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步元
【摘要】利用文本与实践相结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完全可行的。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具有了修复意识,明白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们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中。
【关键词】文本 实践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21-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指出:要求学生“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有这样的课程内容:“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建议是:“进行实地调查,说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保护宣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1]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要求,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我在日常教学中分三个步骤开展了生态环境教学渗透的研究。
一、利用文本生态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知识层面的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地运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如教学《绿色小卫士》一文,文本设计了“变垃圾为资源、污染的包围圈、破了的生命网、拯救地球有办法”四个教学活动板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产生环境危机意识。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并学会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用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能够采取行动减轻‘白色污染”。教学中围绕这个目标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告诉学生尽可能不使用方便袋带等塑料制品,如使用一定要慎重处理塑料垃圾,否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再如《从一滴水说起》教学时可以直接从生态环境入手,告诉学生水对动植物的重要性,并通过文本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相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通过文本内容的教学,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对生态环境有了认识,知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学生产生了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当地生态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生态环境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编写了本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直面生活——感受社区环境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状况,形成初步的环境意识。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对所在社区环境做一个调查,并听听家长的讲解,记录下满意或不满意的地方。同时要写出满意的原因,也写出不满意的原因,并写好自己的建议。学生经过两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了解,对自己所处的社区卫生状况基本满意,对社区环境方面的配套实施不足提出了建议,如垃圾箱数量不够,居民垃圾分类不清,对现有的垃圾箱摆放位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希望社区的绿化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所在社区的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议。
2.走进厂矿——感受生产污染
为了让学生对工厂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污染有所了解,我带学生进入厂矿生产区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污染的存在。如通过参观冶山矿业公司石料厂,学生对石料生产的过程有了认识,知道了石料生产所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学生看到了厂区附近植物叶片上的粉尘,附近建筑物上的粉尘,通过了解知道这些粉尘不仅污染了环境,人吸入身体后会造成矽肺病,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再如通过实地参观冶山矿业公司鑫夏建材厂(制砖厂),学生了解到制砖取土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制砖燃煤由于技术的落后所产生的浓烟及其所夹杂的黑色漂浮物对周边植物生长以及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
3.亲近原野——感受植被的破坏与修复
为了让学生认识植被被破坏与被修复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结果,我带领学生逛冶山地质公园。学生通过对冶山地质公园实地参观、调查了解,以及对植被修复前后图片的对比,认识到破坏植被的严重性:雨天造成水土流失,晴天遇风尘土飞扬,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由此认识到植被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对自己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所增强,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
三、利用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1.学校教育宣传——学生感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
从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均可以或多或少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只要教师在观念上保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就基本可以达到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同时在校内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保护宣传,并结合本地实际开设“生态环境教育地方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态环境,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中来。
2.学生传递宣传——家长感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不仅从知识层面、实践层面来教育引导学生,还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生态环境知识,使学校教育产生连锁效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来,扩大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的成果。
通过研究证明: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文本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教学中通过生态环境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具有了修复意识,明白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能够较好的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们也能够积极参與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