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2020-07-09 03:15王丹琴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教学

【摘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和持久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前半部分分析动机理论,后半部分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希望借此文能够对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有所促进,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学习动机;激发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3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丹琴.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J].北方音乐,2020,05(10):139-140.

动机是学习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是最难测量的因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有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保持的持久度,都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本文笔者根据动机理论和音乐教学的特点提出关于如何激发和保持音乐学习动机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动机及动机理论

(一)什么是动机?

“心理学家讲动机定义为激发、引导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行为的內部过程。通俗地讲,使你开始行动、继续行动,并且决定你行动方向的正是动机”。动机在强度和方向上有所不同。同样学习钢琴,两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有强弱。而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声乐具有更强的动机。动机的强弱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更舍得投入,并使学习过程更为有效。

(二)动机理论

动机的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那么当代的动机理论有哪些呢?

(三)强化理论

“动机的概念与一条原则密切相关,即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或者受到惩罚的行为更有可能重复出现”。强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各种奖惩机制是沿用至今的强化措施,有关奖赏对内部动机影响的争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些观点认为,奖励会削弱内部动机的形成,会让学习变得功利而不是发自内心。而“在1996年,艾森伯格(Eisenberger)和Cameron在元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奖励的任何一个消极结果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机率都极少。”

(四)归因理论

由海德提出,韦纳进行发展的归因理论,试图阐明人在成功或失败时,进行的因果寻求。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基于三个维度:内因与外因、原因的稳定性、原因的可控性。在影响成功的四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各个因素的归因如下: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为运气、任务难度、教师因素等外部因素,那么他就会逃避困难。如果学生将原因归因为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那他就会付出努力。虽然,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综合的因素,但往往将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学习的成功。对于教师,归因将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是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那么他就不会责怪学生,而会给予学生积极地帮助。但教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学生不努力,教师就会拒绝给以帮助。研究表明,教师表扬学生的努力(自身可控)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依据是:“个体力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该理论的启示是:“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人们认识到的行为导致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依存于目标的主观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任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如果过难,学生每次都是失败,那么学生慢慢对学习就没有期待,动机会减弱。如果过易,怎么做都可以,会影响课程的深入学习,学习动机得不到最好的激发。最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任务设置在对于大多数学生有所难度,但是通过努力能达到。这样能够让大多数学生知道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但不是随意能够取得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機。

(六)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是学生对于学业成就、成功意义或目的知觉。”具有成就目标的学生会对自身的能力提高和知识积累更有计划性,积极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效能更高。学习个体根据关注目标不同形成了掌握模式和无助模式。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易形成掌握模式;而关注自身能力的表现及外界的评价,更容易形成无助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困难时,具有不同动机模式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失败时,无助模式往往更关注外界的评价,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同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往往会采取自我保护模式。完成任务后的自我成就感较低。而掌握模式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他们会去找寻失败的原因,更多将原因归因为努力和策略的不充分。对于能够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表现出愉悦感。

二、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学习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父母自身对学科的认识及影响,家庭亲子关系;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包含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能力水平、自身魅力和对待教学的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难度设定是否合适,学习方式被动学习式,还是探究式、合作式等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校音乐环境的营造,课堂中音乐氛围的浓与淡,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基于上文的动机理论,在下文中,笔者主要从学校教学的角度来提出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和保持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价值的认识

目标任务的价值越大,它对个体的激励值越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这个目标的成就价值的认识, 更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动机。音乐无论在西方文明还是在东方文明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古代西方文明中的“七们自由艺术”中,音乐和算术、几何、算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样将音乐至于非常高的地位。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认为:“我们的儿童教育成功与否,有赖于能形成一个文明的、富于想象的、有竞争力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这个目标又有赖于是否能够向儿童提供有力的工具,使他们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并能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方式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根据期望理论,学习目标难易程度的设置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学大纲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音乐学习的顺序,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每个年级阶段设置的目标和内容如果脱离实际情况,就会难以实现,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

(三)基于归因理论的有效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给予学生关于自身表现的信息反馈,以便学生及时指导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实际能力,以便学生改进自身不足,提高音乐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如果教师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教师尽量鼓励学生每次的努力,这样会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纸面评价。同时也可以采用同学自评或互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更多了解自身的情况。

(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上,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课外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学习资料,是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得到有效提升。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有益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当然,教学方法的采用要适合课堂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为了丰富而丰富,画蛇添足。动静结合,实践和听赏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验音乐,通过听赏来感知音乐。动太多,会让学生静不下心,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静太多,会让课堂乏沉,缺乏活力。

(五)处理好个体差异的关系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性格、学习水平都不一样。我们既要兼顾大多数,又要注意培养不同的个性,在课堂上,对于某方面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同学,在其他方面要给予表现和实践机会,比如音准不大好的同学,在乐器演奏和回答问题方面多给予表现机会。

三、结语

学习动机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动机理论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保护和激励,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热爱音乐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帮助其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树立信心。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会发生改变,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文环境也同样要“入乡随俗”。

注释:

①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0):273.

②羅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0):274.

③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2.

④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0):280.

⑤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3.

⑥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6.

参考文献

[1]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

作者简介:王丹琴(1979—),女,浙江仙居,硕士,浙江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动机教学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