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020-07-07 09:33王秀和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教育教学

王秀和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我校于2019年9月开始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组),与2019年9月前开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选择中职护生35名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护生的教育效果。结果:研究组教育后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考核评分、护理综合素质评分及教学有效性均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职护理教育过程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教育效果较为显著,能够促进护生综合护理水平的提高,为护理事业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中职护理;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114-02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要求的提高,对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多数中职院校护生的质量较低,基础知识不牢固、护理学习兴趣较低、对于知识的渴求度较低,存在学习上的惰性思维,加大了中职护理教育的难度。我国中职护理教育肩负着较重的教学任务,旨在创新及改变当前的中职护理教育模式,优化中职护理教育环境,促进中职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强化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分析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我校针对随机观察的两组中职护生进行了观察及对比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

我校于2019年9月开始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组),与2019年9月前开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选择中职护生35名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35名中职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14至17岁之间,均值为(15.25±2.36)岁,入学成绩为356至421分,平均分数为(387.63±20.11)分;研究组35名中职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15至17岁之间,均值为(15.29±2.30)岁,入学成绩为352至420分,平均分数为(387.60±20.15)分。

对两组中职护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二)方法

对照组35名中职护生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常规的集体课堂授课、集体实训等灌输性的教学模式。

研究组35名中职护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制订行动导向教学计划: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要求及临床护理实际等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护生扮演护理人员、患者、医生及家属等角色扮演的方式、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及小组分组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等,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在设计任务过程中,应与典型的护理职业行为结合在一起,将护理工作程序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观看护理任务视频、总结抢救药品、讨论病例等环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

(2)创新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课程:课程设置以突出行动导向为特点以劳动组织和职业变更为前提、保证学生可以重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纵向角度为切入点对专业课程数量进行理清,力求以职业为起点、以岗位需求为源头,通过总结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形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出行动的领域,不断优化和完善中职护理教育课程。

(3)重视实践护理的行动导向教学: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护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在强调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及实训,设计医院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事件及护理场景,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扮演患者、家属、医生及护理人员等角色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护理实训,这对护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束后,对护生开展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中职护生教育后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评分(100分)、实践操作考核评分(100分)、护理综合素质评分(对护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及教学有效性(教学后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护理综合素质等方面均较之前提高20分以上,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等差异。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照组护生教学后的教学有效性为68.57%(24/35),研究组护生教学后的教学有效性为94.29%(33/35),两组相比:X2值=7.65,P值=0.01;研究组教育后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考核评分、护理综合素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讨论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属于近年来职业教育中提出的先进及创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革新内容。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设置一种类似于工作场景中的学习氛围及学习环境开展的以行动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去,达到学、教和做等方面的统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次观察过程中,通过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制订行动导向教学计划、创新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课程及重视实践护理的行动导向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护生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自主学习及训练,强化护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中职护理教育过程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建议在日后的护理教育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梁婵,王明慧,何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8,(6).

[2]蒋创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65).

[3]龙芳华,梁婵,黎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4).

[4]曹纳纳.探究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6).

[5]张燕,刘云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8,(6).

[6]李賽珍.刍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行动导向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会计课堂中价值与运用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课程《员工招聘与配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