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朱振云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囊性占位一般为良性病变,常见的病变包括蛛网膜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听神经瘤囊变等。蛛网膜囊肿往往不会对颅神经形成压迫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蛛网膜囊肿体积较大,出现占位效应时,需进行手术处理。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小脑半球,其病程较短,囊肿形成较快或囊内出血,囊壁上常附着瘤结节,突向囊内,囊液多为黄褐色液体,大多数以慢性颅高压症状起病,肿瘤完全切除则预后较好。表皮样囊肿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左右,CPA 区是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肿瘤压迫累及第Ⅴ、Ⅶ、Ⅷ对颅神经,但三叉神经痛可以是自始至终唯一的症状,手术切除肿瘤以保护颅神经功能为前提,尽量全切,但应避免囊内透明角质物外溢而造成无菌性脑膜炎。听神经鞘瘤占CPA 区肿瘤的80%~90%,肿瘤压迫前庭神经的耳蜗部,造成缓慢进展的单侧感觉性听力丧失,直径>3 cm 的大型听神经鞘瘤瘤内可见囊变,造成脑干、小脑及周围脑池受压,MR 检查提示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内听道骨质扩大呈喇叭形,应用面神经监测及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可使听神经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功能的保留率显著提高。
CPA 区囊性占位,如明确为蛛网膜囊肿,无明显占位效应及颅神经功能障碍,可定期随访观察。若有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或囊肿压迫脑干及小脑,造成脑积水、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症状,或出现颅神经受损症状,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瘫、耳鸣、听力下降等,手术切除病灶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本例患者已出现颅压增高(呕吐)、压迫小脑(平衡失调)、脑神经功能障碍(听力下降)等表现,影像学检查考虑良性囊性肿物并有肿瘤卒中,需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一般选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根据实际情况行耳后发际线内直切口、“C”形切口、“S”形切口等。该入路重点在于寻找暴露乙状窦与横窦交汇点,以便获取CPA 区的最大术野。
1.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倾斜侧卧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切除术,取右侧耳后发际线内直切口,长约10 cm。可选三钉式头架固定头颅,亦可用枕垫垫高头部,使乳突平面位于最高位。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及无菌单。
2.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及肌肉,注意分离头夹肌时可提前电凝穿于其中的枕动、静脉,减少出血。注意保护耳后神经,尽量避开并将其拨向一侧,若影响术野时可电凝离断,随后完全暴露颅骨。
3.颅骨钻孔,铣刀向后、下方开直径约3 cm 类圆形骨窗,向上、向外缓缓咬除骨质,扩大骨窗,骨窗范围上侧至横窦下缘,外侧至乙状窦后缘,下方至枕骨大孔上部,最终骨窗直径约4 cm。骨蜡封闭开放的乳突气房。
4.显微镜下操作,先向外侧弧形剪开硬脑膜约4 cm,吸除部分脑脊液以减小硬脑膜张力,“T”字形剪开硬脑膜,四周悬吊硬脑膜,脑压板配合吸引器向后方缓慢推移小脑,吸引器钝性分离部分蛛网膜,注意动作轻柔,棉片保护小脑组织,双极电凝小脑延髓池蛛网膜上的细小血管,防止出血。
5.显露肿瘤囊壁,见囊肿直径较大,约3~4 cm,表面张力较高,压迫小脑组织。取囊壁表浅处剪开破口,可见淡黄色液体流出,予以吸除,同时取软针注射器收集少量囊液送检,锐性分离囊壁边缘。剪开与囊壁黏连的蛛网膜,可见囊壁上方与面听神经接触,但压迫并不明显。分离囊壁时注意辨别供血动脉,减少出血。反复探查术野,未发现瘤结节残留。术中见囊壁较大,予以分块切除囊壁组织,钝性分离深部瘤壁,避免损伤神经组织。术中可见瘤壁基底部与岩骨黏连紧密,切除剩余囊壁组织后仍无法完全切除残余肿瘤组织,遂予以充分电凝残余肿瘤组织。
6.肿瘤切除后,显微镜下反复探查术区面听神经、椎动脉、外展神经等,明确无损伤。止血纱覆盖术区,确认无出血后取出脑棉片,补充温盐水,严密缝合硬脑膜,颅骨骨瓣酌情还纳固定,逐层缝合肌肉、皮下和头皮关颅。
1.术前行CT 血管造影对于判断囊性肿瘤的血供有积极作用。但血管母细胞瘤的供血动脉常不止一条,仅栓塞部分主干血管可能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帮助不大。若是听神经瘤囊变等供血动脉单一明确的囊肿,可考虑术前栓塞。
2.对于直径约2 cm 以下的小囊肿,尽量完整切除,由浅入深,仔细分离,注意贴近囊壁电凝血管,避免损伤供应脑干及小脑的无关动脉。对于肿瘤较大、张力较高的囊肿,可先剪破小口,用软针注射器抽取囊液留检,待张力减小后可再次探查瘤结节,较小的瘤结节可因吸引浑浊囊液的时候被误吸清除。注意部分囊肿瘤结节不止一个。探查完毕,囊壁仍较大影响深部分离时,可分块切除。部分囊壁基底与颅骨黏连紧密,可能存在瘤结节成分,可考虑磨除部分骨质,空间狭小或不宜破坏的骨性结构可反复电灼残余组织。本例患者术后病理未见瘤结节,考虑吸引囊液时被清除或瘤结节黏连岩骨壁被烧灼清除,亦或瘤结节较小,形状破坏后病理切片未捕捉到。囊液亦因吸引过快,未能收集化验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术前影像及术中所见,仍考虑为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亦存在单纯蛛网膜囊肿并囊内出血的可能。虽然患者术侧出现听力下降,但术中未见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受囊肿壁挤压且之间有蛛网膜间隙,分离相对容易,考虑听神经瘤囊变可能性小。
图1 右侧桥小脑角区囊性占位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
3.尽量避免对小脑组织的过分牵拉,术后小脑水肿可能挤压四脑室造成急性脑积水,或直接压迫脑干导致患者昏迷。开颅前硬脑膜四周适当悬吊,防止硬膜外血肿。关颅前术区仔细止血,轻柔牵拉硬脑膜,防止硬膜下出血。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乙状窦后入路骨窗较小,若出现因扩大骨窗导致的颅骨难以还纳,可予以肌肉覆盖后,对于3 cm 左右颅骨缺损对患者术后无不良影响。
男性,50 岁,因“头晕20 余天,加重伴呕吐10余天”收入院。患者入院20 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阵发性,每天发作1~2 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 h 不等,清晨明显。发作时伴步态不稳。无头痛,无黑矇,无视物旋转,无发热,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约10 余天前头晕发作时出现呕吐现象,呕吐后头晕稍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神志清醒,言语流利,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角膜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眼裂左右对等。右耳听力下降,Romberg 试验阴性,无眼震。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躯干、四肢感觉正常,四肢肌力5 级,肌张力正常,无共济失调。腹壁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均对称。双足babinski 征(-)。入院当天头颅CT 平扫(图1A):右侧CPA 区可见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灶,大小约32 mm×34 mm,其内可见高密度灶,并可见液平面,病灶邻近脑干及小脑实质受压变形。头颅增强核磁扫描(图1B):右侧CPA 区可见类圆形等、长T1 及T2 混杂信号,病灶内可见液平面,增强扫描后病灶壁可见强化,并可见强化壁结节,病灶大小约37 mm×28 mm×28 mm,病灶邻近脑干及小脑实质受压变形。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术前听力检测:右耳神经性耳聋。血常规检查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正常。术前诊断:右侧CPA 区占位性病变。术前常规化验及检查,均无明显手术禁忌,予以全麻下行经乙状窦后入路右侧CPA 区占位切除手术。术后第1 天头颅CT(图1C):病灶切除术后状态,脑干受压解除,CPA 区无新发出血。术后病理所见:灰红色囊壁样组织4 块,1.0 cm×0.7 cm×0.1 cm至2.0 cm×3.0 cm×0.1 cm,一侧面光滑,一侧面部分粗糙。病理诊断:病变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壁,未见被覆上皮,囊壁内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提示:Vimentin(+),S-100(+),Desmin(-),NSE(-),SMA(-),GFAP(-)。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无颅神经继发受损症状,右耳听力下降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0 d后恢复下地活动,2 周后头颅CT 示(图1D):小脑水肿消失,脑干无明显受压,第四脑室通畅。遂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因疫情原因,未能复查。1 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