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新闻中心活动对于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0-07-06 11:27沈铎章霈琦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

沈铎 章霈琦

摘要:模拟联合国作为一个几乎和联合国同时诞生的活动,与联合国共同成长。70多年来风靡全世界,成为传播联合国知识和工作使命的有效机制,也是最受全球青少年欢迎的国际性学术实践活动。1994年我国首次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以来,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成就斐然。模拟新闻中心(Model Press Center)作为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者通过实例,论述模拟新闻中心活动对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与传播人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新闻教育;MPC;能力建设

一、前言

2017年9月,笔者作为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大会新闻中心学术指导,在中国联合国协会、浙江大学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参与筹备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有关工作并主持编写《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新闻中心工作指南》。该指南在随后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之后两年内数十场全国性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中予以实践,该指南较好地指导初次参与模拟联合国大会新闻中心的代表,有效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模拟联合国大会新闻中心的运作机制、环节设置、对代表能力要求等内容,有效普及了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模拟联合国大会新闻中心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机制和平台。

二、背景介绍

(一)模拟联合国概况。模拟联合国大会(简称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是一项综合提升学生问题处理、思考辩论、合作交流、英语表达、书面表达等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模联是一项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诞生。早在“国联”时代,就有美国学生举办“模拟国联会议”的活动。1945年联合国成立。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率先成立模拟联合国团队,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模拟联合国活动由此流行,不久便风靡全球、备受欢迎。[1]1994年,外交部直属高校外交学院成为第一个成功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中国高校。2001年4月,正在美国进修的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阮红梅教授,加入美国JCCC团队参加纽约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成为中国参加模联大会的第一人。会上的经历,让阮红梅教授决定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带回西工大。2001年10月,经过严格的初试与复试,通过对英语能力与国际政治知识的全方位考察,16名队员组成了西北工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团队。西工大因此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等院校之一[2]。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次举办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联合国活动正式走向全国中学生群体。

(二)“主新闻中心”——模拟联合国大会中的新闻传播系统1.0

1.什么是主新闻中心?

主新闻中心,经常翻译为Main Press Center或Press Corp,国内部分模拟联合国大会中也有将同性质的委员会命名为“媒体系统”。这是模拟联合国大会中的一个特殊委员会。

据笔者考证,主新闻中心的产生与北京奥运会有关。

2008年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附近设置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主要负责协助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International Press Center,IPC)服务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北京主赛区奥运赛事的宣传报道工作,另外在青岛、香港等奥运会承办城市也设有分新闻中心“Sub Press Center”,负责有关赛事的传播报道工作。

2008年8月在中国杭州外国语学校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The WE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WEMUNC)中,大会组委会创立了一个特殊委员会——媒体代表团。这次会议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媒体完全真实地引入模拟联合国大会体系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来自9个“新闻机构”的30名“新闻从业者”身兼摄影记者、摄像记者、文字记者、编辑、播音等多项职能,通过模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媒体组织来促进青年学生对于新闻媒体世界的了解,加深其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受北京奥运会启发和影响,2009年北京大学全國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正式设置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简称MPC)。根据彼时大会有关文件中的表述,大会设置主新闻中心目的在于“确立国际传播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这种权威地位和力量,将极大改善国际关系领域中无视规则、无视理性、自以为是、自行其是的混乱状态。国际传播应该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支独立力量,或者是或应该创立一种超越一国利益真正为全体国际社会的和平、繁荣、进步服务的国际传播。”主新闻中心的设立,成为该会议的一大亮点。

(三)从“主新闻中心”到“模拟新闻中心”——模拟联合国大会中的新闻传播系统2.0

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旨在传播信息、推动会议进展的新闻特殊委员会从设置到发展至今已过去10年。但在日常实践中,很多代表常常纠结于“主新闻中心”的“主”字及其具体含义,甚至很多指导者也未能准确、清楚地解释这个疑问。笔者认为,或许是当年的一个“随意”决定,确定并“误传”了模拟联合国大会中的“主新闻中心”的命名。

随着模联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加之“新闻中心”的名称定义具有标准、通用、简洁、准确、清晰等优点,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及更好的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主新闻中心”是否可以尽快更名、统一为“新闻中心”,为继承传统,或许可以将英文译名确定为Model Press Center,简称仍为MPC,抑或将“主新闻中心”更名为“媒体系统”,这样做是否更有利于MPC的更好传播和更好发展?

三、模拟新闻中心(MPC)的创新实践

模拟联合国大会作为一项学术性实践活动,已经在外国语、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等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环节积累了相当丰富且成熟的经验。模拟新闻中心作为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业,更好培育新闻素养,更好锻炼新闻业务能力的有效机制和活动载体。

(一)角色扮演,强化能力建设。

在过往的实践中,笔者将MPC的参与者分为主编、编辑、记者等角色,在人数规模大的会议中,还会细化安排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版面编辑、校对、美工编辑等角色。不同“角色”的学生,在模拟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在 2017 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刘鸿彬同学作为《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模拟记者代表,除了很好地完成驻场各项新闻报道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大会新闻中心刊物 《CNMUN·DAILY》的编辑和排版工作。由他编辑的《China Daily》子版面,从结构布局到版面设计,都可以和当日发行的《China Daily》相媲美,可以称得上是 “以假乱真”。

(二)以内带外,促进品牌建设。

自2018年河北衡水中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始,笔者就有意识地指导参与学生通过编辑H5、微信推文等方式,锻炼其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和传播能力。例如,在2018年河北衡水中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2019年初举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中,笔者作为新闻中心学术指导,积极指导模拟的媒体机构代表们,通过多种方式向外界发布传播大会活动的实时信息,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部分社会人士在社交媒体里看到分享的推文链接后,积极与大会组织委员会联系,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祝贺同时提出支持方案。可以说,“以内带外,内外呼应”的传播机制,为上述两地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品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以奖促学,助力职业规划。

为了推动模拟新闻中心活动的广泛普及和参与,笔者通过河南省模拟联合国大会组织委员会设置“红铅笔新闻奖”,该奖项旨在推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的模拟新闻中心(MPC)更好发展。截至2020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2位同学获得“红铅笔新闻奖”。他们中有持续参与、经验丰富的“MPC死忠粉”,也有首次参加就获得最高奖项的“MPC小白”,他们中既有学习土木工程、飞行器制造的“理工男”,也有中学在读的“小朋友”。2019年底成立的“红铅笔新闻奖”评选委员会,通过更加科学地选评“红铅笔新闻奖”获得者,对该奖项的影响力、含金量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在奖励的同时,笔者还根据曾经一线新闻工作的经历,积极帮助有志从事新闻工作的高中生、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目前已有多名同学通过参加MPC积累经验,成功并进入本校的大学生记者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等部门以及中青报、凤凰网等知名媒体,从事一线新闻传播工作。多名本科生同学在毕业前获得了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录取信,前往攻读大众传播等专业的硕士学位,多名高中生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途径升入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传播等专业,亦有多名同学正在积极备考新闻与传播专业、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红铅笔新闻奖”如星星之火,点燃了许多怀揣新闻理想少年心中的梦想火炬,它以微薄的力量推动着这些有志青年逐梦青春。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这是到目前为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唯一一次具体提及加强新闻院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和研究,其指导性和应用性不言而喻。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这是自2013年首次发布卓越计划后的一次升级与改版,既标志着卓越计划首期五年建设的结束,也标志着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到来。《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范式。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预备队”和“后备军”。深入实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质量。启动国际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全媒体+国际+外语”课程体系,加强“国情教育+国际视野”的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

笔者认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国际传播者的能力建设。模拟新闻中心活动或许能够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机制——即在模拟之间,有效丰富和开阔参与者的视野,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话语体系转换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参与者的爱国情怀,使参与者在角色转换间,真正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国策,坚定“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坚定理想信念,锻炼语言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联合国协会.[EB/OL].http://www.unachina.org/article/content/view?id=21,2010-09-26.

[2] 阮红梅.“模拟联合国”活动与教育理念的启示[J].西北工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69-71.

作者简介:

沈铎,男,河南省开封人,汉族,河南省模拟联合国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学历: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实务。

章霈琦,女,陕西省西安人,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外交学与国际组织。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
应对“寨卡”疫情的几点体会
党刊记者能力建设思考
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探究
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与营销能力建设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