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智慧学习环境对高校传统师生关系的冲击,阐述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取向,提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構建的策略: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师生平等对话,增进相互的理解;高校教师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耻”向学生学习。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 高校 师生关系 新型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91-03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和适应性的学习资源及工具,学习资源更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人们进入全新的学习空间—— 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是泛在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形态多样、无处不在、按需获取的学习资源,学生既可以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网络学习平台等方便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另一方面,学习资源未经过教师的筛选,直接传播给学生,造成信息的泛滥,学生极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依赖于教师,而是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社会的多元化迅速发展,对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改变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手段,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建构,促使师生走向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智慧学习环境对高校传统师生关系的冲击
高校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联结起来的多层关系体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和学生具有获得信息的平等机会,打破了教育资源分布状态,促使教育资源分布多元化,改变了教学的观念,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文化观念的改变
社会发展多样化,打破以往的一元化文化价值观念,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育宗旨和目标新的内涵,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智慧学习环境下,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更具独立性、主动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比教师更具有超前性、异质性、多元性。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育,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高校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用单一的价值观念衡量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统一、标准化的教育受到了冲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角色与地位,追求多样化、个性化、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创新型和智慧型教育。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构建更为强调主体性、多元化,追求共生共荣、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高校师生知识体系的改变
智慧学习环境,纵横交错无数的联系和关系,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同步的、等量获取资源,两者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的拥有者,改变了教师知识唯一占有者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体系从知识包含的关系向交融关系转变,如图1所示。
在高校教师的知识体系包含学生的知识体系状态下,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知识体系决定教学效果和人才的质量,即“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知识体系交融状态下,教师和学生都拥有独立的知识体系,两者相对平衡,教师知识体系对学生学习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对学生将会失去意义,甚至涌现“文化反哺”的现象。高校教师和学生关系是对立与联系的相统一,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很好策略。
(三)高校教师权威的削弱
受“师严道尊”文化的影响,人们在尊重知识的同时也赋予高校教师很高的社会地位。高校师生是主从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客观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其主要通过硬性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共处于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智能性,学生可成为知识的拥有者。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倾向于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主对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对于高校教师传授的知识、观点,学生敢于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指出教师的错误。这造成教师的权威受到空前的挑战,削弱了教师的权威,促使师生间形成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转型
(一)角色的分析
从人性的角度说,人是主体与客体的双重性统一,具有能动与受动的双重统一特性。学生的学习既要依赖于环境和他人的帮助,又要具备自主的独立选择能力。智慧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所谓的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即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纯粹的客体,打破了“主—客”体的关系,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师生在交往中,呈现的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高校教师和学生两者主体间性主要体现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性平等并非泯灭师生间的差异,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差异决定师生之间角色不可以混同。大学生作为心智尚未成熟,认知能力尚有些不足,决定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交流是双向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是多元化的。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高校教师不仅担负着以往的管理知识、组织教学活动、思想引导等任务,还要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共同理解承认以及尊重双方权利、地位,师生应以主体间性为价值取向,建立有利于师生间共生性的教育。
(二)高校教学师生关系构建取向
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共享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其知识体系呈平衡状态,致使人们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新型教学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全然否定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高校师生关系取向主要以主体间的平等、民主、和谐为原则,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建构以下三种类型的教学师生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共存、相互促进的。
1.非“主—客”的授受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的本质没有变,教师的“授”仍是学生知识来源之一。当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概念以及发现、探究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依旧担任着传授者的角色,以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新型讲授方式并非“主—客”的“满堂灌”,而是视学生为成长、发展的主体,强调知识的“活化”,知识与学生生命、生活、经验等都有内在的联系,教师的“授”是以学生为中心,既注重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智慧的培养。学生也不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而是以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作为学习动机,自主选择听取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并结合自身的经验用情感去体会,激发精神的领悟。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并提出不同的意见。
2.引导与被引导关系。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师生拥有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同等机会,教学凸显师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水平及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包括教师的思想、观点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的知识建构能力往往优于学生,而且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建立适当的约束机制,形成需求约束与自由和谐发展的平衡状态。
引导与被引导教學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如图2所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助教师的指导,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主要通过学习环境、活动的设计,运用自己的思想、观点间接或互动交流直接地引导学生,减少其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习更为有效。高校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智慧的形成。
3.共同体的关系。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所搜集到的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角度都有可能不同。当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时,最为有效的创新教学,是师生各尽其长,通过合作交流、思考研讨、交流补充,促使彼此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对信息进行辨识、整合成为系统的知识,对知识达到深层次的思考。高校教师和学生通过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如图3所示,高校师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成员,两者形成相互依赖、合作参与学习的平等关系。
有效的共同体学习不是简单的发现,而是师生都要围绕真实、复杂的主体进行探究,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支持与协助。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让共同体中的每一位学习者独自承担一定责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高校教师组织分散性知识互相给予支持与协助,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自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新的发现。
三、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智慧学习环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开放、多元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化融合各种文化,文化间存在差异性,在发展、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冲突。学生具有和教师同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多元价值观,学生也会无所适从、感到迷茫,易陷入混乱、缺乏明确目标的状态。
校园文化环境是有关学习及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的形态,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也是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土壤。高校多元共存师生关系的核心理念是师生相互理解和尊重差异,平等、和谐发展。高校要营造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平等、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首先,高校教师应利用有利因素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发挥教师价值引导作用,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环境中,学会自导自律,形成积极的判断和认识。其次,高校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用多元化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选择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其独立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师生平等对话,增进相互的理解
系统论认为:“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师生关系系统走向有序,需要师生间进行不断地知识信息、情感的“对话”交流。
开放、多元化的智慧学习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间存在着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高校师生间有效的沟通,增进双方理解,是建立信任、和谐关系的基础。高校师生是主体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过于依赖教师,要和教师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有目的地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习更为有效。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做一名友好的听众,倾听并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转换立场,用辩证的方法对学生作出评价,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产生个人偏见;其次,高校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注重应用自身的知识、经验,通过交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教师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耻”向学生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同步、等量地获取学习资源,信息占有基本平衡,甚至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比教师的还要多,并出现“后喻文化”。教师一般遵循和维护社会主体文化的价值标准,受固有经验和思想的束缚;而学生作为发展的个体,思想开放,感觉敏锐,容易接受新的文化、知识。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迫切要求教师打破固有经验和思维方式的束缚,“不耻”向学生学习。
首先,为了适应多元化变化的社会,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要建构开放的知识体系,广泛了解科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发展动态。高校教师单凭个人的能力,其对事物的了解、认识是远不及学生广泛。教师要充分认识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性格特征,除了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同化或者顺应新知识,扩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外,还要加入学生的行列,虚心向学生学习,即教师亦为“师”,也应为“生”。
其次,高校教师向学生学习是教师真诚的表现。教师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敞开真实的情感、思想与学生交流,是对学生的尊重、支持、赞赏和鼓励,在行动上确定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学生受到鼓舞,获得希望,激发其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引发深层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高校教师的真诚,会唤起学生对教师信任和爱戴,激励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内蕴情感,与学生思想、情感相遇、相容,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信任,从而形成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叶苗.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视野下教师权威的重建[J].扬州大学学报,2020(12)
[2]罗刚.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9(8)
[3]蒋文昭.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J].教育探索,2009(1)
[4]祝智庭,彭红.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研究之兴起[J].中国电化教育,2017(6)
[5]梁娜.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20(1)
【作者简介】邓舒婷(1985—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开发、计算机教育。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