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2020-07-06 05:41周艳芬张晶晶雷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周艳芬,张晶晶,雷艳

(火箭军广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六区,广东广州 510515)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被称作中风,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血管阻塞,使脑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疾病,会损伤患者的脑组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随着现如今医疗科技的发展,死亡率被降低,但仍有很高的概率发生后遗症,导致患者终身瘫痪[1]。 该次研究选取2018 年2 月—2019年10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40 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有29 例,女性患者有11 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5 岁,平均年龄( 61.74±4.85)岁;对比组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2 例,最小年龄45 岁,最大年龄76 岁,平均年龄(61.58±4.36)岁,所有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并愿意配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平衡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54.32±11.13 54.30±11.06 0.01 0.99 84.45±13.31 67.22±12.52 5.96 0.00 15.45±1.49 15.24±1.37 0.66 0.51 42.52±3.62 33.68±2.47 12.76 0.00 22.85±8.76 22.63±8.16 0.12 0.91 10.06±1.26 14.92±2.37 11.45 0.00

1.2 方法

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1)肢体康复训练:需要在患者神志清醒、意识恢复,血压呼吸稳定的情况下进行,1~2 次/d,30 min/次,要循序渐进,上肢锻炼主要以增强手部握力为主,下肢锻炼与行走能力为主,在过程中要鼓励患者自主运动,同时要给予患者上肢肌肉以及肩关节的按摩,以防肌肉萎缩。 (2)体位康复训练:患者在恢复期中容易出现软瘫、肌肉痉挛,应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以及受损肢体压力,刺激肢体感觉,以缓解痉挛发生,头部低枕,可向健侧伸展躯干,抑制紧张性颈反射。 (3)当患者处于轻微瘫痪以及不完全性瘫痪时,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可用搀扶或工具辅助的方法进行行走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当上肢出现水肿时,不宜热敷,以免烫伤[2-3]。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功能评分,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评分(使用Fugl-Meyer 评测法(FMA) ,0~100 分,分值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平衡功能评分(使用Berg 平衡量表(BBS),0~56 分,分值越高,平衡功能越好)、神经功能评分(0~45 分,分值越低,功能恢复越好)[4]。 (2)记录并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训练依从性(0~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依存性越好)。(3)对患者的病情无好转情况进行比较,患者的肌力状况未改善甚至加重为病情无好转。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 版本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病情无好转情况以[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功能评分、两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与住院时间用(±s)来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功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 平衡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神经功能评分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比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与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与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住院时间(d) 康复训练依从性(分)研究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13.42±1.21 20.55±2.07 18.81 0.00 96.06±3.72 82.31±3.54 16.93 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无好转情况

研究组病情无好转人数为2 例,比例为5.00%;对比组病情无好转人数为9 例,比例为22.50%,两组相比,χ2=5.16,P=0.02,研究组病情无好转情况(5.00%)明显低于对比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脑卒中是一项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严重者会造成患者死亡或者瘫痪,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众多后遗症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肢体瘫痪,需要十分漫长的恢复时间, 对患者使用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恢复[5]。

该次研究显示,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神经功能评分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比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无好转情况(5.00%)明显低于对比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其原因为,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调节患者的不良心态,让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并改善患者的伙食,减少病情复发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早期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加速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 对脑卒中瘫痪混着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运动、按摩、体位等方面进行训练,要使患者从被动训练转化为主动训练, 从局部训练转化为全局训练,并从短时间增长为长时间,从轻力度转变为强力度,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7]。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与病情好转,减少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