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赋予学生“感性思维”生长的力量

2020-07-06 16:40王东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合情推理小学数学

王东波

摘  要:“合情推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筑合情推理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过程并进行合情推理反思。在合情推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实践,从而唤醒学生合情推理需求。在合情推理过程中,不仅能形成学生合情推理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感悟合情推理思想,提升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情推理;感性思维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这样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依靠严密的数学推理,还依靠富有预见性、合情性的推理。所谓“合情推理”,是指“学生从已有事实出发,凭借经验、直觉等,通过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而猜测、推断的过程”。合情推理包括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实践,从而唤醒学生合情推理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赋予学生“感性思维”自然生长的力量。

一、构筑合情推理空间,激发学生合情推理需求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曾经将数学基本思想概括为三点:抽象、推理和模型。合情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一种“好像是真的推理”,是一种“合理的猜测”。正因如此,“合情推理”又被称为“似真推理”。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形式内容等均是合情推理的助推剂。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合情推理的素材,构造学生合情推理的时空,激发学生合情推理的需求,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合情推理。合情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其间可能会发现合情推理的“无理性”,因而容易遭遇失败、挫折。但正因为如此,合情推理常常能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在合情推理中,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主动审视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能自觉地改变推理路向、方式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情推理的需求、机会,选择一些典型的、可以进行合情推理的素材,从而营建一定的合情推理思维时空。为了延展学生的思维,合情推理的时空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猜想、认知冲突等放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笔者出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三角板)、锐角三角形(流动红旗)、钝角三角形(红领巾)等。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三角板”出发,合情猜想“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的一种合情猜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合理推断。有了这样的合情推理,学生就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论证,如测量法、撕角拼角法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合情推理的典型材料,创设合情推理的机会,促发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基于典型材料的合情推理,还能启发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波利亚认为:“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合情推理就是猜想。”因而对于合情推理,教师要容忍“不严格的清楚”,允许学生“大胆地猜测”,引导学生“小心地求证”(胡适语)。要构筑学生合情推理的空间,让学生处于合情推理的理想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找寻“衔接点”。只有找寻到衔接点,激起学生合情推理的心向,导引学生合情推理的方向,才能赋予学生合情推理的感性思维力量。

二、经历合情推理过程,培育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的合情推理既存在着共性的年龄、心理特征,又有着共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反思推理过程。弗赖登塔尔深刻地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这一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合情推理也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再创造,这是数学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

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过程,既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完全归纳,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类比。所谓“不完全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整体;所谓“类比”,就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既可以依据形式归纳,也可以依据内容归纳。同样,类比既可以依据形式进行类比,也可以依据内容进行类比,还可以依据方法进行类比。比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有学生根据分数、除法与比的内在关联(包括形式关联、内容关联等)进行合情推理,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有学生根据自己的举例进行不完全归纳等。在学生提出合情推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论证,或者引导学生比较,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或者引导学生进行适度抽象等。如在《圆柱的体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中,学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等直柱体的体积公式,类比推理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乘高”。在圆柱体积的论证过程中,学生又根据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类比联想出将一个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个类似的“小楔子”,然后将这些“小楔子”正反相拼,就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当对一个圆柱平均分的“小楔子”越多,就越接近长方体。经过这样的合情推理,学生深刻感受、体验到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的相似性,化曲为直、无限分割的数学思想方法再一次得到巩固、提升。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更掌握了数学合情推理的论证、求证方法。

在合情推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理”。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理”,认同了“理”,从整体上把握了“理”,学生的推理才算真正地落地生根。数学合情推理的方法是在合情推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只有在游泳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游泳。”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三、引导合情推理反思,生成学生合情推理素养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重新考虑、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反思,不仅仅指向过去,更指向未来。在合情推理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可能还比较模糊,或者模棱两可,但通过反思,学生能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换言之,反思,是提升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路径。

在合情推理得到结果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反思:是什么引发了自己做出这样的推理?是不是考虑了所有的要素?还可以进行怎样的推理?……通过反思,学生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而探寻到本质性的东西。比如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值,如5和6这样的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据此,有学生合情推理,仅仅认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有学生则扩大化地进行合情推理,认为任意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可以用这两个数相乘等。对于不同学生不同的合情推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这样的推理道理何在?有没有什么证据遗漏?到底在怎样的情况下合情推理才成立?能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佐证吗?能够找到一个反例吗?如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合情推理过程中,有学生发现了4和9、1和9、2和9,尽管不是连续的自然数,但最大公因数也是1,最小公倍数也是它们的乘积。同时,学生也发现,4和6,6和8等的最大公因数就不是1,最小公倍数也不是它们的乘积。也就是说,并不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同时,也并不仅限于两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在正反论证比较的过程中,有学生分类总结出互质数的五种情况,即1和任意自然數,2和任何一个奇数,连续的两个自然数,连续的两个奇数,两个不相同的质数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学生能找出合情推理的纰漏,能认识到合情推理的不足,从而能及时地对自我的合情推理进行纠偏。

合情推理是学生数学推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了解合情推理的内容,理解合情推理的意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合情推理,学生才能逐渐掌握合情推理的方法,形成合情推理的习惯。学生在合情推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形成合情推理技能,而且能感悟合情推理思想,提升合情推理力,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合情推理小学数学
合情推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合情推理回归,让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更上西楼”
有效运用合情推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归纳、类比、联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