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微课催化作用,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020-07-06 07:59陈琴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微课

陈琴飞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打造轻负高效课堂成为主流趋势。本文简单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条件,主要讨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微课催化作用打造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137-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需要转换以往的知识呈现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碎片化,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解决数学问题。而微课作为教育现代化下的产物,完全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应用微课需要什么条件呢?如何有效地应用微课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微课,指的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学需要为导向,以教学主题为基础,以微视频、微课件为核心,以某个重要知识点或问题为主要内容,表现教学过程的视频课程。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再现,和教学录像迥然相异,可以作为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中。

微课具有短时长、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易自学的特点。它的时长一般为5到8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因为一般只对某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解构与分析,目标在于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和问题的理解,所以它的主题较为明显、目标较为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学,通过反复观看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尤其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帮助更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条件

(一)教学结构的合理性设计

微课的应用对以往的教学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讲,应用微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观看视频的,然后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针对自己不懂、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讨论,对自己的困惑予以解决。但实际应用时,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自学能力,容易沉浸于网络环境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予以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结构做合理性设计,充分考虑微课该应用到什么环节、如何用微课展开课堂教学的问题。

(二)微课的有效制作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教学给微课的要求是,精炼、实用、趣味性和有效性强,能对课堂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制作微课时,要尽量满足这一要求,确保微课符合学生实际学情,且与教材内容相适应,做到以图片、文字结合动态图的形式呈现知识,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三)学生使用微课习惯的培养

要在微课的支持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学生习惯于应用微课。当学生具备了这种习惯,就会自觉地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现自我突破。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微课使用习惯,这有利于增强微课应用的有效性。

(四)学习任务的设置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为他们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单的形式交于学生。而任务的设置则应遵循层次性原则,通过由浅入深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探索知识的内涵及具体应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微课催化打造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导入教学,启发思维

在课前阶段,以微课导入教学,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导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物象或场景进行导入,一种是以旧知识进行导入。前者的应用需要教师基于新知视频构建生活化的学习背景,适用于前期教学,而后者则需要教师给出旧知视频,适用于中、后期教学。例如,《正数与负数》这一课的内容是概念性的,也是学生接触的初中第一堂课。课堂上,学生主要学习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悉相反量的数学表示,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为下一课有理数的学习奠定前期基础。那么,在此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正负数微视频构建汽车行驶、温度、收支、水位升降、买卖等生活化的学习背景,提出问题“汽车向东行驶6千米和向西行驶6千米,温度升高12摄氏度和下降7摄氏度,收入300元和支出150元,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倘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用符号‘+表示,那么另一个相反的量应该怎么表示?这里的‘+和加号的‘+有什么不一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抽象数学思维。再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同位角、内错角等的角的概念,以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那么,在此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出旧知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那么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这些角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联系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思考。

(二)点状学习,强调重点

在课上知识内化阶段,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点状学习,强调重点知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自行选择。以案例分析总结法为例,通过微课展示数学题目解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挖掘解题要点,基于此,对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开方,也就是常说的降次。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开方的技巧,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教师可先通过微课展示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方程形式的变化,挖掘解方程的要点,基于此,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及其概念的引用知识进行总结。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了解到方程问题的出题方式。以任务单自主学习法为例,由学生自行下载打印教师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观看微课填写任务单,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并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解决学习困惑。比如《直线、射线与线段》这一课,学生主要学习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表示方法,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总的来说,学习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观看并填写任务单。同时,引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被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和直线?”“如果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等问题,着重强调“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重点知识,由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在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微课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突破难点知识。活动形式并不局限于问题讨论式,而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形式,如动手操作式、学习总结式、比赛式、游戏式等。动手操作式适用于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教学中,学习总结式适用于概念类的知识教学中,而比赛式、游戏式则适用于运算类的知识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式活动为例,给出难点问题,应用微课展开对问题的猜想,借助纸板、橡皮泥等材料进行动手操作,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比如,对于立体图形正六棱柱,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它的基本性质及侧面积公式。通过对六棱柱相关题目的分析,我们可知,截面问题是六棱柱的难点问题。那么,教师可将这一问题单独列出来,应用微课展开对问题的猜想,如“用一个平面去截六棱柱,它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长方形,还可以是五边形和六边形。”由学生借助橡皮泥进行切割操作,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实现对截面问题的突破。以学习总结式活动为例,学生在微课的支持下完成对课堂学习的总结,通过相互提问实现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比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课,其难点在于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差值比较法及其应用的知识的基础上,再次播放微课,帮助学生对差值比较法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给出系列问题,如“当x1

(四)思想渗透,深化认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应用微课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加强他们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渗透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数学知识的迁移拓展,帮助学生搭建比较系统的知识學习体系,以减轻他们后期的学习负担。例如,《一次函数》这一课,学生主要学习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区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为了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给出相关问题,如“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将直线y=-2x-2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什么样的直线?”等,通过对直线平移法则的解构与分析,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此过程中,着重强调一次函数知识向直线切割圆问题的拓展与迁移,帮助学生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针对某一知识点和问题而设计开发的视频课程,它具有短时长、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易自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结构,有效制作微课,并注重对学生微课使用习惯的培养,同时,强调层次性学习任务的设置。应用过程中,教师可先以微课导入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点状学习,强调重点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以突破难点知识,最后渗透数学思想,深化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微课的催化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轻负高效课堂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庄长虹,张福伟.基于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28-129.

[2]张芳.浅论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4):134-135.

[3]段星浩.借助微课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助力[J].名师在线,2018(26):77-78.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