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飞 王良兵 张巧月 郭 旭 剧亚崇
(河北医科大学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17)
“通识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指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范围内所普遍进行的关于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内容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它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1]。通识教育能够改善过分专业化教育的弊病,提高学生的综合索质,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因此通识教育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广泛地被中国高等教育界所借鉴,众多高校纷纷开设通识教育课程[2]。但由于这类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的特殊性,致使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内实现[3],因此网络教学的引进就显得尤为必要,网络通识课正逐渐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是一个全新的、致力于各大高校教育与学习的通识课学习系统,利用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较为全面、丰富的通识课学习资源。目前已有千余所院校引进和使用超星尔雅,是国内认可度较高的网络通识课系统[4-6]。
河北医科大学作为单科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引入了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自2014 年至今,我校共引入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经济活动与组织管理、成长基础11 个模块,累计选课达到了102332 人次。本文通过对我校连续六个学期不同模块的选课及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对单科医学院校网络通识课建设进行了系统探索,最终为其他院校引入和进一步完善网络通识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保证本次统计信息的可靠性,选择了我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至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连续六个学期我校所有在校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为保证统计样本数(n)一致且n ≥6,对于未连续开设满六个学期的模块不予统计。同时为排除选课政策干扰,将含有必选课程的模块剔除不予统计。最终本研究选取了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利用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调取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至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连续六个学期,我校所有在校生对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的选课人次、通过率、优秀率进行统计。
采用Excel2007 录入数据并核对,确认数据无误,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由于我校每学期各模块引入课程门数不同,故选用每个模块中平均选课人次、平均通过率、平均优秀率进行分析,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A:每个模块平均选课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选课总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课程门数。
其中,B:每个模块平均通过率;m:每个学期对应模块考核通过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选课总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课程门数。
其中,C:每个模块平均通过率;y:每个学期对应模块考核优秀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选课总人次;N:每个学期对应模块课程门数。
表1 平均选课人次、平均通过率、平均优秀率、平均值统计
结果显示: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的平均选课人次分别为54 人次、91 人次、35 人次、44 人次、49 人次、204 人次、69 人次,且通用能力和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两模块平均选课人次均高于平均值(78 人次),见图1。
结果显示: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的平均通过率分别为84.08%、81.48%、77.53%、80.00%、77.37%、83.07%、81.95%,且创新创业(84.08%)、通用能力(83.07%)、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81.95%)、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81.48%)四个模块均高于平均值(80.78%),见图2。
结果显示: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41.53%、39.84%、31.11%、34.90%、28.50%、39.48%、34.96%,且创新创业(41.53%)、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39.84%)和通用能力(39.48%)三个模块均高于平均值(35.76%),见图3。
本文分别对创新创业、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通用能力、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七个模块的平均选课人次、平均通过率和平均优秀率进行了统计。平均选课人次的高低可以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倾向,而平均通过率和平均优秀率则可反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选知识的接受和热衷程度[7]。从对比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平均选课人数来说,排在前三的模块分别为通用能力(204 人次)、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91 人次)、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69 人次),且通用能力和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两模块平均选课人次均高于平均值(图1)。对于平均通过率来说,排在前三的模块分别为创新创业(84.08%)、通用能力(83.07%)、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81.95%),且均高于平均值(图2)。而对于平均优秀率来说,创新创业(41.53%)、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39.84%)和通用能力(39.48%)是排在前三的模块,且均高于平均值(图3)。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七个模块中,有且只有通用能力模块的平均选课人次、平均通过率和平均优秀率都排在了七个模块的前三,且都高于七个模块的平均值。因此可以得出学生们在选课过程中倾向于选择通用能力模块的课程,且热衷于学习通用能力方面的知识。
结合通用能力模块课程设置特点,我们总结出学生们在选课过程中倾向于选择通用能力模块的课程,且热衷于学习通用能力方面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作为单科医学院校,学科单一,医学专业属性明显,通用能力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常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接触专业以外的知识较少[8-10]。而通用能力课程,完全超出了医学专业范畴,弥补了医学专业教育在自身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教育的欠缺,满足了学生对医学专业以外知识的诉求。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压力和职场竞争。就业和职场适应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一个严峻且不可回避的问题,而通用能力课程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们对于这方面能力的诉求。通过对通用能力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如九型人格之职场心理、领导学等),还可以提高职场竞争力(如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等)。
现代大学生已认识到,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的社会中,单纯性的专业知识已无法应对社会所带来的挑战[10]。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多方面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单科医学院校欠缺对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通用能力课程以提高学生必备综合素质为主,顺应了学生时代需求。
我校引入的通用能力模块,共包含了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有效沟通技巧、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形象管理等17 门课程。通用能力模块结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场生活为教学内容,以行为引导为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而且通用能力课程所要提高的是学生们自身必须的能力,学而益、起效快、且影响长远。
综上所述,对于单科医学院校来说,网络通识课以其先进的技术基础和强大多样化的资源库为支撑[11,12],弥补了专业教育在自身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教育的欠缺,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培养。单科医学院校应对网络通识课加以重视,更大力度地引进通用能力课程,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选课和学习,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