、2013年两年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两项指标的大幅增长与净利润大幅下跌(-512%)甚至是2013年的净利润为负体现出了明显异常。通过调整、计算发现金亚科技通过虚增营业收入达到虚增净利润的目的。

另外,通过调整2014年企业年报同样发现企业调整后的货币资金较调整前下降2.2亿元,如此大的下降幅度也说明了2014年度以前就存在这一问题。

(2)虚构关联方交易。2014年,金亚科技子公司金亚智能同四川宏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金额7.5亿元的建设合同,公司虽将合同约定的部分金额(3.1亿元),但实际并未支付,这一造假行为成功平衡了收入与利润不对等的资金缺口,实现了财务报表的平衡。直至四川宏山被吊销营业执照仍未被发现。

(3)大股东挪用资金。2015年,公司控股股东周旭辉利用职权挪用金亚科技公司资金2.2亿元,在经证监会调查之后,其用所持另一公司的10%股权作为对价补偿所欠公司债务。

1.3 财务造假的危害

1.3.1 危害企业自身发展

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直接表现,财务数据是管理者制定发展方向及企业战略的基础。对会计数据造假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向外界释放利好消息,但从长远来看,财务造假会使得反映的数据失真,不利于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决策。金亚科技股价在2015年以前趋于平稳,而在2015年被证监会调查以后市值一路下跌至2018年的15.7亿元。

1.3.2 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金亚科技舞弊过程中,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层联合欺诈投资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另外,金亚科技财务报表虚假陈述揭露日至基准日仅十个交易日的设置欠缺合理性,虽然在创业板指数下跌过程中有上涨,但由于停牌导致投资者无法进行股票买卖,错失良机,并且后续的低赔付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

1.3.3 损害中介机构利益,造成审计成本上升

金亚科技通过设置复杂的流程及在偏远地区设置关联方交易,增加了审计的难度、提升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度,并且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金亚科技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并未尽职尽责,出具了虚假陈述的财务审计报告,需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最终会计师事务所与签字注册会计师均对此承担责任,立信会计事务所只需要承担90万元收入的罚没及270万的罚款,签字注册会计师则只需承担10万元的罚款。

1.3.4 扰乱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信息预期使用者因企业的造假而获取虚假信息,这与法律规定相悖,同样也会破坏经济正常运行。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一环,会计资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石。而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得企业呈现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结果均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难以根据获取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另外,政府获取金亚科技的错误的会计资料将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错误地配置社会资源。

2 财务造假反映的社会问题

2.1 政府监管不严

市场频发的财务造假原因是很多企业都在明示或者暗示自身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这也折射出了我国财务相关法治建设的不足及政策执行不彻底、政府监管不严的短板,以及法治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够全面,很多人员对财务造假的后果理解程度不够。

2.2 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遵守程度充分反映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但因追求个人利益等原因,财务人员不能坚守底线而进行财务造假会使得行业处于无序状态,严重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2.3 社会监督缺失

财务造假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财务人员造假技术成熟,不易发现。另外社会监督中的注册会计师监督缺乏有效性,虽然财会人员造假手段隐秘,但并非无迹可寻,很可能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没有尽职尽责。

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防范对策

3.1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监督

目前财务造假盛行的原因是相关法律不完善,政府执法与监管存在漏洞,因而需要针对性的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不给投機倒把之人机会。一方面,积极寻找法律空白区,健全法律法规以弥补漏洞。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督,加大惩罚力度,扩大法律覆盖范围,重拳整治,才能起到警醒和保护作用。

3.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财务造假涉及环节众多,牵涉人员庞大,加上固有的复杂性与隐蔽性,应当重视财务处理的各个环节,有必要对各个环节上的人员全方位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对企业管理层、内外部财务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道德、法律等培训,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3 加强内外部审计的作用

上市公司审计分为内部与外部审计两种。

(1)内部审计方面,建立并健全上市公司审计制度,优化审计程序,制定审计制度,确保审计过程的高效以及审计人员照章办事,杜绝内部徇私舞弊或以权谋私现象的出现。

(2)外部审计方面,当前,相关部门对审计的监督力度不足,审计的自由裁量度较大,从而导致事故频发。因此,应当提高相关部门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制定长期政策,确保审计有效。

3.4 提升惩处的力度

财务造假成本较低、惩处力度小、非法收益高是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因此,减少财务舞弊现象发生的途径可以是提升造假成本,提升惩处力度,当前的处罚封顶机制不足以达到此目的。针对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可以处以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甚至是处以行政或刑事处罚,用国家法律制约企业造假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结语

当前财务舞弊手段之繁、之多,已然达到不能完全防止的程度,遏制财务造假成为时下热门话题。而防范财务造假过程烦琐、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政府及相关人员的配合,提高造假成本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严厉打击,共推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牛泽林.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和应对机制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06).

徐媛.财务会计报告粉饰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1).

杨磊.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骆良彬,曹佳林.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造假问题探析——以日本东芝为例[J].会计之友,2017(05).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研究对策内部控制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