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空间治理数字化样本

2020-07-07 02:31:06林崇责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杭州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省域长三角数字化

□ 文 /林崇责 邱 靓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底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区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数字社会时代,如何更好运用时空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高水平打造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以数字虚拟空间更好地融合、协调、管理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并为未来发展空间“留白”,是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推动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更高质量谋划和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理应从国土空间治理的高度谋求最佳空间格局,需要将大空间分解成中空间、小空间,并建立起互联协调、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治理链条,最终形成从小空间、中空间到大空间的协调布局。这一协调布局,既包括一市三省区域间的互联协调,也对一市三省提高各自区域内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两者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当此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势,建设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对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尤其对提升浙江省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全省域更高质量、更优格局、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战略部署需要。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加快构建高效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解决各类规划空间布局不衔接、重大平台和项目落地难、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协调等问题。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对提升空间布局和治理能力作出战略部署。从浙江省来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2019年12月以来,袁家军省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2020年1月3日,袁家军省长在专题会议上对平台建设名称和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当前,浙江省主要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改革更趋纵深。空间治理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协同性强的系统性工程,是全面深化改革需啃下的最硬的一块骨头,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瓶颈。针对空间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利于为改革工作推进提供管用的工作抓手,有利于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管控等多方面目标,从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抢抓改革红利的需要。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为抢抓国家政策红利重大机遇,更好承接国家土地等要素审批权限下放,各省都在积极改革探索。作为试点地区,浙江省更应加快推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空间治理核心能力,确保各类审批权限“接得住、管得好”,做到该管的管住、该用的用好。

顺应数字化转型需要。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领跑者”要求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推进空间治理领域的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是政府数字化转型最典型的应用,也是政府数字化转型重中之重。目前,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已被纳入省政府2020年11个重大标志性项目,亟需加快建设应用,以更好解决最急需的空间治理痛点。在推进路径上,加快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嘉善等试点地区空间治理数字化典范,不断拓展至全省域乃至长三角区域,进而整体提升长三角区域空间治理能力。

聚焦聚力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管用结合”,更高效率提升空间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有效管”的前提下“高效用”,不断推动空间布局和项目落地更好匹配,推动要求需求和要素供给更好匹配,推动空间开发和空间保护更好匹配,从而更好统筹浙江省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升项目审批落地效能和加强空间用途管制。从数学模型上说,空间治理的实质是多约束条件下多目标任务的最优求解过程,要做到资源和需求的最优匹配。从实现路径上说,要做到现状清、布局优、分析强、应用好。

现状清。全面摸清空间底数是前提。全面集成空间数据,摸清省域家底,广泛集成省域地理测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规划、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类基础数据,构建空间治理大数据库,并建立健全数据“保鲜”机制。

布局优。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是基础。在省域空间开发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落实全省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叠加各类规划空间布局,形成全省“一张图”,为省域空间治理提供基础支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空间治理“一张图”不仅仅包括空间规划“一张图”,而且还要叠加经济社会的“一张动态发展蓝图”,既有空间维度,也有时间维度。因此,要更加依赖时空大数据支撑,真正动态实现“一张蓝图用到底”。

分析强。空间治理智能分析是核心。聚焦聚力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撑,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围绕服务多样化的空间治理业务场景的技术需要,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开发形成一批通用性分析工具。智能分析能力要充分融合空间治理基础信息、规划以及经济社会专题等多源时空大数据,推动空间治理业务全在线、过程全数字、数据全相关、应用全关联,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应用好。拓展空间协同应用是根本。坚持综合集成理念,根据空间治理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实际业务需要,不断扩展开发多业务协同的场景化应用,集成各类空间治理场景,打造统一的空间治理的数字化门户,服务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主体。

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更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空间治理多业务协同场景的应用典范

水有源,故其流不尽;木有根,故其生不止。创新是最强劲、最持久、最本质的竞争力。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更好加强空间协调,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级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杭州创新要素最集聚的地区,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之际,应当从规划管理、城市治理、项目落地、未来社区、创新平台等角度探索跨行政区的高能级平台空间治理创新,推动平台、人才、政策、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也为长三角空间治理数字化提供浙江经验。

项目落地综合研判场景。以空间规划协同为基础,以项目前期准备和审批涉及的结构化指标为补充,提供项目空间合规性审查以及项目合理性、先进性等功能,并与投资项目审批相衔接,促进区域各类规划空间协同和项目高效落地,更好助力城西科创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细化落地。

经济社会智能分析场景。依托时空大数据,融合政府和社会多源大数据,提供人口热力(迁徙)分布、经济热力分布、经济发展需求研判、创新资源分布、人才和产业动态等综合分析功能,为提高重大规划、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谋划的科学性提供决策辅助。根据全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数据,绘就公共服务热力分布图,客观反映区域公共服务水平,为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未来创新策源场景。围绕高层次人才、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双创平台、科技金融、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等科创资源,绘制“创新策源一张图”,提供科技创新动态分析、企业图谱绘制、科技项目动态分析、创新成果产业化路径分析以及人才全景画像、迁徙路径、优势度分析等功能,为科创资源和创新辐射提供精准化服务。

未来产业发展场景。从空间、时间、产业、规划、项目、企业等维度,构建大走廊产业发展分析和辅助决策场景,绘制“产业数字地图”“产业链数字地图”,提供人工智能、生物健康、区块链、智能计算等重点产业链条图谱,以及产业方向预测、产业空间查询、产业企业项目匹配度评价等功能,为区域产业布局、精准招商、政策制定、项目动态、企业服务跟踪提供全景化、关联化、综合性的定制化服务。■

猜你喜欢
省域长三角数字化
省域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可信管控技术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4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