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法在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09 03:40马文琴岳翠云郭艳琼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

马文琴 岳翠云 郭艳琼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生活与哲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漫画、古诗、故事、游戏、设问等激趣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造优质思政课堂。

[关键词]激趣导入;高中;生活与哲学

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术语、哲学原理较多,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对于哲学基础较弱的高中学生来说,相对深奥枯燥,趣味性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怎样才能使高中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优质课程呢?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重要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激趣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环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积极投入学习。激趣导入法试图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尝试使用智慧调动学生的需求,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后续教学产生期待,从而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教师可巧用漫画、古诗、故事、游戏、疑问等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一、巧用漫画激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从感性认识开始,先感知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再通过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夸美纽斯也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的重要性,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知识,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导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漫画(包括动漫)直观性强,富于幽默感,同时又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运用漫画导入新课,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在高中思政课堂上,将漫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新课导入中,可有效弥补教材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缺点,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量变与质变”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漫画《吃饼》:一个人腹中饥饿,吃一块饼没饱,一连吃了七块饼才饱。于是他心里想:早知道吃到第七块饼才饱,我何必吃前面那些饼呢,只吃这一块就够了。学生们都能理解这个漫画的可笑之处,但却很难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漫画的导入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哲学原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漫画进行激趣导入,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但在运用该法时应注意:选择的漫画应具有典型性,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漫画内容应积极健康,切忌使用内容低俗的漫画;漫画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在呈现漫画时,需要进行适当解释,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

二、巧借诗词激趣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诗词是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从源头上看,哲学与诗词本是一体,都孕育于神话的怀抱。很多古诗词言简意赅,极富哲理。如杜甫《前出塞》中的诗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蕴含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一哲学原理;杜荀鹤《题弟侄书堂》中的诗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和郑燮《竹石》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都劝诫后人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总之,巧用诗词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为课堂增加诗意、激情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深化认识,又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运用此法时应注意:所选诗词应生动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诗词应精炼准确,与教材内容高度契合,符合教学目标;教师在读诵和解说诗词时应感情充沛,以感染和激励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巧讲故事激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改要求教学贴近学生,要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识发展规律。

新时代的高中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不能只靠简单灌输说教。因此,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来导入新课,这样既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又能深入浅出,使深奥、抽象的哲学理论通俗化。如在教学“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一课时,教师通过讲述以下故事进行导入。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与一位正在田间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农夫先出了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回家后怏怏不乐。侍女得知后,对出了下联:“竹篮装笋母怀儿。”

教师问学生:“这个上联,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而没有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来呢?”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终教师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并引出课题:“虽然侍女没有什么文学修养,但有用竹篮装笋的劳动经验,而知识渊博的大学士却没有这样的经验,由此说明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这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采用故事激趣的方法导入往往能吸引学生,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在使用此法时需注意:导入故事不能长篇大论,要短小精悍,最好能在两三分钟内讲完;选用的故事必须具有针对性,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具有说服力;教师要善于讲故事,要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以便使故事充满趣味,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道理。

四、巧做游戏激趣

哲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哲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哲學。哲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生活,自然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在《生活与哲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生活,感悟哲学道理,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如在教学“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了一段音乐,并要求每个学生随着音乐打拍子,于是教室里就响起了整齐而有规律的节拍声,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顿时调动了起来。在音乐停止后,教师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你们对刚才的情形有什么体会?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学生对班级而言是一部分。刚才大家随着音乐打节拍,只有当每个同学都参与并且有节奏地打,才能形成令人振奋的整体气势。如果这个也不拍那个也不拍,或者你拍你的我拍我的,不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结果会是什么样子?那还不如一个同学打拍子好。可见,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在运用游戏激趣法导入时需要做到:游戏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体会哲理;游戏应富有情趣,以调动学生在“趣”中感悟哲理;游戏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愉快地投入学习。

五、巧设疑问激趣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这种单向讲授式的教学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强调启发性教育,主张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坚持传授和启发相统一,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所得。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制造悬念,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如在教学“量变与质变”一课时,一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一粒谷子能否变成一堆谷子?学生回答:不会。教师又问:如果再加一粒呢?学生回答:还是不会。教师又问: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不断再加一粒谷子会怎样?最后加上的一粒谷子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一堆谷子。教师又问:那么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谷子?学生回答:既能又不能。教师指出:这就涉及量、质、量变、质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于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利用材料,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好的问题设计要具备导学导思的功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激发学生思考。因此在运用疑问激趣法时需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设问;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又要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高中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