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安全监管模式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互联网作为依托的新监管模式。阿克苏地区“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使用标准监测追溯系统,增加经费投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监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预警;监测追溯
任 红. “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初探[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84+86.
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成绩,主要体现在体系建设、机构建设、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发展,安全监管在信息支撑方面的问题变的更加突出。“互联网+”背景下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了全新角度和高度,即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因此需加强对相关监管模式的构建[1]。
一、“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内涵
“互联网+”战略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对金融、农业等行业进行系统、广泛宣传,形成创新性明显的网络化社会生态。在传统生活模式中,网络化模式的形成能够大大节约人们的时间。就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安全监管来说,运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信息化手段作为依托,使整体监管体现自动化和有效性。
二、“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体系不健全
当前安全监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主管部门负责的信息中心,或者是委托下级单位,没有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视角下的监管内容[2]。同时不同级别的部门在对应信息管理意识方面相对缺乏,信息之间的联通性和交互性不强,体系缺乏健全性,这使农产品质量在安全监管方面的有效实施受到了较大不良影响。
2、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阿克苏地区和自治区、农业部在实施监管过程中,没有成熟、有效的交流机制,也没有针对监管问题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信息之间难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双向互通。
3、监管整体规划不足
信息获取会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多数农产品质量相关的安全信息系统方面的运行与研发工作相对独立,如抽查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等。不同系统虽然在职能划分上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属于不同部门,功能上的融合十分困难。同时由于不同层级针对系统的研发并没有统一标准,因此系统之间兼容性不佳,如正在试用的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药数据监管平台,在农药品名导入方面操作不便。信息交互比较困难。在监管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监管目标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4、缺乏经费支持
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属于系统工程,是独立职能。但是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多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系统会被纳入到监管项目或者是监测项目当中,并且作为项目当中的一部分实施,使监管模式在构建时功能比较单一。同时在经费有限的影响下,后期工作的完善性和可持续性也会受到不良影响[3]。只有在获得足够经费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使监管模式在构建时避免出现小而分散的问题。
5、缺乏专业团队支撑
“互联网+”下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属于应用项目,需专业、高效团队的支持。但是,目前监管模式构建过程中缺乏专业性、规模化的队伍给予支撑和保障。在进行安全监管时学科交叉性、专业性等特点都比较明显,这是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1、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相关部门需积极建设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将责任具体划分到部门中。部门和部门之间日常工作中需积极配合,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更具实效性[4]。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监管制度,对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利用、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实施规则进一步完善,避免信息之间存在孤岛效应,为体系建设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使安全监管在实施时获得更好效果,应注重相关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在实施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当中的移动通讯以及大数据,实现农产品质量相关安全数据的有效采集;然后以安全事件涉及范围、具体由来、影响程度作为依据,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类,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具体等级。对事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评估[5],将安全体系当中的决策、监管、评估、总结等多方功能集于一体,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避免出现威胁农产品质量的问题。
3、使用标准监测追溯系统
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建成和使用统一标准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平台。平台管辖范围既需包含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也需包含下级监测机构。要对当前监测技术不断革新,促进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对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要建立大型信息采集网,实现对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领域的监管,在监管时不需工作人员达到现场,只需利用网络进行采集[5]。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将命令下达到下属部门,下属部门需在接到命令之后,根据指定时间将区域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上报。这样能够使管理人员即时获得安全最新动态,提高安全监管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4、增加经费投入
在构建监管模式过程中,可以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将整体目标的实现作为依据,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6]。在实施时可以根据层级权限和业务权限进行分级和部署,在使用经费时尽量做到集中使用和规划,尽量减小投资规模,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能。尽量降低软件、硬件方面的重复性建设问题发生概率,节约后期使用时维护成本,进而使资源获得更高的利用率。除此之外,需注重研发工作的实施,使研发紧跟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对可视化分析、云存储等进行整合,形成监测终端。
5、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部门需开展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加强宣传或者设立培训班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使其在工作中积极转变自身思路,不斷在工作中进行创新。
要对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监管经验,使其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了解前沿性质安全监管模式,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除此之外,应注重对人才的引进,招聘相关专业人才,建设掌握信息监管技术的专业队伍。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农产品质量相关安全监管模式构建和发展的全新动力。监管人员和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思想理念,将问题、法治思维以及改革方向作为自身工作导向,对互联网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积极对一些先进理念和模式进行借鉴,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监管模式,使农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需经历较长时间,也需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这样才能使互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陈 雷. “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 农业工程,2019,9(7):19-21.
[2] 胡云山. “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初探[J]. 农村科学实验,2019(16):112-113.
[3] 陈艺虾. 基于“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方案分析[J]. 活力,2019(15):74.
[4] 杨启帆.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法律对策—以“互联网+农业”下的生产环节为视角[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0):60-61.
[5] 马玉萍.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化监管模式分析[J]. 南方农业,2018,12(29):184,186.
[6] 陈 轶,张 凯,仲晨晨. 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调查互联网云平台的设计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10):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