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作曲技法分析

2020-07-09 03:15马天程何一波
北方音乐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调高音小号

马天程 何一波

【摘要】随着社会以及艺术事业快速的发展。巴赫是世界范围内的著名音乐人,《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也是协作曲的优秀典型,对音乐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巴赫的作品风格简洁、灵活,和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相比有很大创新。巴赫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格式为意大利协奏曲,巴赫的作曲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讨论了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作曲技法。

【关键词】巴赫;作曲技法;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42-02

【本文著录格式】马天程,何一波.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協奏曲》作曲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09):42-43.

1719年,巴赫创作的《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属于大协奏曲类型。作品主要分为三个乐章,采用快、慢、快的音乐结构。乐队的编制主要包括双簧管、长笛、高音小号以及小提琴等.通过四重协奏能够充分体现其音乐魅力。在目前的乐队中难以听到高音小号音域,曲目的旋律比较突出。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巴赫选择了独奏的乐器组,风格非常独特,通过独奏乐器进行四重演奏具有全奏和独奏的优势。

一、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反映了宗教背景下的世俗生活

在巴赫时代,当时德国统治比较黑暗,相关的艺术活动比较受限,大部分的音乐表演都是为宫廷服务,除此之外,就是担任教堂的音乐家。巴赫是新的教徒,命途多舛,宗教是他唯一精神支持。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巴赫在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欢快和幽默,能够反映人们积极生活的状态[1]。《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传统教会音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打破了以往的限制,作品的世俗情感比较丰富,具有革新精神,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表达方式比较丰富

巴赫属于复调音乐大师,巴赫的表达方式比较突出的,创作技巧千变万化,是其他人无法超越的。在作品中应用赋格体,主要技巧是指在一个声部快结束时将另一声部插入进去,达到声部重叠目的,横向和纵向互相交错,音乐呈现出舒缓、和谐的状态[3]。赋格属于技巧训练,巴赫巧妙地将和声部分和复调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最佳的表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发展了音乐。

(三)勃兰登堡协奏曲表现出了作者不竭的创新精神

勃兰登堡协奏曲在配器方面,和传统的创作方法不同,通过结合新颖的乐器,比如在第一首圆号的应用能够表现出巴洛克的华丽风格[4]。在第二首中,利用高音小号,小号是主要的演奏乐器。在第四首利用高音竖笛作为主要的演奏乐器。在第五首中利用羽管键琴,在协奏曲中利用同奏低音具有较好的效果。将键盘乐器作为独奏乐器是前所未有的。在作品的结构方面,全面协奏曲采用快、慢、快的结构,目前,独奏协奏曲将这种乐章布局仍在沿用。和以往不同的是,在第一首和第三首后使用小步舞曲,第三首是完全不一样的,去除慢乐章,利用柔板和弦过度,能够将快乐章节融入进去,能够看出巴赫的创新精神[5]。除此之外,《勃兰登堡协奏曲》具有基础结构,为后世的交响曲创新夯实了基础,为贝多芬等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作曲技法分析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配器的小号声部

在第一乐章开始的时候,独奏乐器和协奏部分同时进行,音乐主题通过小提琴、竖笛以及双簧管等同时演奏得以发展,将小号的八分音符作为旋律的伴奏。在第一乐段中,将小号的声部作为两个乐句,又可将乐句分为乐节,乐句的音乐动机是一致的。将第一乐节作为基点扩充第二乐节,从而对整个乐句进行发展。在小的乐段中,小号不能对主体旋律进行演奏,但是小号自身具有嘹亮的音色,这个乐段能够形成长旋律线条,对小号伴奏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凸显出小号的旋律[6]。在插段中,引入小提琴引入,能够将竖笛和双簧管承接起来,旋律交给双簧管。在第十四小节中,具有无穷动的特点,三个声部能够将主题旋律凸显出来,但是小号的声音依然占据重要的部位。小号在39节是主题旋律声部,在这个乐段中,音乐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调转变为下属调,主题旋律是不同的独奏声部不断交替,音乐此起彼伏,各个独奏乐器具有竞奏对比的效果。在60节,音乐又开始进入插段,在这个乐段,音乐是比较清晰的,进入第二主题。在75节,在下属调上能够表明这一主题的动机。在103小节,所有的声部再次凸显主题地位,将声部增高,小号声部主旋律比较清晰,音乐的收束感比较强,很大程度上烘托了欢快、明亮的气氛。

在第三乐章,音乐采用的是极快的板,和第一乐章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这个乐章中,小号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小号此时发挥作用,将音乐主题展现出来,此时不但应用了卡农还引用了复调[7]。在41小节,小号重现,音乐紧密的衔接起来,且呈现出交替演奏的状态。在全曲结束之后,小号的部分符合乐章的主旋律,音乐在欢乐的气氛中停止。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高音部分

这首协奏曲中,“高音”是重点内容,对于铜管乐器而言,能够对高音演奏驾驭,主要取决于作品的成功性。在协奏曲的乐章中,降音出现频率较多,同时出现次数角度。对于演奏者而言,这个代沟是无法逾越的,在整个小号作品中,大部分演奏者不会完整地对作用进行演奏,甚至出现演奏者望而却步的现象。

(三)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气息

高音小号具有哨管窄、管径短的特点,在实际的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用到的气息阻力非常大,和常规吹法的反差非常大。因此,作品对演奏者的气息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个作品中,高音较多,低音和高音的跨度较大,倘若频繁的转换,演奏者的气息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倘若演奏低音,沉下气息难以平缓,对低音的把握具有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音准问题[8]。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高低音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快速地将高音和低音进行转换,演奏者将自身的口风放大,从而保证低音的准确性。

(四)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耐力

针对这部作品来说,高音出现的次数较多,这部作品中,演奏者的休息时间比较少,几乎无休息时间,因此,对体能耐力的要求较高。倘若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休息缓冲时间较少,在高音区域进行频繁的演奏,嘴唇会出现肌肉疲劳的现象,演奏者嘴唇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因此,相关的演奏人员需要一气呵成,基本功必须扎实,从而完美解决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关键问题。

三、勃蘭登堡协奏曲不同乐章和声分析

(一)第一乐章和声分析

在这个乐章中,首先需从F大调开始,然后插入B大调和C大调。也可将g小调和a小调进行转换,将小调应用到乐曲,能够发挥其手法。在28小节,将F大调和C大调进行转换,下属和弦当作共同和弦,也就是CD/Ⅶ-ED/S,利用和弦进行过度,从而增加乐曲的新鲜要素。实施变格,S-Ⅱ-V-I,通过这样形式,能够表现出和声时期的影响,在《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绝大多数利用V-I形式,这也是向和声部分进行。针对旋律性的音形,在不同的声部上增加旋律,具有装饰的效果。在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较短音型应用较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低音。以七和弦作为基础,通过应用下属和弦能够增加乐曲色彩。对于节奏性音型,对于不同的和声需要使用的不同的结构方式,演奏的效果也很不相同。在实际的节奏上,变化的乐曲体现出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调。作品音型化织体未广泛应用,音乐主调不断的发展。

(二)第二乐章和声分析

第二乐章曲调比较缓慢,但是亲切含蓄,乐曲容易引发联想,具有较大的感染力,能够看出德国幽静的乡村风景和民俗习惯。在该段乐曲中,小号没有参与,人们感受到的是另一个音响世界。该段乐曲主要是从d小调进图,然后转入a小调、F大调以及g小调。在《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伴奏声部,主要是利用七和弦进行,具有丰富主题的效果,衬托出主旋律。在第二乐章,七和弦不够和谐,副下属应用和弦较少,在21小节利用C大调的同时,应用D/S-S的和声,大调式能够快速进入g小调。小调的特征主要为温和以及恬静等,具有自然连接的作用。

(三)第三乐章的和声分析

第三章从F大调进入,通过小号清晰展示主题。在和声的作用下进行,主要为T-S-D-T-Ⅶ-T,第三章乐曲和声不够丰富,但是从刚开始的时候,和声展示比较稳定。尤其是利用古钢琴进行伴奏,通过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进行伴奏,旋律能够和小号的节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第三乐章的内容和风格不同于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在小夜曲的温顺中将小号插入,符合民间舞蹈主题。在《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具有典型协奏曲风格特征,在忙碌且活泼的氛围下,表现音乐的魅力。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乐曲的气氛比较愉快。

四、结束语

巴赫的作品比较独特,对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具有较大影响。在音乐文化史上,巴赫具有“西方音乐之父”的称号,由此可以看出,巴赫对西方音乐的巨大贡献。巴赫的音乐作品众多,《勃兰登堡协奏曲》只是其中之一,为爱好音乐文化的人提供艺术源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作曲技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9):137-138.

[2]马晓明.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提琴声部结构与演奏分析[J].艺术研究,2015(2):19-21.

[3]董佳昕.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提琴声部结构与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2.

[4]殷秀芳.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及意义[J].职业圈,2007(14):104-105.

[5]钟云海.浅析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J].戏剧之家,2015(17):57-57.

[6]张震.巴罗克协奏曲的典范——浅谈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J].人民音乐(2):49-51.

[7]张欣.从巴赫的创作中看巴洛克时期美学追求——以《勃兰登堡协奏曲》为例[J].音乐大观,2013(10).

[8]潘青峰.固定低音变奏曲式的教学与分析——以巴赫《磔刑》为例[J].当代音乐,2016(16):90-91.

[9]何潇鸿.巴赫音乐的创作特征及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2):184-186.

作者简介:马天程(1999—),男,浙江临海,南昌大学,研究方向:音乐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大调高音小号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Hobbies
“跑调”了怎么办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练个小号
“高音虫”爸爸
巧妙出招 单卡手机用双号
China Fire-fighting Day
High and Low Voice高音与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