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策略

2020-07-09 03:16富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志愿者培养

富原

【摘 要】本文阐述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需求,认为民族地区志愿者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觉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从国家层面的引导、社会层面的支持、学校层面的教育、个人层面的响应等方面提出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育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  志愿者  服务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08-03

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人才的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为民族地区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应承担起这一重任,成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培养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志愿者未能融入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对此,可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对大学生加强民族地区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教育与引导,使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民族地区志愿者服务中,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民族地区志愿者服务需求

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需要志愿者的参与和支持。

(一)经济发展方面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果想实现“弯道超车”,就需要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经济等相关产业大类,更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信息产业人才,带给民族地区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機遇,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的融合,推动对外经贸的开发合作,都需要人才的大量供给。但是民族地区一般经济相对落后,就业面狭窄,收入水平低,因而难以留住人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而大部分志愿者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有技术、有热情,是国家建设的有生力量,可以满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建设方面

社会建设方面,主要是以下两方面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开发和治理问题。部分民族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耕地毁坏等问题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受重创,需要优秀的人才进行生态治理。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由于民族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情感和教育缺失以及空巢老人的赡养、看病问题,因此,需要教育师资和社工服务来保护留守儿童,需要养老服务人员看护老人。

(三)文化传承方面

大多数民族地区以山区为主,环境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流不通畅,也因此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特的文化特质,比如广西少数民族中特有的壮族民歌和歌圩、壮锦纺织技术、侗族木构建筑和苗族生态文化等。这些民族地区的独有文化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宝藏,我们不能让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失在历史中。年轻一代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让这些民族文化宝藏得以继承和发扬。随着山区的年轻一代走出大山,外部的流行文化逐渐传入这些地区,比起传统文化,年轻一代更喜欢新兴的潮流文化,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民族的习俗、喜庆活动,也不穿自己民族的服饰。这就需要外部志愿者搭建文化的桥梁,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促使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

二、民族地区志愿者的品质需求

民族地区一般都是欠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民族地区对志愿者的要求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服务民族地区的志愿者,需要具有如下方面品质:

(一)深刻的思想觉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先,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刻的思想觉悟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应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和国家大任,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自我的实现同党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是最需要建设力量的地方。大学生只有拥有了深刻的思想觉悟,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中,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家国一体的情感共鸣。无数先辈为了民族复兴,慷慨就义,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脊梁。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实际上是小写的国,国是大写的家,我们的家与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地区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胸怀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全身心投入民族地区志愿者服务当中。

(二)无私的奉献精神

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生活和工作环境都较为艰苦,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意志和品质都是严峻的考验。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艰苦恶劣,志愿者可能要住简陋的房子,睡简易的床铺,有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饮用水都很难保证;远离亲人的照顾和朋友的慰藉,还要克服语言的障碍,甚至还要隐忍别人的曲解;每个月的志愿者津贴也微乎其微,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这些无一不是对志愿者思想品质和精神的严峻考验。如果缺少奉献精神,那么这些现实问题都是难以面对的。只有勇于克服困难、甘于奉献的大学生才能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着力加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国家公益事业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中去。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其中责任与担当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当下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待建设,需要大批高水平、有技能、有文化的青年有生力量投入到建设中。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现有的人力资源并不能满足当下建设的需要,而大学生志愿者是一支有生力量,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存在社会责任感不强、担当意识薄弱、个人利己主义至上和不思进取等问题。民族地区志愿者如果缺少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则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无私奉献的服务活动中,很难有大局意识和荣誉感。

三、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策略

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和民生工程,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力量发挥合力,才能构建良性环境,取得理想效果。

(一)国家层面的引导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各级政府层面,都要对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提供一定的思想引领和政策扶持。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已经为全社会提出了最高的价值统领。自2003年国家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每年大概有2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但是仍有较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很多大城市和大型有知名度的活动志愿者招募较容易,条件艰苦、地区偏远的落后民族山区却很难招募到志愿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年轻人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因此国家还需要大力倡导先进美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从思想和精神层面营造一种积极助人的向上氛围。还要加强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志愿者培育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从而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社会层面的支持

志愿者服务于社会是志愿者服务的最根本社会形态和根本属性,是为了弥补政府对社会支援的不足而形成的一种博爱之举。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更需要全社会的扶持和关爱,需要更多民众给予认可和赞誉,需要更多有识青年奉献青春和才智。在校的大学生通过在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体察民族地区的民情和民意,倾听民族地区老百姓的诉求,确立以民生为先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情怀与行为准则。民族地区要提供这样的实践机制,让志愿者服務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所有需要的地方,让大学生深入地发现各种现实问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以致用,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现实追求落实到服务社会的行动中,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有效利用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形式,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搭建更大的平台。

(三)学校层面的教育

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与其他地区的志愿者服务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服务知名度不高,不能更广泛地为全社会所瞩目,也没有更高的曝光度,很多志愿者都是默默地、无私地、不求回报地做着奉献,甚至他们的努力和辛勤工作都不被外人所知晓,这给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服务作为高校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责任和担当,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要义,因此学校要从思想教育、教师育人、课程设置等多角度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教育。首先,思想教育要走在前面,学校各级团委组织要积极思考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发挥志愿精神,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校内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其次,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地投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地传授爱国之道、奉献之道、做人之道和成长之道。最后,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学分兑换、任意课志愿者服务项目选修、小班主题服务小组、志愿者服务精神传承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和自发。

(四)个人层面的响应

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要为全社会的福祉和幸福而读书,要以奉献他人为光荣。大学生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善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身边的人、为社会、为国家提供一些援助,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好地净化思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加强个人认知、情感的培育,提升个人服务他人的能力。其次要培养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作风。服务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能更直接地接触现实的生活,获得更加直观的个人体验,体验奉献的快乐与崇高感。最后要自觉地承担起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的重任。在服务民族地区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增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意识。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和领悟较快,而且对于现代信息传媒的使用也驾轻就熟,因此应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下转第12页)(上接第9页)宣传者、热爱者,进而由被动到主动,成为民族文化有力的继承者。

民族地区志愿者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探讨服务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策略,无论是对于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怀、思想觉悟、责任担当、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是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从各方面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EB/OL].(2018-02-02)[2019-04-0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02/c40531-29802977.html

[2]张红霞.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

[3]冯衡,罗祥文.关于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11)

[4]刘晓璇.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青海省高校为例[D].西宁:青海大学,2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民族地区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LSZ023)

【作者简介】富 原(1973— ),女,黑龙江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志愿者培养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