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鲁
【摘要】学生时代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涌入,许多年轻人对外来文化有着“无免疫力”的高度认同感,他们思想不成熟,带着“赶潮流的”思维做出对外来文化不理智的追捧,关注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没有错,但过分的追捧却会直接导致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程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05-01
青岛一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的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全力打造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一、前期调研,完善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课程设置初始,为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摸排高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为了更好的制定相关课程,教师们前期进行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访谈。选择了多名访谈对象,有教师、有家长、有在校高中学生,访谈教师,能够从学校教育角度洞悉学生的心理活动;访谈家长,可以从不同视角获取家庭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访谈学生,可以考量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看法及认知程度。通过访谈,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视角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从他们每个人对问题的解答中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怎样传承这一文化现象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解决办法,为制定相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做充分的理论依据。另一个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依据就是制定调查问卷,在问卷中可以出具与设置课程相关的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从而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图表分析,形成有理可据的调研报告,为设置课程做充分准备。
二、实施阶段,立足国家课程实现传承和创新
国家课程中,《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和《西方现代派绘画》是两节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教师们根据学情大胆创意,让中国传统纹样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相结合,制定出了《中国传统纹样与西方现代派的相遇》一课,既解决了学生对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又诠释了中国传统工艺器物上传统图案的意义,这一创新,让学生们在快乐中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现代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悄悄传承。
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学活动,对传统建筑的建筑布局、空间、材料及装饰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通过考察结果制定相应的课程。例如学生们在考察中发现,无论是佛教建筑还是道教建筑,在几乎所有中国传统建筑中都有“瓦当”装饰,瓦当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物品,瓦当上的精美的图案,又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纹样,如秦朝的“四神瓦当”,汉代的“文字瓦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纹饰瓦当”等,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为此制定出的《手绘瓦当》的传统文化课程,也成为青岛一中校本课程中的经典课程。其创意点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观,更重要的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三、评价反思,敦促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以画展的形式进行在校外艺术实践基地中展示,真正意义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以青岛一中为例,坚持把课堂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学生们在课堂上创作艺术作品时,解表象、挖内涵,只有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才有可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理解传统文化其传承的必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意识的对我们传统文化进行保护,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与日俱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首当其冲,把发展和传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