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2016-12-12 13:18姚利华
中国经贸 2016年19期
关键词:风险预警财务风险

姚利华

【摘 要】本篇文章针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用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偿债能力指标、建立运营绩效能力指标以及建立收益能力指标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预警指标

一、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处于超常规发展与举债办学的状态中,从而在无形当中加大了高校的筹资、融资、投资财务状况的失衡风险。事实上,高校的财务风险危机绝非是瞬间出现的,它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校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有关于财务风险的因素会通过一些敏感性的财务指标间接的体现出来。基于此,通过对这些指标展开深入且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准确的了解自身的财务收支状况,同时还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制定出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概述

1.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目的

如今,为了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国内的各大高校纷纷开始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来进行大规模筹资,在整个筹资过程中蕴藏着大量的财务风险问题。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当前的财务状况,高校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来构建出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同时,还要设计出相对应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继而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高校所选择的风险预警指标需要能够将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体现出来,客观的揭露出高校财务风险的本质状态。此外,评价指标在概念的外延上也要保持明确性,以此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价值。

(2)系统性原则

能够对高校财务风险指标带来影响的负面因素较多,为此,高校中的财务人员需要确保指标的代表性与体系的完整性,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可处于相互独立且相互补充的良好状态。

(3)可行性原则

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高校中的财务人员需要着重考虑到指标内涵的可度量性,在保证财务资料准确性的基础之上完善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以此来保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操作效率。

(4)可比性原则

高校中的财务风险需要通过指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体现,财务人员在设置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到指标的通用性特点,在相同可比基准点的基础之上来完成设置操作。

(5)优化原则

毋容置疑的是,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本身是一项多变量的输出系统,为了有效满足其应用要求,高校中的财务人员不能够运用单一性指标来完成评价,而是需要应用多指标与多层次的体系来进行财务风险分析。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支付不足

支付不足导致了高校资金的供需失衡,在每个学年的上半时期均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只能够维持高校的基本开支,其中包括教育者与工作人员的薪资、教学活动经费以及水电费用等等,而其他诸如课时费和福利津贴等费用却很难落实。在下半个学期,高校从学生处所收取的学杂费刚好用于支付上学期的未支付费用与本学期的各项费用。由于高校中的大额费用支出同收入之间很难性成正比,因此导致债务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在无法在期限内顺利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2.债务过度

从高校的经营角度来看,仅凭财政拨款与学杂费已经无法有效满足高校的各类开支,具体原因如下:首先,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也需要扩大面积与增加建筑物,这些建设活动均会大幅增加投入资金;其次,我国仍有部分高校的基础较差,不能够较好的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高校需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软、硬件设施的构建上;再次,在当前的知识时代背景中,优秀的人力资源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大对优秀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因此也就势必会增加一些财务支出;最后,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为了留住人才,均开始尝试采用政治待遇,这也在无形当中导致了机构臃肿现象,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大量的行政经费。此外,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部分高校开始向银行进行大批量贷款,此种盲目的融资行为导致高校每年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贷款利息,从而在无形当中增加了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虽然不是以创造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但也应当对资金的使用效益给予应有的重视,从此方面来分析,高校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对新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没有对可行性论证进行准确把握,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还款能力,同时也没有准确把握好资金的使用时间,削弱了资金的使用价值;其次,高校过于看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在完成新项目的建设工作时,高校没有将主体功能放到第一位,而是追求主体工程的外在形象,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最后,高校对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较弱。内部的财务支出过于膨胀,经常会出现固定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1.建立偿债能力指标

简单一些解释,高校应当在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加入一项偿债能力指标,通过这项指标不仅可以帮助高校正确判断自身的偿债能力,同时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大幅度减少财务风险危机的出现。其中,资产负债率的主要作用即为准确分析高校当前的负债程度以及所应承担的财务风险,由于高校本身属于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组织,因此其负债率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状态中,通常情况下,高校的资产负债率需要控制在四到六成以内,如果超出这一标准,那么就会导致高校面临着难以控制的财务危机局面。而流动比率所反映的是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越高,那么就表示高校的偿债能力越强。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流动比率应当控制在1.5左右,如果在此指标以下,那么高校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风险预防方案;如果在此指标以上,那么同样会因流动资产过高而对资金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偿债能力指标的监理工作,从根本上减少高校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

2.建立运营绩效能力指标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高校资产与资金的主要用途即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若无法达到预期中的发展目标,那么就说明高校的资金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高校当前的运营绩效状况,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财务数据来构建出可以反映运营状况的绩效能力指标。高校内部的财务人员可以从收支比率、学杂费用的收支比率等指标来进行着手分析,进而得出高校当前的运营绩效水平。其中,收入与支出比率所反映的是高校在各个领域中的资源运用能力。通常情况下,指标的数值越高,那么就意味着高校的支付能力越大,同时所要承担的筹资风险也就越小。对于在当前时代背景中的高校来说,收入支出比率应当控制在0.5。此外,学杂费用的收入与支出比率所衡量的即为高校学生的补偿能力,此项指标的数值越高,那么就说明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

3.建立收益能力指标

截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均属于是公办性质的事业性单位,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实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使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公办高校,也同样需要去积极的适应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尽可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最大化的提高办学效益。基于此,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有效运用净资产收入率、内部员工的人均贡献率、高校学生的人均教育成本、投资收益率以及总资产收入率等指标来将高校在现阶段的收益能力真实的反映出来。其中,总资产收入率是高校财务人员所应给予高度重视的一项指标,总资产收入率的数值越大,那么就意味着高校的资产收益能力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财务人员还要凭借这些指标来准确的判断高校在未来发展历程中的进步空间,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雷忠英,严守德.基于G1法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权重确定[J].价值工程,2014(8):119-121.

[2]雷忠英,严守德.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36-38.

[3]孟晶磊.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5(4中):56-58.

[4]何俊德,张年胜.基于现代财务理论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105-106.

[5]田高亮.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的基本前提探析[J].财会月刊,2014(B4):20-22.

猜你喜欢
风险预警财务风险
以运营动态为载体,推动地市运监工作实用开展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