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开发巧迁移 题组对比究算理

2020-07-06 03:16童晓芳
新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被减数个位笔算

童晓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下第88~89页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 使学生通过操作、思考,探索感受退位减的笔算方法,体会数的组成和减法计算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减法笔算能力,进一步丰富探索加减计算方法的经验。

3. 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按规则正确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法的退位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 口算。12-5=,13-8=。

2. 竖式计算。56-15=,43-23=。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师:你们太厉害了,不但算对了得数,还能讲清楚计算过程,恭喜你们顺利通过考核,获得“计算小能手”称号。

二、引导探究,明晰算法

1. 例题引入。

小星有50枚邮票,小梅有26枚邮票,小星比小梅多多少枚邮票?(图略)你从中知道什么条件?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50-26)

2. 引导探究。

(1)借助小棒。

师:50减26等于几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拿一拿。同桌讨论一下,先怎么摆,再怎么拿?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

学生边说边板演,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拆开1捆后你的小棒是几捆和几根了?现在怎么拿?最后剩下多少根?

师:你们都看明白了吗?4根小棒是怎么来的?2捆小棒是怎么来的?

强调:5捆拆开1捆是4捆,4捆拿去2捆是2捆。

(2)借助计数器。

师:50-26,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想不想试试看,谁来拨?

学生演示,教师相机提问:怎样才能从个位上拨去6颗珠?十位的1颗珠退到个位是几颗珠?个位的4颗珠是怎么算出来的?十位的2颗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列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都是利用学具来计算50-26,其实我们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回忆一下,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先写被减数50,再写减号和减数26,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画好横线。(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师:现在怎么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棒不好拿6根怎么办?计数器不好拨6个怎么办?现在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教师利用板书整理个位计算过程:从个位算起,个位0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标上一个小点做记号,这个小点叫退位点,表示十位退1到个位。

师:十位的1退到个位是几?现在个位好算了吗?(指名回答)

师:个位的10是哪里来的?(指名说个位的计算过程)

小结:不管是把一捆小棒拆成10根,还是把计数器十位的1颗珠换成个位的10颗珠,或是竖式计算中的十位退1到个位当10,都是在把1个十变成10个一,我们简称退一当十。(教师板书,学生说)

指名学生计算十位,教师板书整理十位计算过程:十位5退1还剩4,4减2等于2,等于24。

师:十位5退1,你是怎么知道的?

强调:个位不够减要记得在十位点上退位点。

学生说十位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横式得数和单位。

(4)回顾计算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竖式计算过程完整地看一遍。

师生齐说:个位0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减6等于4,十位5退1还剩4,4减2等于2,等于24。

(5)例题再次利用。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如果把被减数个位的0改成1,减数改成25,你会算吗?

学生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师:个位的11是怎么来的?十位是几减几?这是为什么?

强调:个位的1加上退的10合成11,个位算11减5等于6。

(6)比较计算异同。

①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相同的地方是都要退位,退位后十位都比原来少1,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

②教师揭示课题。

③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交流:不同的地方是被减数个位是0的,十位退1当10,个位直接用10减;被减数个位是1的,十位退1当10要加上个位的1,个位上要用11来减。也可以看成个位0加上10还是10,个位几加上10就是十几。

师: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是2不够减呢,退位后用多少来减?个位是3呢?4呢?

(7)再次体验计算。

师:你学会了吗?考考你,43-27怎么算?

学生完成“试一试”,交流算法。教师指名回答。

强调:个位的3加上退的10合成13,个位算13减7等于6。

反馈:恭喜你们又闯过一关,获得了“计算小达人”的称号。

设计意图: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而是算法。因此,组织学生操作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厘清自己“摆”或“移”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归纳算理时,让他们先操作学具,通过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拨计数器再次加深对退位减法算理的感知,在摆与拨中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对比、联系。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次沟通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异中求同,揭示算理和算法。例4教学后,教师充分挖掘例4的深层迁移功能,由例4改编新练习和一系列追问,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制造冲突,让学生在思维处于“愤悱”之间时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使不明之处清清楚楚,重点之处明明白白,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这里设置步步深入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

三、练习巩固、训练技能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全班交流,教师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竖式3的十位减过后等于0怎么办?竖式4十位上的5是怎么来的?

2. 说理改错。

可设计以下形式错题:十位不点退位点,计算十位时忘记十位已退位;个位够减还退位;退位减的个位没有用个位的数加10再减等。

3. “想想做做”第2题。

师:先估一估得数是几十多,再列竖式计算。

师:你是怎么估的?(看个位,算十位)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体现练习的坡度,教师调整了教材中练习的呈现顺序,更充分地体现出层次性和趣味性,融入了改错和估算的形式,使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沟通了笔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这样的调整也教给学生学会负责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启发思维,引申拓展

1. 旧题改编。

师:再来看看开始做的这两个竖式,它们和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师:如果改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你能把这两个不退位减的竖式改成退位减吗?怎么改?

2. 渗透连续退位。

师:100-48是退位减吗?小朋友们能回家尝试一下算算它的得数吗?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习题,充分放大习题的功能,挖掘习题的深层价值,使一道题不仅仅是一道题,而是成为一组题、一类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把本节课的知识从100以内退位减的学习延伸到连续退位减的计算,为后面三位数的退位减学习埋下伏笔,实现数学知识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体会新知的价值。

五、回顾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列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摇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被减数个位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不灵了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