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波
初中数学教师只有以學生为主体,为学而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愿意在课后积极地拓展数学知识学习.为学而教,是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的时候逐渐提高思维水平,拓展数学知识的学习范围.本次研究说明了初中数学教师为学而教的数学课堂开展方法.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而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以教学的需求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会令学生产生消极学习的思想.因为学生认为教师只顾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本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习,反正学生想学习知识也得学习,不想学习知识也得学习,所以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如果数学教师要改变这一数学现状,就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一节课为例.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一个教学案例:“如何高效检查200个鸡蛋中有多少鸡蛋是好的,有多少鸡蛋是坏的?”要求学生必须应用这则案例来学习,学生就会觉得失去了学习的选择性,从而消极对待学习.如果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案例呢?为什么该案例要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事物发生的概率呢?普查与抽查调查的性质及特点是什么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结合一个生活案例去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生活,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来研究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二、结合学生的层次而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给予学生统一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优生觉得学得太轻松,学困生则觉得很吃力.如果学生觉得无法学到需要的知识时,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教师的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要依学生的层次引导学生学习,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然以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一节课为例.第一,学生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的思维特点上.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强,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学生就能立即了解这一概念;部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中的案例来理解抽象的知识.第二,学生的层次性表现在数学基础上,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佳,他们只能掌握基本的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学会计算抽样调查的概率.而对学优生,数学教师可引导学优生思考如何开展多元化的抽样调查,并用数学公式说明每种抽样调查方法的准确率.比如数学教师可引导学优生调查200个鸡蛋,要求他们给出满足抽样数量少、抽样准确率高的抽样方案.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思维水平,开展层次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动力及学习目标.
三、结合学生的兴趣而教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依然以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一节课为例.数学教师可在教学结束以后引导学生阅读《管子·问》一书中的65个调查项目.其中一个调查项目为“问少壮而未胜甲兵者几何人?”让学生从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在春秋及战国的时候就已广泛应用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并已经能计算众数与平均数.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可令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吸收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为学而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愿意在课后积极地拓展数学知识学习.此外,与其他科目相比,初中数学具有更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则正处于逻辑思维培养与抽象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为了锻炼初中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开阔的思维交流平台,并使他们能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启发.有研究学者指出,学生在课堂上极容易被特定的情境吸引,其关注度也会随着情境趣味程度的增大而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正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效创设趣味情境,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同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探究性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为学而教、合作探究等模式可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及时发现学生思维方式上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疏导,帮助其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