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20-07-09 03:11谭诗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组合作

谭诗清

摘要: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本文从“利用小组合作,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倡导民主平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展科技制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物理实践 小组合作 科学素养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它是一种既把学生校内的学习活动同校外生活相结合,又把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密切统一的整体化课程.物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这一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民主性,树立物理教学的实践观,以活动化的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利用小组合作,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生本”思想,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把学生从课堂引向更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开放的探究学习中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课堂上经交流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固体、液体、大气压强的知识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课前,为了顺利让学生能进行这节内容的学习,教师把全班的学生组建了5个学习小组,各组各自选择好有关压强知识在生活应用的课题,各小组按要求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研究成果.上课时,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PPT展示;第二个环节,实验操作;第三个环节,大众团队提问.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PPT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课前把全班学生分5個小组进行不同的5个实验,分别是:(1)神奇的吸盘.(2)瓶吞鸡蛋和瓶吐鸡蛋.(3)气球喷泉.用抽气筒把气球中空气抽走,再放入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有水喷出.(4)人站在透明玻璃板上,下面放三个气球不破.(5)人站在多枚鸡蛋上适当调整站立的位置,鸡蛋不破.五个小组派组长到讲台上展示实验的器材、实验原理、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接着,组长在课堂中展示实验的成果.这时全班的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聚精会神地看不同组的同学进行表演,并个个争着举手提问,而各组的组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做到有问必答.通过这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压强的知识进行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压强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

二、倡导民主平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灵感的火花便能产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散.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一节物理实践活动中,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微视频播放一段“新年快乐”的歌曲,画面上一串串节日的小彩灯烘托着节日的气氛,突然亮着的节日彩灯有一盏灯烧坏了,彩灯不再闪烁,这时我顺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问题提出后就此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桌上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提出一个假设:若其中一个灯泡坏了,如何进行检测?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用一个好灯泡、电压表、电流表、图1导线来检查哪个灯泡坏了,尽可能想出多种办法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先给学生15分钟分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然后我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谁先找到方法,谁到讲台上边动手操作边讲解其方法.做得正确的,就加分给该小组给予表扬;做得不正确的,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再引导、鼓励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寻找另外的方法进行实践,正确的,同样给予加分鼓励,这样学生就能从错误中获得启示与经验,从失败走向成功.一个小组发表意见后,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到讲台上讲解、操作,正确的也给予加分.由于整个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地位是平等、民主的,各组学生争先发言,提出七、八种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归纳出这些方法可简称为换灯泡法、短路法、电压表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这样做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课堂,一方面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群体的最大特点是互补性,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在相互研讨、相互激励中激活思维.因此,教师应努力建立课堂的“情绪场”,鼓励学生发表已见,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之在争议中提高认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设想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多方面的联想,求新求异.激活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促进思维的灵感,从而让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别致新颖的解法加以表扬,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让学生感受创造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进取精神.

例如,我在学生学习完人教版八年级第6章“密度”时,设计了一节“密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质量密度知識后,以及常规的密度测量方法后,去解决在只有天平缺少量筒的情况下,怎样利用已知水的密度测小石块或牛奶的密度.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求得出各种的测量方法是上好这节活动课的有效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我不作任何提示,只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大组测牛奶密度,另一大组测石块密度,每一大组又分为若干小组.活动一开始,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讨论,力求寻找有效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检查所想的方法是否可行.经过学生的分组活动后,大多数组都想出来了,就是用天平测两次质量,利用水的密度求体积.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能否用细线把石块悬在水中测水的体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马上议论纷纷,并动手做实验来检验,经过讨论分析,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通过这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深深体会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教师放手让他们去想、去操作,允许他们“标新立异”,答案就会是丰富多彩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科技制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如自制土电话、自制简易天平、自制照相机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让每一个孩子从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现,激发学习兴趣,彻底改变“语言学科不动口,实验学科不动手”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科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廖伯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小组合作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