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国内组织包机优先安排低龄留学生群体回国,低龄留学生群体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其中讨论的问题集中于:为什么家长忍受着别离,也要花巨资将懵懂的孩子送往国外留学?小留学生在国外生活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理性看待留学低龄化?
推拉理论下探留学低龄化之因
“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流动的经典理论,对留学低龄化现象同样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其中,国内推力主要包括——
国家政策支持,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留学潮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等系列留学政策为自费出国留学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经济实力。
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升学就业压力大。一是我国部分教育资源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教育方式、评价机制还有改进的空间。二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目前竞争压力已下移到基础教育阶段。三是国内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学生希望通过早日出国,避免国内的激烈竞争,为日后国外名校录取、境外就業增加可能性。
教育市场化,低龄留学机构服务便利。与低龄留学相关的教育产业逐渐兴起,为许多普通家庭低龄留学提供服务便利,极大地满足和方便了低龄留学的需求。
随着教育国际化、人才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通过招收国际学生获得资金收入和优秀人才。当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中国市场得到充分开发并日趋饱和时,他们便把市场目标人群下移到低龄留学生群体。国外拉力主要包括——
出台系列利好低龄留学的政策。如:美国通过出台寄宿家庭和寄宿学校制度,解决未成年留学生的法律监护问题;针对在华就读加拿大中学课程并计划申请于加拿大就读10-12年级的中学生,加拿大开放了“加拿大中学实验项目”的学习签证(2016年),提供更为简单的学生签证申请程序;新加坡专门设立了全额奖学金项目SM1和SM2,面向中国选拔初高中学生。
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放教育资源,招收国际学生。国际教育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国外留学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业务范围拓展到全阶段教育,通过互联网宣传、开办暑期课、游学夏令营、学校合作授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招生。互联网时代,全球教育资源透明度增加,为中国家庭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留学选择。
西方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吸引。国外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开放自主的教育方式、实用主义教学理念、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质量都可能成为吸引低龄留学生的因素。
低龄留学生群体面临的挑战
低龄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更应看到其可能引发的问题,如造成优秀人才流失、青少年身心发展出现问题、回国发展遭遇困境等。低龄留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学业、生活和社会适应问题。出国留学所带来的文化差异阵痛、学习适应性调适等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小留学生孤身一人前往国外求学,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障碍、生活习惯差异,心理上容易产生落差和压力。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以及不良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诱惑,平时在家备受呵护、处理问题能力有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很容易遭遇危机。
与家庭地理距离、心理距离的疏远。尽管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手段进行沟通,但是由于时差、空间距离等原因,亲子间无法实现高频率、高质量的交流。家长不能实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或危险,或者处于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家长无法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提供庇护、陪伴及必要的约束和干预,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远距离开展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培育孩子健康心理和行为,是低龄留学生家庭面临的一个挑战。
教育模式转变与跨文化适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环境中,家长扮演了重要的监管角色,使中国孩子习惯于外在监管,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相对不足。而西方强调独立意识,家庭和学校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出国后,一些三观并不成熟的低龄留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失去了方向,导致沉迷于玩乐、无心向学,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西方文化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这些文化糟粕有可能以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方式表现在生活方式上,低龄留学生对此缺乏价值判断和鉴别,无法正确处理。
科学规划,理性思考
何时出国留学最为合适?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建议,孩子最好在国内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再出国。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的学生不宜出国留学。二是考虑到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身心发育更为成熟,开始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是考虑到其未来发展。调查显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再出国留学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比未完成的学生更出色,归国后也更能适应国内的社会现状。目前国际环境复杂,政策多变,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低龄留学的风险。
笔者建议家长在做出低龄留学的决定前,一定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谨慎决策。如果坚持送孩子出国,应引导孩子做出科学规划,做好充足准备,破解低龄留学的适应性难题。若孩子准备出国读高中,从初中阶段就需要开始研究和规划。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利用假期加强语言学习,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中,引导孩子主动参与、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留学的国家和学校,逐渐明确留学目的和意义;同孩子一起了解留学国的人文地理、法律法规等,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理预期,避免因心理落差太大影响学习和生活;教育孩子要重视自我管理,提高自律性和责任感,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
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拉力”因素逐渐凸显,与国外的“推力”因素(如移民政策缩紧、国外就业市场趋近饱和等)叠加,留学生回国就业成为大势所趋。据统计,2018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8%。新一代留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刻归国就业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
同时,国人对待留学的态度也越来越理性。数据显示,近三年意向留学人群的内在自我提升动机占比逐年攀升,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拓宽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先进知识。外部的功利因素呈现下降趋势,为移民而留学的比例越来越低。《2018出国留学蓝皮书》的调研数据也显示,基于愈加理性的留学动机,大部分留学生对于自身留学经历的满意度也在提升。希望中国家庭能够进一步克服育儿焦虑,对低龄留学能够有全面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