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时代环境下,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为了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就需要对校内、校际等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与协同,而且要延伸协同深度,力求于大党建、大协同与大发展,从而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推进创造有利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 党建工作 协同路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23-02
学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与建设者的核心场所,也是优秀学者与青年才俊的汇聚地,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从本质上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树立与学校思政教育、党建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协同推进,全面建设与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协调的道德规范与思想境界。十九大会议中习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下的青年应有理想、有本领,那么国家才会有前途,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创建科学的协同育人方式,切实提升党建工作成果,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中坚力量。
1.校内协同,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协同
从组织体系方面分析,其是学校有效落实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但是也成为了学校工作实现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束缚。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以组织体系作为支撑,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之间的协同[1]。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把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与服务地方工作进行协同推进,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以及学院與部门间所蕴含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追求于1+1大于2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课堂之上、科学研究队伍等之中融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之间的协同推进,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也有许多科学制度与机制作为后盾,从而为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2.校际协同,构建特色化党建育人方式
从本质上分析,不同学校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如每个学校都拥有着特色化的人文背景,个性化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基础,所以培育的人才也呈现多元化,而这也是构建大学生党建育人校际协同方式的根本性目标。如今,校际协同内容基本表现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方面的协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校际协同的创新与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应该以现有校际协同作为前提,积极摸索与研究党建工作各项资源的共享、党建人才的沟通与互动、党务工作实践经验分享等多样性的协同方式,追求于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的延伸与拓展、实现跨校际的交流与文化渗透,是学校党建工作的新内容,也是实现学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校际协同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办学水平与实施能力,与兄弟院校、双一流院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与高专院校等进行协同育人,同时各个学院与各个部门之间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进行拓展。目前,“走出去”、“引进来”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方式,是新时代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推进的有效渠道。
3.校地协同,共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生成圈
地方作为学校师生一同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而地方拥有的红色物质文化、特色的人文背景等,是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落实与持续前行的内生动力,而且对于地方红色物质与人文价值等,教师与学生是十分的认同,所以这就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校地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馆、红色文化馆、爱国教育馆等各项丰富的物质资源,而地方也孕育着特色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校地协同能够从多方面向大学生渗透正能量,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党忠一不二,坚定不移走党的发展路线。基于此,学校需要综合考量办学目标、各项资源、师资能力以及服务面向等具体情况,对学校办学机制、教学体系、管理机制以及协同理念等进行优化,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应以协同与创新作为育人基本目标,在整体上总抓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协同与创新,从而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中坚力量。
4.总结
大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一个过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以协同为视角,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推进方式,是实现党建工作目标、提升党建工作成果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本文从校内协同、校际协同以及校地协同方面深入研究了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推进路径,为学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欣.整合资源 协同创新 开创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京南高校联合开展学生党建“聚力工程”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2017(09):62-64.
作者简介:
白天宇(1981-),女,吉林四平人,理学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