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

2020-07-09 03:16马媛媛
北方音乐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心理境因在古筝演奏与赏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境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古筝演奏技能的感悟,更能够强化其对传统音乐意境的感知与体验,进而理解古筝艺术中包含的文化情感。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出发,针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教学指导策略,以促使学生在演奏与赏析古筝艺术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境因。

【关键词】古筝教学;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164-02

【本文著录格式】马媛媛.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J].北方音乐,2020,06(11):164-165.

引言

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对演奏者所营造的意境及欣赏者的心境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乐器的演奏与欣赏中,心理境因是一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对于演奏者而言还是欣赏者而言,心理活动随着音符的跳跃而波动,并由此产生欣喜、哀伤、激越等不同的情感体验。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典型代表,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经典的古筝演奏不仅能够为欣赏者带来听觉上的审美体验,更能够在情感层面形成良好的熏陶与引导。基于此,高校古筝教学指导中应兼顾学生的技术训练与情感发展,让演奏者在娴熟的技巧中展示古筝的人文魅力,同时也让欣赏者在音乐氛围中获得心理构建。

一、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

境因有虚实之分,“虚”指的是个体内在体验与外在刺激共同形成的心理活动,例如在古筝演奏与赏析中,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倾听者而言,其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形成悲伤、喜乐等情绪,以及所构建的漫无边际的想象图景都属于虚境;“实”则是指个体呈现出来的直观可见的表演内容多构建的情境,例如在古筝曲目《秦桑曲》的演奏中,表演者需要通过眼神、表情及相应的肢体动作完成对乐曲的演绎,而由此构成的实际情境能够从美学角度为欣赏者提供绝佳的体验。

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主要指的是“虚境”,即演奏者、欣赏者从心理层面对古筝艺术的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意境。但是心理境因的形成却不是孤立的,它与“实境”密切相连,即对于演奏者、欣赏者而言,“实境”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是线索,能够有效激发心理层面对古筝艺术的感知、体会及想象,并探究古筝艺术的情感价值,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理解古筝艺术的本质。基于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心理境因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从古筝气韵出发指导学生进行技巧练习,夯实学生的演奏功底,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境因中提升古筝艺术素养。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古筝教学中,技术训练与文化底蕴的构建相辅相成,但是目前在高校古筝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心理境因养成的因素依然普遍存在。具体来讲:(1)缺乏对古筝文化的有效渗透,良好的心理境因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体验之上,但是在高校古筝教学指导中,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技术训练与演奏指导上,缺乏对古筝艺术赏析课程的重视,没有依据传统音乐文化对学生形成系统的文化熏陶与指导,学生对于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技术上的娴熟与精湛,缺乏从文化层面的想象与发挥,让欣赏者无法从情感上实现共鸣,从而限制了良好的心理境因的形成;(2)缺乏合作练习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目前,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示范、点拨与指导,这样针对性的指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弹奏技巧,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限制了学生合作沟通的机会,无法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与探讨中形成心理交流,影响了对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的构建,导致其在弹奏中对心理体验把握不准确,降低了演奏的設计效果;(3)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局限,影响了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理解。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电子技术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引入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从学生良好心理境因的培养角度讲,技术的引入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弱化了学生对古筝艺术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演奏与赏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古筝作品欣赏素材,但是在指导中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在古筝艺术氛围中产生的心理活动,限制了学生在演奏与赏析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实践策略

在古筝演奏与赏析中,良好心理境因的形成主要依靠技术技巧与情感思想的有效融合。在演奏与赏析中,一方面应加强技巧训练,将抽象的乐谱用娴熟的技巧转化为听觉可以捕捉的旋律;另一方面需要情感的交融,在旋律的引导下调动内心的情感,结合文化的熏陶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技术训练与情感培养两个关键点,引导其在古筝演奏与赏析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境因。

(一)渗透古筝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引导

古筝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蕴藏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因此,在演奏与赏析指导中,教师应结合古筝艺术,加强文化渗透,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构建积极的心理体验。古筝文化中包含了文学、历史、民俗、地貌、人物等元素,而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元素为切入点,找到文化熏陶与引导的依托。例如《临安遗恨取材于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代表作《满江红》,乐曲表现了岳飞奋勇抗金却被奸臣陷害,最终囚禁在临安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在演奏与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入诗词《满江红》,并要求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诗词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愤慨与无奈,并结合历史故事充实乐曲的文化背景;最后,通过技巧指导,让学生在又快又密的扫摇中,尽情展现临安遗恨的悲壮,让古筝的韵味在文化的熏陶中与技巧的辅助下更加浓郁。

(二)做好示范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古筝教学中,心理境因的形成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密切相关,教师的音乐素养与文化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多方面实现自我学习与提升,为学生的古筝演奏与赏析提供指导。例如教师应加强古筝技巧训练,娴熟的技巧不仅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优美的乐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印象,从心理层面接受教师的引导与要求;教师应注重文化学习,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素养对古筝艺术的支持,了解每一个演奏与赏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从人文性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循序渐进地形成文化教育,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古筝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古筝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分析学生对古筝艺术的心理体验,针对学生的演奏与赏析给予心理暗示与引导,提升学生对古筝艺术的感悟。

(三)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探究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演奏经验、提升学生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境因的重要方式。在高校古筝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師应结合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设计中,学校、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1)从活动内容上来看,古筝艺术的展现应强调对学生情感培养,在乐曲中渗透传统文化,并基于此设计多元化的活动主题,例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选择古筝作品;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组织表演活动;以故土难离、思乡情怀为主题设计表演节目,将古筝艺术发展与学生情感价值的塑造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心理环境,引导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关注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心灵的熏陶与品质的塑造,强调的综合素养发展;(2)从活动形式上来看,活动组织者可以选择主题教育形式,围绕古筝艺术设计系列主题教育形式,利用主题对学生实现全方位塑造,体现古筝艺术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价值;采用竞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比赛,通过自选或者制定演奏曲目,引导学生的心理境因,提升学生应对竞争环境的心理素质。

(四)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情境构建中的优势,因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在更加直观的音乐情境中体会音乐情感,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境因。在古筝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景,如:利用网络资源库、录音编辑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演奏情景,强化学生的艺术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扩充古筝课程容量,丰富古筝艺术内容,加强文化熏陶与培育;调动学生学习古筝文化的积极性,并在直观的技术指导下提升对古筝演奏技巧与古筝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古筝练习的兴趣,让古筝的演奏从单调枯燥逐渐转化为形象与生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体验中提升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心理境因在古筝演奏与赏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由于种种元素,学生的心理境因形成存在问题,难以深入体会古筝演奏与赏析的艺术价值。针对此,教师在古筝教学实践中应调整思路,渗透古筝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引导,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探究,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实现古筝弹奏技术与艺术情感的交融,从而提升古筝教育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媛.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研究[J].戏剧之家,2019(27):213.

[2]邱瑶瑶.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剖析[J].艺术评鉴,2018(8):106-107.

[3]鲍晓媛.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黄河之声,2017(3):24-25.

作者简介:马媛媛(1982—),女,河南巩义人,硕士,郑州工商学院,讲师三级,研究方向:古筝演奏。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实践策略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